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5.2 表示元素的符号——元素周期表
一、单选题
1.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A. ①和②处于同一族 B. 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C. 表中②所代表元素是金属元素 D. 元素符号是N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个
2.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是制作芯片的材料,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14 B. 15 C. 28 D. 29
3.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其单质在工业上常用来制耐高温合金等。则( )
A. 钪原子的原子核中有21个中子 B. 钪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
C. 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g D. 钪单质稍微加热就会熔化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由元素周期表中某一格(如图)得出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符号 C. 元素名称 D. 元素质量
5.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中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如锶的同位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锶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克
B. 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8
C. 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
D. 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6.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的质子数
C.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原子的中子数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和B同周期 B. A和D同族 C. 原子核中质子数D>B D. E和F化学性质相似
8.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授时精度达到百亿分之三秒。铷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铷原子核外有37个电子
C.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 元素符号为Rb
9.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导航组网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北斗导航的全新时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铷的元素符号为Rb B. 铷的中子数为37
C. 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C>B B. 核内质子数:A=E C. B,C同周期 D. A,D同族
11.科学家用锌原子加速轰击铋原子,合成出了第113号元素鉨,如图是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鉨属于金属元素 B. Nh可表示鉨这种物质
C. 每个鉨原子中有284个电子 D. 鉨和铜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12.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 150 周年,联合国将 2019 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01g B. 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一定为 13
C. 碳、铝、硅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 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13.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B.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Na+的核内质子数为10 D. 人体缺钠易导致骨质疏松
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ZC. 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 X和Y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15.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小写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
A. 钠、镁、铝 B. 氮、氖、汞 C. 镁、银、汞 D. 锰、铜、钠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是1-18号元素中某些元素的部分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
1 H 2He
3Li 4Be 5B 6C 7N 8O 9F 10Ne
11Na +1 12Mg +2 13Al +3 14 Si +4 -4 15P 16S +6 -2 17Cl 18Ar
(1)3号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与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填化学式)。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表回答问题:
(1)原子序数为11和17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该物质是由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标号为①~⑤的五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是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18.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据表回答问题:
(1)写出由表格中③④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用序号①②③④表示)
(3)有种单质,每个分子均由60个①元素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113号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该元素是_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
19.根据下面元素周期表,回答有关问题:
(1)编号①②③④代表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元素,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A. 相对原子质量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1.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1)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2)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 (填具体微粒的符号);
(4)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C 和Ne B. Be和Mg C. Al和Si D. F和Cl
22.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3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________。
(3)在钠和氯气的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原子;Na+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填字母)。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3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第13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每一周期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
(4)一个2H216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 (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24.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
氢 2He
氦
3Li
锂 4Be
铍 5B
硼 6C
碳 7N
氮 8O
氧 9F
氟 10Ne
氖
11Na
钠 12Mg
镁 13A1
铝 14Si
硅 15P
磷 16S
硫 X 18Ar
氩
19K
钾 20Ca
钙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填符号)。
(2)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 = (填序号);元素名称是 。
(3)写出与金属钠化学性质相似物质有: 。
(4)写出一个由1、8号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 。
2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ⅣA ⅤA ⅥA ⅦA
6C 碳 12.01 7N 氮 14.01 8O 氧16.00 9F 氟19.00
14Si 硅 28.09 15 磷 30.96 16S 硫 32.06 17Cl 氯 35.45
(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 (填“增加”或“减少”),同一族元素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2)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相对原子质量是 。
(3)第15号元素的符号是 。
(4)利用表中元素,写出一种分子的构成与微粒模型“ ”相似的物质的名称: 。
(5)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 。
26.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題: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1 H 氢 1.008 2 He 氦 4.003
二 3 Li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20.18
三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l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 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l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第二、三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至右所遵循的规律是 (写一种).
2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排列情况.根据此表进行探究:
(1)第16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或“失”).
(2)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第三周期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原子.
