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同步练习(2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7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同步练习(2课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18 19:44:42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7.2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相对分子质量
一、单选题
1.头孢类消炎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类抗菌药物,注射或口服头孢类药物后一段时间内不能饮酒,否则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导致死亡,下列关于头孢氨苄(化学式: C16H17N3O4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化合物 B. 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碱性蓄电池具有体积小、机械强度高、工作电压平稳、能大电流放电、使用寿命长和易于携带等特点。其主要成分就是KOH,现在有一份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样品,经分析测知其含水量为7.62%,含有K2CO32.38%,KOH90%,若将此样品加入10g20%的盐酸中,再用10.2%的K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则蒸发后固体质量约为( )
A. 3.4g B. 4.1g C. 4.5g D. 无法计算
3.将 Fe3O4、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m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32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m的数值为( )
A. 5.32 B. 3.12 C. 3.59 D. 2.37
4.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己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如图),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它将利用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作为其动力,制取砷化镓(GaAs)的化学原理为:(CH3)3Ga+AsH3 GaAs+3X,则X的化学式为( )
A. C2H2 B. C2H4 C. CH4 D. H2
5.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在其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氧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6.用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C-12 。1个C-12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7.已知反应A+2B═C+2D,8gA与足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18gD,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8 B. 18 C. 22 D. 16
8.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12CO2分子的质量为 bkg,若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9.在反应A+3B=2C+2D,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已知2.8克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3.6克D,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9.6g B. 8.8g C. 6.8g D. 4.4g
10.已知A+3B=2C+3D中,2.3克A跟4.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3 B. 46 C. 92 D. 96
11.19世纪时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后经实验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试推断与锆的氯化物价态相同的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A. ZrO B. Zr2O C. Zr2O3 D. ZrO2
12.在反应2A+B=C+2D中,如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4 B. 58.5 C. 117 D. 28
13.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44 B. 44g C. 60 D. 60g
14.在化学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若2.5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4gD,则生成物C的质量为( )
A. 7.5g B. 6g C. 8.8g D. 1.5g
15.已知元素R的化合价为+5,相对原子质量为31,该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42 B. 47 C. 78 D. 111
16.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44 B. 28 C. 56 D. 44g
17.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96 B. 92 C. 23 D. 46
18.A和B两种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4和16,化合价分别是+3和﹣2,则A、B形成的化合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74 B. 30 C. 76 D. 108
19.已知某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一个原子的质量为ag,另一种元素R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mg.由R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的化学式为Rm , 则该分子(R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20.下列各组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是( )
A. N2和CO B. H2S和O2 C. SO2和O2 D. NH3和CH4
二、填空题
21.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相对分子质量为144),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氟元素属于________(填“微量”或“常量”)元素。
(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若牙膏中其他成分不含氟,则每支这种牙膏中,含Na2PO3F的质量为________g。(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2.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0gC,又知道D的式量(相对分子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3.在化学方程式2A+B=3C+D中,已知A,B,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9、79和10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测出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已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5.m个N2O3分子和n个N2O5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千克;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16 作为标准,则N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 可以写成 12C。1 个 12C 的原子的质量为a 千克,1个 12CO2分子的质量为 b 千克,若以 12CO2 分子中的 1 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 12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7.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Fe2(SO4)3:________。
(2)(NH4)2CO3:________。
(3)CuSO4·5H2O:________。
28.写出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硫酸铝________
(2)氢氧化铁________.
