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精品课件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建立普遍联系
的观点。
2.科学思维: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模
能力。
素养要求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二、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梳理网络 要语必备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01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1.体液调节
(1)概念:_____等化学物质,通过_____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主要内容:_________。
(3)其他化学物质:_______、某些气体分子(如_________)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_____)。
(4)范围
①一些低等动物只有_________。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激素
体液
激素调节
组织胺
NO、CO
CO2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_______ ________
反应速度 ____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______
反射弧
体液运输
迅速
比较长
(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在紧张恐惧时,人体肾上腺素会在短时间内分泌增加,这一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
(3)肾上腺素随体液运输作用于人体,人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
(4)当恐惧因素消除后,心率一般不会立马恢复至安静水平,原因是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 )
√
×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
√
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请分析该过程的调节机制。
提示 血液中CO2增多,高浓度的CO2随体液运输,可有效刺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大,从而加快对CO2的清除,此过程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
突破重点难点 强化素养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02
1.体温调节
(1)热量的主要来源:_________。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3)途径
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
①产热途径
静息状态:______为主
运动状态:______为主
代谢产热
肝、脑
骨骼肌
②皮肤散热途径
_____: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_____: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_____:通过气体交换热量
_____:如汗液的蒸发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4)调节过程
冷觉
热觉
垂体
甲状腺
增加
减少
(5)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渗透压调节)
(1)人体内水的来源:_____、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和_____中产生的水。
(2)水的排出:___排尿、皮肤排汗、___呼吸、大肠排便。
(3)Na+的来源和排出
Na+的主要来源是_____,几乎全部由_____吸收,主要经____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神经—体液调节
饮水
代谢
肾
肺
食盐
小肠
肾
(4)①水盐平衡调
节示意图
升高
降低
大脑
皮层
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②血钠的平衡
(5)水盐平衡的意义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和意义
(2)意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___________,保证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内环境稳态
(1)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其产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 )
(2)下丘脑是体温感觉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
(3)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同时能够间接调节血糖的含量( )
(4)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调节过程: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
(5)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 )
辨析易错易混 练前清障
√
×
×
×
×
(1)热觉或冷觉的产生不是在下丘脑中,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2)机体调节温度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调节能力,体温不再维持稳定。
(3)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关键点拨
1.当人从25 ℃的室内到5 ℃的室外后,通过机体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有什么变化?请比较人体25 ℃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5 ℃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
突破重点难点 强化素养
提示 当人从25 ℃的室内到5 ℃的室外后,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人体25 ℃时的产热量(a)、散热量(b)和5 ℃时的产热量(c)、散热量(d)的大小关系是:人体25 ℃时产热量(a)=25 ℃时散热量(b)<5 ℃时产热量(c)=5 ℃时散热量(d)。
2.有人认为一个人持续发烧39 ℃时,他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
提示 不对。因为当一个人持续发烧39 ℃时,他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维持在39 ℃不变,如果他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那么他的体温会继续上升。这个人的体温由37 ℃发烧到39 ℃的过程中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起鸡皮疙瘩,请写出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
提示 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收缩。
4.水盐平衡调节
(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______,而释放部位是_____。
(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_______,又是_______(分泌激素),也是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中枢是_________。
(3)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同样存在_____调节机制。
下丘脑
垂体
感受器
效应器
大脑皮层
反馈
梳理网络 要语必备
03
1.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有激素、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及代谢产物(CO2)等,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3.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
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5.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6.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04
解析 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A、C、D都属于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直接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属于神经调节。
1.下列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B.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
C.二氧化碳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调节尿量
1
2
3
4
5
√
6
2.(2020·鞍山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
战栗来增加产热
C.在时间②内,体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
D.在时间②内,皮肤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
√
1
2
3
4
5
6
解析 ①→②的过程中,血流量减少,说明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A项正确;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
主战栗来增加产热,B项正确;
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则不同的环境温度
条件下,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项错误;
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D项正确。
1
2
3
4
5
6
3.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温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B.甲表示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舒张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
1
2
3
4
5
6
解析 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项错误;
甲可导致散热减少,为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B项错误;
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产热,C项正确;
骨骼肌战栗时增加有氧呼吸的强度,D项错误。
1
2
3
4
5
6
解析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使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组织水肿,从而使细胞肿胀,功能受损。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
1
2
3
4
5
6
解析 有些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脑的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项错误。
5.(2020·安徽合肥校级月考改编)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体液调节有分级调节的现象,神经调节也有
B.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C.不少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D.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
1
2
3
4
5
6
6.(2019·黔东南高二检测)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
1
2
3
4
5
6
下丘脑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2)机体大量失水,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继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1
2
3
4
5
6
抗利尿激素
解析 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液量,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最终使血糖得到补充。
1
2
3
4
5
6
氧化分解
解析 长跑比赛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血糖的氧化分解,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最终使血糖得到补充。
ATP
胰高血糖素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________
_____引起的渴觉。
1
2
3
4
5
6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解析 由于运动丢失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进而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渴觉。
课时对点练
05
题组一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
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不仅有激素