(4)仅由1、8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属于同一________(选填“周期”或“族”),写出②所示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2)③所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它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
29.为纪念门捷列夫制作的元素周期表问世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我们对它们进行研究:
(1)第17号元素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或“失”);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四、解答题
3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属于________元素(填元素种类);
(2)D原子与钠发生化学反应时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5)F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的化学性质相似
31.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 1 到 18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根据已有的结 构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M2-核外有 x 个电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为 a,则该粒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________;
(2)1-18 号元素中,A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m,已知 A2-和 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B 原子核中 的质子数为 ________;
(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O 和 O2
B.CO 和 N2
C.SO2 和 CO2
D.PO4和SO4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当 x-y=8 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__。
32.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5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4)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 Na 和 Ne B. CO 和 N2 C. NO 和 O2
33.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___相同。
(2)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请在表中①~⑤五种元素里选出三种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
34.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 H 氢 2 He 氦
3 Li 锂 4 Be 铍 …… 5 B 硼 6 C 碳 7 N 氮 8 O 氧 10 Ne 氖
11 Na 钠 12 Mg 镁 13 Al 铝 X Si 硅 15 P 磷 16 S 硫 17 Cl 氯 18 Ar 氩
19 K 钾 20 Ca ……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原子序数为6的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
(2)分析上表规律,可推知,表中X =________。
(3)同一族元素特征是________相似。
35.1932年,美国化学大师Linus Pauling提出电负性(用希腊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种能力的相对大小。Linus Pauling假定F的电负性为4,井通过热化学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电负性。LhlusPauhg建立的有关元素的电负性如下:
H:2.1
Li:1.0 Be:1.5 B:2.0 C:2.5 N:3.0 O:3.5 F:4.0
Na:0.9 Mg:1.2 A1:1.5 Si:1.8 P:2.1 S:2.5 Cl:3.0
K:0.8 Ca:1. 0 Ga:1.6 Ge:1.8 As:2.0 Se:2.4 Br:2.8
Rb:0.8 Sr:1.0 In:1.7 Sn:1.8 Sb:1.9 Te:x I:2.5
Cs:0.7 Ba:0.9 Tl:1.8 Pb:1.9 Bi:1.9 Po:2.0 At:2.2
Fr:0.7 Ra:0.9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电负性在上表中同一横行和同一纵行中的递变规律:________.
(2)预测Te元素x的取值范围________.
(3)观察上表可得出如下结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它的金属活动性就越________(选填“强”或“弱”),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 (选填“失电子”或“得电 子”)的能力越大。
(4)大量事实表明,当两种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时,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离子化合物。根据此经验规律,AlCl3物质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离子化合物。
36.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l,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o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l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此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
(1)第109号元素的拉丁文名成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第111号元素的拉丁文名成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将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行,这就是一个周期;将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从上到下排列成一列,这就是一族;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3)根据表格确定②的元素名称,然后分析名字中是否含有金字旁;
(4)根据表格确定元素N的原子序数,然后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计算即可。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①和②在同一行,则在同一周期,不在同一族,故A错误;
B.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误;
C.②的原子序数为9,元素名称为氟,不含金字旁,不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N的原子序数为7,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A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①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硅的质子数为14,根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硅的核外电子数为14,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 B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质子数=原子序数=21,则中子数:44.96-21=23.96,故A、C错误;
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符号为Sc,故B正确;
根据“常用来制耐高温合金”可知,该单质的熔点很高,不容易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元素名称为铀,原子序数=质子数=92,元素符号为U,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 A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没有单位g,故A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B.锶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8,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8,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38,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根据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分析。
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知道它处于哪个周期和哪个族,故A正确不合题意;
在每个方格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故B、C正确不合题意;
元素周期表不能直接反映原子的中子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3)在元素周期表中,质子数=原子序数;
(4)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A和B在同一行,在同一周期,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和D在同一列,为同一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的原子序数大于B,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质子数D>B,故C正确不合题意;
D.E和F在同一行,为同一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解答:A、该元素名称还“钅”,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 铷原子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37 ,不符合题意;
C、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单位是“1”不是“g”,符合题意;
D、该元素符号为 元素符号为Rb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 A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是元素的名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的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正下方的数值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 铷的元素符号为Rb,故A正确;
B.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质子数=原子序数=37,那么中子数=85.47-37≈48,故B错误;
C.铷的名字中含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C错误;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没有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 B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同一行中原子序数相等,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分析。
解答:A、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加,所以 C>B,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A和E质子数不相等,符合题意;
C、 B,C在同一行,属于同周期 ,不符合题意;