29. 物质A是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物质B的水溶液,请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A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B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
30.莽草酸是制取防治流感的特效药——达菲的基本原料,可以从常用的一种烹调香料——八角中提取,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 , 则
(1)莽草酸________(选填“是”或“不”)属于氧化物。
(2)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莽草酸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31.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根据图可以获得的化学信息有:
(1)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不变的微粒是________,生成新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请说出具体分子、原子的名称)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32.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H2O和CO2 , 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的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O2中的O元素全部来源于CO2;
猜想二:O2中的O元素全部来自于H2O;
猜想三:O2中的O元素来源于CO2和H2O。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
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二: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0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资料三:
Ⅰ.16O表示中子数为 8的氧原子,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所以1个18O的质量是一个16O的质量9/8倍;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 (可视为100%) ;
Ⅱ.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Ⅲ.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
(1)资料一的实验结论支持猜想________(选填 “一”、“二”或“三”)的观点:
(2)根据资料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
(3)若有一瓶氧气,里面的氧原子全部由18O。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四、解答题
33.治疗新冠患者用到的中医药“金银花”,成效明显。中医药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中X= .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4.“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________个。
(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418g“摇头丸”中含________克氮元素。
35.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瓶浓硫酸的质量是________g,其中含溶质________g。
(2)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加水多少毫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6.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若在1kg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2g(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474),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铝元素 B. 铝单质 C. 铝合金 D. 只有明矾
(2)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
37.清凉甘甜的雪碧中常含柠檬酸,已知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x ,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请回答:
(1)x为________
(2)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求38.4g柠檬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38.“洗衣凝珠”是由一层薄膜包裹洗衣液制成的新型洗涤产品,该薄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塑料,它的化学式为(C2H4O)n
(1)聚乙烯醇塑料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聚乙烯醇塑料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醋酸(CH3COOH)是合成聚乙烯醇塑料的原料之一,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9.往10g含有Cu粉的CuO粉末中,通入足量干燥的H2并加热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的质量分数。
40.蛋白质是人类所需六大基本营养紧之一,它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其化学式为C3H7O2N)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成年人每天需摄取60—70g,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需要量更大。
(1)丙氨酸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氨酸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根据化学式分析元素组成;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可知,在同一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越大,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16H17N3O4S 可知,头孢氨苄含有碳元素,为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 C16H17N3O4S 可知,头孢氨苄由C,H,N,O,S五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H,N,O,S的质量之比:(12×16):(1×17):(14×3):(16×4):(32×1)=192:17:42:64:32,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16H17N3O4S可知,头孢氨苄含有氮元素和硫元素,因此产物中也应该含有这两种元素,不可能只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结合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氢氧化钾、碳酸钾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盐酸中氯元素即为生成氯化钾中氯元素,蒸发后固体质量即为氯化钾质量,氯化钾质量为=4.1g;
故选B。
3.答案: B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的一半,金属元素质量为2.32g,利用生成碳酸钙质量计算出二氧化碳质量,由此计算出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从而确定m值分析。
解答:设生成5.00克碳酸钙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5.00g
44:100=x:5.00g
x=2.2g
二氧化碳中一半氧元素来自于金属氧化物,则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2.2g×=0.8g,则m=2.32g+0.8g=3.12g;
故选B。
4.答案: C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推测X的化学式。
解答:根据方程式 (CH3)3Ga +AsH3 GaAs+3X 得到:3C+12H+1Ga+1As=1Ga+1As+3X,解得:3X=3C+12H,即X=C+4H=CH4 ,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 B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计算出R和O的原子个数之比,进而写出氧化物的化学式,最后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R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xOy,
那么得到:80%:(1-80%)=64x:16y;、
解得:x:y=1:1;
那么化学式为RO;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0,解得:x=+2.
故选B。
6.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计算原子质量的方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解答: 1个C-12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若以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故答案为:A。
7.答案: D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计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C+2D
x 2×18
8g 18g

解得:x=16。
故选D。
8.答案: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解题。
解答: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为kg, 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故答案为:D
9.答案: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则在反应中A和B质量变化比为7:24,带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公式,则2.8gA会与9.6gB完全反应,生成3.6gD和8.8gC。
解答:反应中A和B质量变化比为7:24,带入题中数据计算得出B的质量:
A+3B=2C+2D
7 : 24
2.8:X
X=9.6g
所以,反应物总质量=2.8g+9.6g=12.4g
由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得生成总质量为12.4g
Mc=12.4g-3.6g=8.8g
10.答案: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先根据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质量总和计算出A和D反应的质量比,再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计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2.3克A跟4.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克C ,则生成D质量为2.3+4.8-4.4=2.7,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A+3B=2C+3D
x 54
2.3g 2.7g
x:54=2.3g:2.7g
x=46
故答案为:B。
11.答案: D
考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所有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列出关系式计算出氯化物的化学式,从而计算出锆的化合价,接下来再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氧化物中原子的个数之比即可。
解答:设氯化物的化学式为ZrxCly , 那么:91x+35.5y=233,解得:x=1,y=4,那么氯化物的化学式为ZrCl4。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到:z+(-1)×4=0,解得:z=+4。
设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ZrmCln ,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4)×m+(-1)y=0,解得:m=1,n=2,因此化学式为:ZrO2。
故选D。
12.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2A+B=C+2D中,A、B的质量和等于C、D的质量和,故可求D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质量守恒定律,103×2+71=160+2D,很显然,D相对分子量为58.5.
故选B.