D、 A,D在同一列,属于同族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答案: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结合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金属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解答。
解答:A、 鉨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Nh是鉨的元素符号,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所以可Nh表示鉨这种物质 ,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每个鉨原子中有113个电子 ,符合题意;
D、鉨和铜为不同种元素,其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 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没有单位;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如果元素名称中有金子旁,那么它就是金属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每行为一个周期,每列为一个主族。
解答:A.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而不是12.01g,故A错误;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那么它的中子数为:27-13=14,故B错误;
C.碳和硅为非金属元素,而铝为金属元素,故C错误;
D.铝元素和硅元素在同一行,因此它们位于同一周期,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B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解答:A、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不符合题意;
B、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符合题意;
C、 Na+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符合题意;
D、 人体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变大的顺序排列成一行,称为一个周期;
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数据排列为一行,称为一个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Z和Y在同一周期,且Z在Y的右侧,所以它的原子序数比Y大,故A错误,C正确;
X和Y在同一族,且Y在X的下面,说明Y比X多一个电子层,所以核外电子数Y>x,故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根据各元素符号的书写分析。
解答:A、钠符号为Na,镁为Mg,铝为Al,不符合题意;
B、氮符号为N,氖符号为Ne,汞为Hg,不符合题意;
C、镁符号为Mg,银为Ag,汞为Hg,符合题意;
D、锰符号为Mn,铜为Cu,钠为N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答案: (1)金属元素
(2)Al2O3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由元素的中文汉字偏旁部首来确定物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以及物质的常见物理状态。
解答:(1)3号元素为锂元素,金子旁为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为铝,8号元素为氧,组成物质为氧化铝。
答案:(1)金属元素(2)Al2O3
17.答案: (1)离子
(2)H、N、P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11和17元素的名称,然后确定二者组成的物质的名称,并确定它的构成情况。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即可。
解答:(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Na元素,而为17的是Cl元素,二者组成的调味品为NaCl,它是由离子构成的。
(2)①为H元素,质子数为1;②为C元素,质子数为6;③为N元素,质子数为7;④为O元素,质子数为8;⑤为P元素,质子数为15。
则能够产生NMR现象的是①③⑤,即H、N和P。
18.答案: (1)NaCl
(2)②④
(3)C60
(4)金属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③④两种元素,然后写出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从上到下排成一列,称为族,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①的元素名称,再确定构成的化学式;
(4)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它为金属元素。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③为钠元素,④为氯元素,二者构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在①②③④四种元素中,②④排成一列,处在同一族,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①为碳元素,60个碳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化学式为:C60;
(4)根据图片可知,该元素的名称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
19.答案: (1)②
(2)MgO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名称,根据元素名称中是否含有金字旁确定是否属于金属元素;
(2)首先确定①和②的元素名称,再确定生成化合物的名称。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O元素,②为Mg元素,③为S元素,④为Cl元素,其中②号元素镁中含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2)①为O元素,②为Mg元素,二者生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镁,化学式为MgO。
20.答案: (1)B
(2)金属
(3)Al2O3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它就是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
(3)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进而确定化合物的名称,并写出化学式。
解答:(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
(2)第3号元素为锂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
(3)第8号元素为O,第13号元素为Al,二者构成的化合物叫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Al2O3。
21.答案: (1)10
(2)Al2O3
(3)Na+、Cl-
(4)B,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行成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据此确定该元素的位置;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2)根据题目描述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分析组成物质的名称即可;
(3)根据题目描述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分析组成物质的名称,确定离子的种类;
(4)在元素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列,这就是一个族。因为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因此同族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解答:(1)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F,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质子数为9,那么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9-9=10;
(2)第13号元素为金属Al,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可组成的物质是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Al2O3;
(3)第11号元素为Na,第17号元素为Cl,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Na+、Cl-;
(4)分析可知,Be和Mg位于IIA族,F和Cl位于VIIA族,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BD。
22.答案: (1)17;35.5
(2)质子数不同
(3)氯;A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右上角的字母是元素的符号,左上角的数字是元素的质子数,正下方的数值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元素不同,核电荷数不同,即质子数不同;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多余4个时,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第二个图可知,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7;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2)钠原子与氯原子的最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3)在钠和氯气的反应中,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负电荷的氯离子。N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即图, 故选A。
23.答案: (1)金属;失去
(2)AlCl3
(3)稳定
(4)10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则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余4的,容易得到电子。
(2)首先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确定组成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3)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或8,已经达到最大状态,则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4)根据化学式,首先计算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和,再计算出质子数的总和,最后二者相减即可。
解答:(1)第3号元素为锂,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电子。
(2)第13号元素为Al,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第17号元素为Cl,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得到化学式为:AlCl3。
(3)每一周期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
(4)一个 2H216O 分子所含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2+16=20;
它的质子数之和为:1×2+8×1=10;
则所含中子数为:20-10=10。
24.答案: (1)O
(2)12;氯
(3)金属钾金属锂
(4)水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地壳元素的分布规律解答;
(2)在元素周期表中 同一行元素成为一个周期。在同一周期中,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据此分析解答;
(3)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原子排在一列,被成为一个族,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4)1号元素为氢,8号元素为O,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即可。
解答:(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为O;
(2)根据表格可知,X排在同一行16号和18号元素之间,那么X=17,元素名称为氯;
(3)根据表格可知,金属钠和金属锂、金属钾排在同一列,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4)1号元素为氢,8号元素为O,有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为:水(H2O),过氧化氢(H2O2)。
25.答案: (1)增加;化学
(2)16;32.06
(3)P
(4)氮气(或氧气等)
(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本题为分析题,结合本节知识点分析表格数据即可得出答案。(1)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格所包含的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名称(注*的是人造元素)、元素符号(红色指放射性元素)、外围电子层排由(括号指可能的电子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加括号的数据为该放射性元素半衰期最长同位素的质量数)。(2)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还包含:元素单质的物理状态;元素是人工合成还是自然存在的;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
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同一族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2)观察元素周期表,可知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3)第15号元素是磷,元素符号是P。(4)利用表中元素,分子的构成是两个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有氮气、氯气或氧气。(5)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故答案为:(1)增加;化学;(2)16;32.06;(3)P;(4)氮气(或氧气等)(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26.答案: 35.45;得到;Al2O3;从左至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等
考点:元素周期表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左上角的数字为17,表示原子序数为1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2)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3)第二、三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至右所遵循的规律是从左至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等.
故答案为:(1)35.45;得到;(2)Al2O3;(3)从左至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等.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铝元素,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3)根据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序数等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27.答案: (1)非金属;得
(2)
(3)氩
(4)H2O或H2O2 .
考点:元素周期表
解答: (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可知16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2)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稳定结构是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结构(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是2),因此第三周期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氩原子.(4)由1、8号元素分别是氢和氧,两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水或过氧化氢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三、实验探究题
28.答案: (1)Na;S;周期;Na2O
(2)16;得到;S2-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②和③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周期表中,每行称为一个周期,每列称为一个族。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叫氧化物。
(2)在原子中,一般情况下,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多于4的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离子的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数字和正负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解答:(1)②所示元素与③所示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Na和S。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属于同一行,即同一周期。写出②所示Na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Na2O.
(2)③的原子序数是16,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它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得到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即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S2- 。
29.答案: (1)非金属;得
(2)A,D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那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如果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那么容易失去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按照最外层电子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一次排列成一行,这就是一个周期;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按照电子层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这就是一个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周期表可知,第17号元素为氯元素,由于不含金字旁,所以为非金属元素。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器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状态;
(2)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A正确,B错误;
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四、解答题
30.答案: (1)非金属
(2)得到
(3)MgCl2
(4)Na+
(5)A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名称,根据名称中是否有金字旁判断它是否属于金属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容易得到电子,小于4的容易失去电子;
(3)根据质子数确定元素种类,然后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4)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据此确定E原子的电子数,进而确定质子数,从而确定元素种类,并写出离子符号;
(5)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在每一行中,右边的元素比左边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在每一列中,下边的元素比上边的元素原子序数大;
②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
③在每一列中,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解答:(1)A的质子数为14,那么它为硅元素,由于不含有金字旁,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
(2)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4,因此与钠反应时容易得到电子;
(3)B的质子数为12,则为镁元素;D的质子数为17,则为氯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化学式为MgCl2。
(4)E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那么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1=11,那么E为钠元素,则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写作Na+。
(5)A.Y和Z在同一行,且Z在右边,因此原子序数Z>Y,故A正确;
B.X和Y在同一列,因此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是Y比X多一个电子层,因此二者的核外电子数肯定不同,故B错误;
C.Y和Z在同一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故选A。
31.答案: (1)a+2-x
(2)m+5
(3)B
(4)S2-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据此计算出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即质子数,再根据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计算即可。
(2)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据此计算出A2-核外电子数,再根据 B3+ 计算出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也就是它的质子数。
(3)比较两种分子的原子数和电子数是否相等即可;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据此推算出最外层电子数,通过比较确定所带电荷的正负和数量,从而写出粒子的符号。
解答:(1)M2-核外有 x 个电子,那么M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2。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M的质子数为:x-2,则它的中子数为:a-(x-2)=a+2-x。
(2) A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m, 它得到2个电子形成A2- , 则A2-的核外电子数为:m+2,因此
B3+ 的核外电子数也是:m+2。B原子失去5个电子得到B3+ ,则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m+2+3=m+5。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B原子的质子数为:m+5。
(3)在B选项中,CO的原子个数为2,电子数为:12+16=18;N2的原子个数为2,电子数:14+14=28,因此二者为等离子体,故选B。
(4)因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x=2+8+y=10+y;
那么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y=x-10;
当x-y=8时,即y=x-8;
二者比较可知,后者最外层电子比前者多2个;
即它得到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那么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8-2=6.