13.答案: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物C的质量,以此为突破口,可以求得C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可知:
2×28+32=2x
解得:x=44
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
故选A.
14.答案: A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 A+3B=2C+3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则A和B的质量比为5:18,若2.5gA和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4gD, 则反应的B的质量为9g,所以生成C的质量为2.5+9-4=7.5g;
故答案为:A。
15.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由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确定该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而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元素R的化合价为+5,氧元素显﹣2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 . 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该元素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31×2+16×5=142.
故选A.
16.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故选A.
17.答案: D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生成D的质量,进而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解答: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和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 3D
x 54
23g 27g
x=46
故选:D.
18.答案: C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确定化学式,然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相应的计算.
解答: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可知,A、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2B3 .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6×3=76.
故选C.
19.答案: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原子量之和,利用此知识解决.
解答: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g,某R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由R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的化学式为Rm , 则该分子(R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故选D.
20.答案: A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别各选项中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相对分子的质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N2的相对分子质量=14×2=28,C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8,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B、H2S的相对分子质量=1×2+32=34,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故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
C、SO2的相对分子质量=32+16×2=64,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故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
D、NH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3=17,CH4的相对分子质量=12+1×4=16,故相对分子质量不相等。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答案: (1)微量
(2)23∶24
(3)2.1
考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微量元素指的是在人体中含量低于人体质0.01%~0.005%的元素,包括铁、碘、锌、硒、氟、铜、钴、镉、汞、铅、铝、钨、钡、钛、铌、锆、铷、锗和稀土元素等。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3)首先用牙膏的净含量×氟含量计算出氟元素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出含Na2PO3F的质量。
解答:(1)人体中氟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6×3)=23:24;
(3)由标签可知,Na2PO3F中氟元素的质量为200g×0.14%=0.28g,
则每支这种牙膏中Na2PO3F的质量为:。
22.答案: 58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物质D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物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D的质量为:2.9g+4.9g-6g=1.8g;
设物质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 B = C + 2D
x 2×18=36
2.9g 1.8g

解得:x=58。
23.答案: 2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利用方程式 2A+B=3C+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
49×2+79=3C+105,
解得:C=24。
24.答案: 46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该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A和B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之和,即可得出D的质量,再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以及A与D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在反应A+3B=2C+3D中 ,2.3g+4.8g=4.4g+mD,则mD=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A+3B=2C+3D
a 3x18
2.3g 2.7g
a=46
故答案为:46
25.答案: ;;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氧原子的质量不变,那么氧元素的质量就与氧原子的个数成正比。首先确定一个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然后用氧原子个数乘以分子个数计算出该分子中氧原子的总个数,最后将总个数作比即可;
(2)对比化学式可知,两个分子的质量之差其实就是2个氧原子的质量之和,据此计算氧原子的质量;
(3)分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质量。
解答:(1)m个N2O3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3m,n个N2O5中氧原子的个数为5n,因此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对比化学式可知,两个分子的质量之差等于(5-3=2)个氧原子的质量,那么氧原子的质量为:;
(3)氧原子质量的 , 根据分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质量可知: , 解得:N2O3相对分子质量: 。
26.答案: 32b/(b-a)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原子的实际质量/ 1 个氧原子质量的1/16.
解答:根据公式得 12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b÷( )= 。
答案为:
27.答案: (1)400
(2)96
(3)250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解答:(1);
(2);
(3);
故答案为:(1)400;(2)96;(3)50.
28.答案: (1)342
(2)107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硫酸铝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32+16×3)×3=342.
氢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16+1)×3=107.
故答案为:342;107.
29.答案: Al2O3;102;AlCl3;133.5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显+3价,氯显﹣1价,氯化铝的化学式为AlCl3 .
Al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6×3=102;AlCl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35.5×3=133.5.
故答案为:Al2O3;102;AlCl3;133.5.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0.答案: (1)不
(2)174
(3)42:5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只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根据化学式C7H10O5可知,莽草酸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
(2)根据化学式C7H10O5可知,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0+16×5=174;
(3)莽草酸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0)=42:5。
三、实验探究题
31.答案: (1)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因此变化的是分子,而保持不变的是原子,据此分析解答;
(2)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区别。
解答:(1)在水电解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 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生成新物质的微粒是氢分子、氧分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2.答案: (1)二
(2)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里的18O的比例无关
(3)1.6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资料信息分析,由题中所给信息确定猜想的正确性。
解答:(1)由资料一中所给反应对比可知,资料一的实验结论支持猜想二的观点;
(2)由资料二数据可知, 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里的18O的比例无关 ;
(3)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 (可视为100%) ; 1个18O的质量是一个16O的质量9/8倍 ,则一瓶氧气,里面的氧原子全部是18O,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1.43千克/米3×9/8=1.6千克/米3;
故答案为:(1)二;(2) 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里的18O的比例无关 ;(3)1.6.