那么该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2+8+6=16;
因此该元素为硫元素,粒子符号为:S2-。
32.答案: (1)②
(2)N2O
(3)该原子的原子序数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4)B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为金属元素;否则,为非金属元素。
(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氧化物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之比即可;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分析原子数和电子数是否相同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①为锂,②为氟,③为镁,则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氟,故选②。
(2)设化学式为NxOy,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5)x+(-2)y=0,解得:x:y=2:5,则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5;
(3)该原子的原子序数117,由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
(4)A.Na的电子数为23,Ne的电子数为20,故A错误;
B.CO和N2的原子数都是2,且电子数都是28,故B正确;
C.NO的电子数为:7+8=15,O2的电子数为:8×2=16,故C错误。
故选B。
33.答案: (1)电子层数
(2)得到;NaF
(3)KNO3(合理即可)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小于4的易失电子分析;
(3)根据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2) 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都易得到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 ;
(3) ①~⑤五种元素里可选出氮、氧和钾元素组成 KNO3 、或氢、氮、氧元素组成HNO3等。
故答案为:(1)电子层数;(2)得到; NaF ;(3) KNO3(合理即可) 。
34.答案: (1)6
(2)14
(3)化学性质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序数递增1分析;
(3)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为6的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 6;
(2)由表中规律可知,同一行(即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序数递增1,所以X为14;
(3) 同一族元素特征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1)6;(2)14;(3)化学性质。
35.答案: (1)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2.0(3)强;失电子
(4)不是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1)表格有横与纵构成,在寻找递规律时可以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寻找规律;(2)可根据找到的规律左右比较,上下比较确定取值范围;(3)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大,金属活动性越强;(4)从表中找出Al和Cl的x值,相减后与1.7比较,可判断是什么化合物。
解答:(1)比较表中的横行可得到从左到右x值逐渐增大,比较同一纵行可得到从上到下x值逐渐减小,所以可得递变规律: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2)观察表中Te元素的左右可知,2.9故答案为:(1)同一横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2)2.036.答案: (1)Unnilennium;Une
(2)Unununinm;Unu
考点:元素周期表
分析:该题是信息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题目信息的接受能力及简单应用;
解答:(1)104号元素 1用Un代表,0用nil代表,4用enn代表,最后加上词缀ium;缩写是取第一个数字的前两个字母,第三个数字的首字母即可;故答案为:Unnilennium;Une;
(2)111号元素 1用Un代表;最后加上词缀ium;缩写是取第一个数字的前两个字母,第三个数字的首字母即可;故答案为:Unununinm;Unu;
故答案为:(1)Unnilennium;Une;(2)Unununinm;Unu。(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2.5.1 表示元素的符号——元素符号
一、单选题
1.维生素B12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其中所含的元素钴,也能促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及红细胞数目的增加。已知钴是第27号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3。以下关于这种元素认识正确的是( )
A. 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符号Co同时可以表示一氧化碳
C. 一个Co3+中含有24个电子 D. 用放大镜能观察到元素钴促进红细胞增加的过程
2.下列关于符号“K”所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①钾元素②钾的原子核③一个钾元素④一个钾原子⑤金属钾
A. ①②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④⑤
3.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 B. He C. O2 D. I
4.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铜Ca B. 钠NA C. 镁Mg D. 氯Al
5.下列符号能同时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H B. Fe C. CO2 D. O2
6.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N B. Mg C. O2 D. H
7.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2 B. 2N C. Cu D. O
8.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锌Zn B. 硅SI C. 氯cl D. 贡Hg
9.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文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
A. Ni B. NI C. n D. Na
10.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明锂电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锂的元素符号是( )
A. La B. Li C. Al D. Be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7 B. 铱元素符号为IR
C. 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 铱的相对原子量质量为192.2克
12.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 O2 B. Mg2+ C. H D. 2N2
14.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 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5.元素“Al”的名称是( )
A. 氯 B. 铝 C. 硅 D. 氦
16.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不可能是( )
A. 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 一个物质分子和离子 D. 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17.3 15晚会曾报道了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 ( )
A. 金属铬 B. 铬元素 C. 铬离子 D. 铬原子
18.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其原子中含有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在南京丢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C.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19.在氧气(O2)、二氧化碳(CO2)两种物质中( )
A. 都含有氧气分子 B.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含有两个氧元素
20.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21.A是相对原子量最小的元素,B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可供人体呼吸,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A元素和B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 C元素组成的单质 。
2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或相应的符号
(1)N:________.
(2)n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 .
(3)4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
(4)铝离子:________.
(5)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________.
23.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上都有错误,请改正。
(1)钙CA:________
(2)氯CL:________
(3)镁Ma:________
(4)钠Ne:________
(5)汞HG:________
(6)氦Hi:________
24.根据所给的元素名称填写元素符号
①镁 ________ ②铝 ________ ③锂 ________ ④氧 ________ ⑤钙 ________
⑥氩 ________ ⑦氟 ________ ⑧碳 ________ ⑨氯 ________ ⑩磷 ________
25.成语中被填的字与元素名称谐音,根据下面的示范,用相应元素符号填写成语。
高山(S)水,功高(Ca)世,
十全十________,拾________不昧,
雪中送________,叶落________根,
________石心肠,火树________花。
26.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是一种序数命名法,它采用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l,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o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l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此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
(1)第109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第116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7.写出下列物质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碳________; 镁________; 氮________;
Al________; Ca________
28.按下列要求填写元素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9.请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或根据要求写出符号:
(1)3H: 。
(2)Cl: 。
(3)Fe: 。
(4)氧元素: 。
(5)5个铝原子: 。
(6)n个钠原子: 。
30.“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________。
31.请写出三种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符号:
、 、 。
32.请先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然后试着归纳总结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意义:O2 ;2H ;Mg2+ ;
我的归纳:①符号的前面的数字表示 ;②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
③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 。
33.小明利用12种元素制作了一张如图所示的“元素钟面”。
(1)钟面上的这些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小明根据钟面上提供的元素,写出了下列三种物质的化学式:O2、H2O和NaNO3 ,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指向三种不同元素,请写出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三、解答题
34.不少同学爱吃的辣条被营养专家称作“垃圾食品”, 此类食品不宜多吃、常吃。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质, 如在食物的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丙烯醛,化学式为 C2H3CHO,请计算:
(1)丙烯醛中的 C、H、O 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2)112 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35.下图是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这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3)蛋白质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在消化道中的________进行初步消化。
36. 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CH4·nH2O,这标志着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已居世界前列。
甲 乙
(1) 如图甲所示,可燃冰中的水分子形成一种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 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由此可知可燃冰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若某种可燃冰中CH4 与 H2O 的质量比是 1:9,则该可燃冰中 n=________。
(3) 图乙表示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某化工原料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示:有机物化学式一般按照 C、H 顺序来书写):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名称还“钅”的为金属元素、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形成及构成物质的粒子很小分析。
解答:A、 钴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B、 符号Co表示钴元素,一氧化碳表示为CO ,不符合题意;
C、 一个Co3+中质子数为27,其原子失去了3个电子,所以含有24个电子 ,符合题意;
D、钴原子很少,不能观察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分析。
解答:“K”可以表示钾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钾原子,还能表示金属钾这种物质,即①④⑤正确,故C符合题意,而A、B、D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A.H的意义: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故A错误;
B.He 的意义:①氦元素;②一个氦原子;③氦气,故B正确;
C.O2的意义; ① 氧气;②一个氧分子,故C错误;
D.I的意义:①碘元素;②一个碘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铜的元素符号为Cu,故A错误;
钠的元素符号为Na,故B错误;
镁的元素符号为Mg,故C正确;
氯的元素符号为Cl,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判断。
解答:A.H能表示一个氢原子,不能表示氢气这种单质,故A错误;
B.Fe能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单质,故B正确;
C.CO2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C错误;
D.O2表示氧气这种单质,但是不能表示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符号的意义即可。
解答:A.N的意义:①氮元素;②一个氮原子,但是氮气用N2表示,故A错误;
B.Mg的意义:①镁元素;②一个镁原子;③单质镁,故B正确;
C.O2的意义:①一个氧分子;②氧气,但是不能表示氧原子,故C错误;
D.H的意义:①一个氢原子;②氢元素,但是不能表示氢气(H2),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表示元素、一个原子及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分析。
解答:A、 H2 表示氢气或一个氢分子, 清示元素或原子,不符合题意;
B、 2N只表示2个氮原子,不能表示元素或物质,不符合题意;
C、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还能表示铜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D、 O 表示一个氧原子、氧元素,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A、锌的元素符号为Zn,符合题意;
B、硅的元素符号为Si,不符合题意;
C、氯的元素符号为Cl,不符合题意;
D、Hg为汞的元素符号,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 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书写原则分析。
解答: 镍的元素符号为 Ni,A正确。
故选A。
10.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金属的元素符号解答。
解答:锂是一种金属元素,它的元素符号为Li,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 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附近数字和字母的意义。
解答:A、77是原子序数,也可以用来表示质子数和核电荷数,A正确;
B、 铱元素符号为IR ,错误,应该是Ir,B错误;