四、解答题
33.答案: (1)18
(2)4:3
(3)40.7%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可知,绿原酸的式量:12×16+1X+16×9=354,解得:X=18。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6×9=)=192:144=4:3。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4.答案: (1)19
(2)9:2
(3)28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推算氢原子的个数;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3)氮元素的质量=摇头丸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2HxO2N 可知,摇头丸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x+16×2+14×1=209,解得:x=19.
(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2)=9:2;
(3)418g“摇头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
35.答案: (1)920g;901.6g
(2)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x,
600g×19.6%=98%x;
解得:x=120g;
需要这种盐酸的体积为:;
需要加水的质量:600g-120g=480g;
需要加水的体积:。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分析:(1)根据公式m=ρV计算浓硫酸的质量,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质量;
(2)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据此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这种硫酸的质量;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加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加水的体积。
解答:(1)这瓶浓硫酸的质量为:m=ρV=1.84g/cm3×500cm3=920g;
其中含溶质:920g×98%=901.6g;
(2)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x,
600g×19.6%=98%x;
解得:x=120g;
需要这种盐酸的体积为:;
需要加水的质量:600g-120g=480g;
需要加水的体积:。
36.答案: (1)A
(2)39∶27∶64∶320∶24;5.7%
(3)超过
考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
(3)明矾的质量与食品的质量成正比,据此计算出100g食品中明矾的质量,再用明矾的质量×铝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铝元素的质量即可。
解答:(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也就是铝元素,故选A。
(2)根据明矾的化学式 KAl(SO4)2 12H2O 可知,明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K∶Al∶S∶O∶H=(39×1);(27×1):(32×2):(16×20):(1×12)=39∶27∶64∶320∶24。
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3)果某人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品,
那么他摄入的铝元素的质量:。
因此摄入的铝的质量超标。
37.答案: (1)7
(2)9:1
(3)38.4g柠檬酸中含氢元素的质量:。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每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的和,据此计算x的值;
(2)将碳、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乘以个数,然后做比即可;
(3)首先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用柠檬酸的质量乘以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柠檬酸的化学式为C6H8Ox , 相对分子质量为192,那么:12×6+1×8+16×x=192,那么x=7;
(2)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9:1;
38.答案: (1)有机物
(2)2:4:1
(3)40%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1)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2)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
(3)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2H4O)n 可知,聚乙烯醇塑料含有碳元素,应该为有机物。
(2)根据化学式 (C2H4O)n 可知,聚乙烯醇塑料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n:4n:1n=2:4:1;
(3)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9.答案: 氧元素的质量:10g-8.4g=1.6g;
氧化铜的质量:;
则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之差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据此计算出氧元素的质量,再根据“氧元素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最后再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40.答案: (1)有机物
(2)18:7
(3)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17.8g×=2.8g.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1)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丙氨酸属于有机物;
(2) 丙氨酸中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14=18:7;
(3) 17.8g丙氨酸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是 17.8g×=2.8g.
故答案为:(1)有机物;(2)18:7;(3)2.8g.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7.1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相对原子质量
一、单选题
1.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B. C. D.
2.X元素1个原子的质量是m克,Y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W克XY2中含有Y的原子数是( )
A. B. C. D.
3.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Bkg,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千克 B. 12 C. D.
4.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 )
A. + B. + C. + D. +
5.用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C-12 。1个C-12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6.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7.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质量为akg,1个12CO2的质量为bkg,若以12CO2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B. C. D.