C、 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错误,应该是金属元素,C错误;
D、 铱的相对原子量质量为192.2克 ,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克,D错误。
故选A
12.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含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和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解答:H表示氢元素和一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C。
13.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解答:A、 O2 表示的是氧气物质或一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 Mg2+ 表示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C、H可表示氢元素,又可表示一个氢原子,符合题意;
D、 2N2 表示2个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 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1)如果元素名称中含有金字旁,那么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否则,就是非金属元素。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就是它的原子序数,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2)中分析判断;
(4)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值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因为镁中含有金字旁,所以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确定元素名称。
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元素“Al”的名称是铝,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解答本题必须理解不同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的含义,才能正确解答,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可推断:不同质子数,说明肯定不是同种元素的粒子;相同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相同”,说明它们核外电子结构相同,而它们的质子数不同,说明肯定不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的两种粒子;据此即可判定正确的选项。
解答: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符合不同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粒子,故A可能;
B、同一元素,质子数就一定相同,故B不可能;
C、对于分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是相等的,对于离子来说质子数和电子数是不相等的,所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要么质子数相等,要么电子数相等,是可能的。
D、不同元素的离子,如Na+ 和 Mg2+ , 都是离子,而且质子数不同,而电子数相同,故D可能。
故选B
17.答案: B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铬”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这里的“铬”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铬”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B
18.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1)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的为金属;(3)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A、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该原子的质子数是77,核外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也为77,A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质子数相同,B错误;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名称是铱,有名称可知这是一种金属元素,C正确;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D错误。
故选C
19.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解答:氧气中含有氧气分子,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A错误;应是每个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氧原子,B错误;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D错误。
故答案为:C。
20.答案: C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世界上千变万化的物质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氧气、金属铁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等。
解答:A表示2个氢气分子;B表示4个氧原子;C表示4个氢原子;D表示2个氢气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4H表示4个氢原子,选项中与此相符的是C。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21.答案: H2O;Al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元素名称,进而写出对应的化学式。
解答:A是相对原子量最小的元素H;B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可供人体呼吸,即B是O;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即C是Al。
A和B组成的化合物为水,化学式为H2O。C元素组成的单质为铝单质,化学式为Al。
22.答案: (1)一个氮原子
(2)nCO2
(3)
(4)
(5)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1)元素符号的含义:①元素;①一个原子;
(2)根据物质的名称确定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据此写出分子的化学式,然后在分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3)(4)原子团的右上角写上数字和正负号,表示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团的个数;
(5)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写上正负号和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1)N代表一个氮原子;
(2)n个二氧化碳分子写作:nCO2;
(3)4个硫酸根离子写作: ;
(4)铝离子写作 ;
(5)氧化铁中铁元素为+3价,写作: 。
23.答案: (1)Ca
(2)Cl
(3)Mg
(4)Na
(5)Hg
(6)He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对元素名称和符号的认识分析解答。
解答:(1)钙的符号为Ca;
(2)氯的符号为Cl;
(3)镁的符号为Mg;
(4)钠的符号为Na;
(5)汞的符号为Hg;
(6)氦的符号为He;
24.答案: Mg;Al;Li;O;Ca;Ar;F;C;Cl;P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有关元素名称和符号的知识解答。
解答:①镁的符号为Mg;
②铝的符号为Al;
③锂的符号为Li;
④氧的符号为O;
⑤钙的符号为Ca;
⑥氩的符号为Ar;
⑦氟的符号为F;
⑧碳的符号为C;
⑨氯的符号为Cl;
⑩磷的符号为P。
25.答案: Mg;Au;C;Si;Fe;Ag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各元素符号书写方法分析。
解答:镁的元素符号为Mg,金的元素符号为 Au ,碳的元素符号为C,硅的元素符号为Si,铁的元素符号为Fe,银的符号为Ag;
故答案为:Mg;Au;C;Si;Fe;Ag 。
26.答案: (1)Unnilennium;Une
(2)Ununhexium;Uuh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拉丁文名称及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分析。
解答:(1) 第109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enn+后缀,即 Unnilennium ,元素符号为 Une ;
(2)第116 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 un + un + hex +后缀,即 Ununhexium ,元素符号为 Uuh ;
故答案为:(1) Unnilennium ; Une ;(2) Ununhexium ; Uuh 。
27.答案: C;Mg;N;铝;钙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正确书写方式以及对应的名称进行答题即可。
解答:碳的元素符号为:C
镁的元素符号为:Mg
氮的元素符号为:N
铝的元素符号为:Al
钙的元素符号为:Ca
故答案为:C ;Mg ;N ;铝 ;钙.
28.答案: (1)N
(2)O
(3)Al
(4)N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世界上千变万化的物质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
解答:(1)空气中含有氧、氮等多种元素,但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2)人体内大约含有 3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4)海水中,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氯 2.0%、钠和镁等 1.5%)。
故答案为:(1)N;(2)O;(3)Al;(4)Na
29.答案: (1)3个氢原子
(2)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3)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单质
(4)O
(5)5Al
(6)nN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元素符号一般表示: 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 1个原子。
解答:(1)3H表示3个氢原子。(2)Cl表示氯元素、一个氯原子。(3)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单质。(4)氧元素用O符号表示。(5)5个铝原子表示为5Al。(6)n个钠原子表示为nNa。
故答案为:(1)3个氢原子;(2)氯元素、一个氯原子;(3)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单质;(4)O;(5)5Al;(6)nNa
30.答案: (1)氢原子和氧原子
(2)碳元素和氧元素
(3)水分子;二氧化碳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分子是个微观概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理解
解答:(1)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 氢原子和氧原子 ;(2) 碳元素和氧元素 ;(1)水分子、二氧化碳
31.答案: Fe;He;S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答: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不仅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的符号及意义。
32.答案: 1 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两个氢原子;每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每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每个离子带有几个电荷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都有一定的意义:(1)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某微粒中的原子个数;(2)符号前的数字表示某微粒的个数;(3)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意义:O2表示1 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2H表示两个氢原子;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我的归纳:①符号的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②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③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带有几个电荷。
故答案为:表示1 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表示两个氢原子;表示每个镁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①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②每个分子中含有几个原子;③每个离子带有几个电荷。
33.答案: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H2O
(3)Mg(OH)2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了元素种类的决定因素。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元素的种类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有关,据此解答;(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化物,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进行分析;(3)根据指针写出三种元素能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1)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其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化物的是H2O;
(3)时针、分针和秒针指的三种元素分别为Mg、O、H,可以组成化合物Mg(OH)2。
故答案为:(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H2O;(3)Mg(OH)2。
三、解答题
34.答案: (1)9:1:4
(2)112 克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根据丙烯醛的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先计算出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根据碳元素的质量=112g×丙烯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1) 丙烯醛中的 C、H、O 元素的质量比是 (12x3):(1x4):(16x1)= 9:1:4 ;
故答案为:(1)9:1:4;
35.答案: (1)元素
(2)150
(3)胃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分析:食品标签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对被标注食品的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等进行清晰、准确地描述,科学地传达该食品的质量特性、安全特性以及食用、饮用说明等信息。(1)标签中标明的钙、铁、磷、锌指的牛奶中含有这些元素; (2)混合物中组成成分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成分的含量 (3)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胃进行初步消化。
解答:(1)牛奶中含有能提供人体所需钙、铁、磷、锌等元素的物质,所以,标签上所标的钙、铁、磷、锌等是指元素;
(2)根据标签可知,这袋奶粉的质量为500g、蛋白质的含量为30%,此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500g×30%=150g;
(3)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胃进行初步消化。
故答案为:(1)元素;(2)150;(3)胃。
36.答案: (1)混合物
(2)8
(3)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常见物质的分类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元素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
解答:(1)可燃冰中含有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
(2)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为1:9;则(12+4):(2+16)×n=1:9;则n=8;故答案为:8;
(3)由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CH4 , 反应后是H2和C2H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其原子个数不变即可配平方程式,;
故答案为:(1)混合物;(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