8.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千克 B. 千克 C. 千克 D. 千克
9.已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的质量为ag,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
A. (12a/b)g B. (ab/12)g C. (12/ab)g D. (b/12a)g
10.如图天平右盘中“ ”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1/12,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9/12 B. 108 C. 9 D. 12
11.认真分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示意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 12 B. 16 C. 5 D. 10
12.佛山西樵山是岭南名山,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O2-),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32 C. 32克 D. 33
13.如果国际上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下列会改变的是( )
A.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B.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C.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 D. 22克二氧化碳所含的分子个数
14.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假设碳原子质量的1/12为m千克,以此为标准时,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若以原子质量为2m千克的某种原子作为标准,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8 B. 16 C. 32 D. 64
15.n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克,相对原子质量为p,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
A. 克 B. 克 C. 克 D. 克
16.已知X和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8,X和Y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中,X和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 XY B. XY2 C. X2Y D. X2Y3
17.某阳离子Mn+的核外电子共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 x+y B. x+y+n C. x﹣n+y D. x+n﹣y
18.电子质量很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镁原子核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2 B. 24 C. 12克 D. 24克
19.现有等质量的四种金属,分别是:铁、镁、铜、铝,其中所含原子数最少的是( )
A. 铁 B. 镁 C. 铜 D. 铝
20.已知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m0 , 则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 )
A. m0 B. 0.5m0 C. 2 m0 D. 12
二、填空题
21.某有机物CaHb的一个分子实际质量是m千克,其中的碳原子均为碳-12原子。已知碳-12原子实际质量是n千克,则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若H原子全为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则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千克。
2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表示为 。
23.已知一个O-16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千克,一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千克,若以氧原子实际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如果另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千克。
24.某物质的分子式为HnRO2n-1 ,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5.已知一个 R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m 千克,一个碳-12 原子实际质量是 n千克,则 R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均不计电子质量,并用数字和题中提供字母表示)
26.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nRO2n-1 , 若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7.等质量的臭氧(O3)和氧气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28.已知X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X原子的名称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9.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H2O和CO2 , 产物是O2和有机物。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的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O2中的O元素全部来源于CO2;
猜想二:O2中的O元素全部来自于H2O;
猜想三:O2中的O元素来源于CO2和H2O。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范尼尔通过实验得出紫硫细菌合成有机物的反应式,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
反应式进行比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
紫硫细菌:CO2+2H2S (CH2O)(糖类)+2S+H2O
高等植物:CO2+2H2O (CH2O)(糖类)+O2+H2O
资料二: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0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 , 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可作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资料三:
Ⅰ.16O表示中子数为 8的氧原子,18O是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所以1个18O的质量是一个16O的质量9/8倍;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 (可视为100%) ;
Ⅱ.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Ⅲ.鲁宾和卡门通过测生成氧气的密度来确定氧气中18O含量。
(1)资料一的实验结论支持猜想________(选填 “一”、“二”或“三”)的观点:
(2)根据资料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及相应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
(3)若有一瓶氧气,里面的氧原子全部由18O。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四、解答题
30.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NH4HCO3)是常见的氮肥。根据资料:某地尿素的市场价格为 2500 元/t,碳酸氢铵的市场价格为 800 元/t。若分别用 10000 元采购尿素和碳酸氢铵, 请通过计算说明哪种化肥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多?(要求写计算过程和结果)
31.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RO4 ,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求:
(1)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2.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18 g,测得铜的质量为16 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请通过分析或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该样品的组成情况有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的组成);
(3)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质量偏少的那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分数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据此分析计算。
解答:设C原子质量的1/12为P,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得到: ①;
②;
①÷②得到:;
解得:.
故选A。
2.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据此 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设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 为P,一个XY2分子的实际质量为Q。
X的相对原子质量=M-2A;
由相对原子质量公式可得: ①,
则 ;
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②;
①②式联立解得: ;
W克XY2中含有的XY2分子个数为: ;
因为一个XY2分子中含有2个Y,
所以Y的原子个数=。
故选A。
3.答案: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化合价尝试写出两个化学式,然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列出两个方程,最后计算即可。
解答: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 ,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得到:2y+16x=m ①;
y+35.5x=n ②;
①②联立解得:。
故选D。
5.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计算原子质量的方式,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解答: 1个C-12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CO2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若以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将两个化学式比较,从而计算出1个氧原子的质量,然后用二氧化硫的质量减去氧原子的质量得到硫原子的质量,最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 SO2 和 SO3 可知,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化学式 SO2 可知,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2(m-n)=3n-2m;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知,
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选:B。
7.答案: C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首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到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然后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由题意可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为:;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可知,
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选C。
8.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原子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分析。
解答: 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设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 , 则x=千克;
故答案为:A。
9.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数值。
解答:铝的原子质量为ag;
故答案为:B。
10.答案: C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
解答: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因此原子的实际质量是碳原子质量的的多少倍,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几。根据图片可知,A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质量的×9,所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9。
故选C。
11.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某原子的质量与12C质量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原子量,又称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由左图可知C-12 的一份等于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而右图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C-12加C-12分成12份中的4份;因此A=12+4=16;
故答案为:B;
12.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解答:相对分子质量跟离子的电荷没有任何关系;
16 2=32;
故答案为:B;
13.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定义分析。
解答: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改变,则直接影响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改变,从而引起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但不影响各原子或分子的质量;
故答案为:A。
14.答案: A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比值。
解答:氧原子的质量为16m=16mkg, 以原子质量为2m千克的某种原子作为标准 ,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A。
15.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与之相比较所得的比值。
解答:1个某原子的质量为克,相对原子质量为p,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B。
16.答案: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 考查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
解答: 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mYn , 则7m:8n=7:12,m:n=2: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2Y3。
故选D
17.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进行解题分析即可。
解答: 某阳离子Mn+ 化合价为+n价,即失去n个电子,此时核外有x个电子,则原来核外电子数为x+n,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x+n,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x+n+y。
故答案为:B
18.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题意,电子质量很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镁原子核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据此结合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 (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题意,镁原子核有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由于碳原子的2倍,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省略不写.
故选:B.
19.答案: C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当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的原子数越多.
解答:根据四种金属铁、镁、铜、铝的相对原子量分别是56、24、64、27,当质量相同时,含有原子数最少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元素,即为铜.
故选C.
20.答案: B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及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m0 , 设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x,故 =24,故x=0.5m0
故选B
二、填空题
21.答案: ;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有机物分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个数,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1)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设一个H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那么得到:m=n×a+bx,解得:。
22.答案: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设碳原子质量的1/12为p,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得到:
①;
②;
①÷②得到:;
解得:。
23.答案: ;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1)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与氧原子实际质量的1/16的比值;
(2)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质量的1/16。
解答:(1)碳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碳原子的实际质量与氧原子实际质量的1/16的比值,即;
(2)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24.答案: m-33n+16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得到:1n+x+16×(2n-1)=m,解得:x=m-33m+16。
25.答案: 12m/n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 分析。
解答: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千克,一个R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千克,则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故答案为: 12m/n
26.答案: m-33n+16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解答:;
R=m-33n+16;
故答案为:m-33n+16;
27.答案: 1:1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说明臭氧和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解答: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说明臭氧和氧气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构成臭氧分子的氧原子与构成氧分子的氧原子是完全一样的,因此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含有的氧原子数目相同,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比应为1:1.
故答案为:1:1
28.答案: 16;氧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已知X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故X原子的名称是氧.
故答案为:16;氧
三、实验探究题
29.答案: (1)二
(2)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里的18O的比例无关
(3)1.6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资料信息分析,由题中所给信息确定猜想的正确性。
解答:(1)由资料一中所给反应对比可知,资料一的实验结论支持猜想二的观点;
(2)由资料二数据可知, 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里的18O的比例无关 ;
(3)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千克/米3 , 其中16O占99.76% (可视为100%) ; 1个18O的质量是一个16O的质量9/8倍 ,则一瓶氧气,里面的氧原子全部是18O,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氧气的密度为 1.43千克/米3×9/8=1.6千克/米3;
故答案为:(1)二;(2) 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里的18O的比例无关 ;(3)1.6.

四、解答题
30.答案: 尿素中
碳酸氢
经计算尿素含氮元素质量约 1.87t;碳酸氢铵含氮元素质量约 2.22t;
所以碳酸氢铵含氮元素质量多。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两种化肥的化学式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用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乘以10000元钱分别购买的各种化肥的质量,得出氮元素的质量,进行比较。
解答: 尿素中
碳酸氢
经计算尿素含氮元素质量约 1.87t;碳酸氢铵含氮元素质量约 2.22t;
所以碳酸氢铵含氮元素质量多。
故答案为:1.87t
31.答案: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1×2+x+16×4=98,x=32.
(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 ×100%≈32.7%.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32.答案: (1)2
(2)①Cu2O ②Cu、CuO ③Cu、CuO、Cu2O
(3)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
(1)氧元素的质量为总质量减去铜元素的质量:18-16=2g
(2)样品中含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9.0×100%=88.9%
Cu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u的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所以样品的组成有三种情况:①只有Cu2O,②Cu和CuO,③Cu2O、Cu和CuO的混合物;
(3)若固体样品中只含两种物质,只能是Cu和CuO,
因为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g,则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8.0g-16.0g=2.0g,
所以CuO的质量为:2.0÷(1-80%)=10g,
单质铜的质量为:18g-10g=8g,
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0g:8g=5:4.
质量偏少的那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