B.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C.所有动物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需要血液运输,不需要进入组织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
A组 基础对点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除了激素,还有组织胺、NO、CO、CO2等,A项正确;
体液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NO等,B项错误;
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C项错误;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1
2
3
4
5
6
7
8
9
10
√
解析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血液中CO2浓度高,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正确;
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D错误。
解析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同时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A项错误,B、D项正确;
动物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项正确。
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活动不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高等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D.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
题组二 体温调节
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
B.人体体温的恒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在炎热的夏天,正常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冬天进入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A项正确;
人体体温的恒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B项正确;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项正确;
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人体在体温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散热量总是等于产热量,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5.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皮肤血流量增多 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④汗液分泌增多 ⑤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⑥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⑥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一方面增加产热,另一方面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增加产热的途径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骨骼肌战栗、代谢活动增强等,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液分泌减少等。
6.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脊髓
D.脊髓、大脑皮层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题组三 水盐平衡调节
7.(2020·抚顺高二检测)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起作用后即被灭活
B.抗利尿激素由垂体细胞合成并由下丘脑释放
C.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D.人体大量排汗会使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
1
2
3
4
5
6
7
8
9
10
8.下列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汗液的蒸发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
B.人体缺水时,下丘脑会产生渴觉,促进饮水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尿量增加
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肾脏排尿,A错误;
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但渴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主动饮水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B错误;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尿量减少,C错误;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A.食物过咸时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结构甲中存在感受器且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C.图中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D.结构乙除了释放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9.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人体处在低温环境中,寒冷会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10.(2019·湖北高二期末)如图表示某人在饥寒交迫时体内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图中①~④为激素,A、B、C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寒冷刺激皮肤的____________,引
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并在_____
_________产生冷觉。
1
2
3
4
5
6
7
8
9
10
冷觉感觉器
A(或
大脑皮层)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B垂体并促进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控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当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B垂体的分泌活动,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2)下丘脑通过B调控甲状腺分泌③的
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当激素③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又可以调控下丘脑
和B的分泌活动,体现了_______调节
机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级调节
负反馈
(3)饥饿导致图中[ ]___________分
泌增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④
胰高血糖素
糖原的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促进肝
寒冷环境
解析 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会引起
图中[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
血糖素一方面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另
一方面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寒冷环
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与炎热环境相比,寒冷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完成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1
2
3
4
5
6
7
8
B组 综合强化练
解析 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皮肤散热,A错误;
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完成对体温的调节,B正确;
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来完成的,C正确;
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D正确。
1
2
3
4
5
6
7
8
2.“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体温下降,代谢减弱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
1
2
3
4
5
6
7
8
解析 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作出一系列反应: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综上所述,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3.(2016·江苏,16)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
变化
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
性增加
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
√
1
2
3
4
5
6
7
8
解析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
压没有明显变化,应为曲线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稍微增多,应为曲线d,A、C错误;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正确;
饮用大量清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D错误。
4.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1
2
3
4
5
6
7
8
√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A项正确;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B项错误;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恒定,C项正确;
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5.(2020·河南信阳月考)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1
2
3
4
5
6
7
8
解析 根据题意“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可以看出,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故A项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故B项正确;
肾上腺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脏的,故C项错误;
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激素乙通过
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6.(2018·江苏,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
体液运输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表示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1
2
3
4
5
6
7
8
解析 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收缩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1
2
3
4
5
6
7
8
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解析 高温持续期,人体温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减少尿量。
1
2
3
4
5
6
7
8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析 体温下降期,机体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以增加散热量,还可以通过汗腺分泌增加散热量。
解析 体温上升期,由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因此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心脏血液输出量
7.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
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
结构名称:A_________
__________、B_______、
C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当人体处在45 ℃的外界环境中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_____。
(3)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
2
3
4
5
6
7
8
下丘脑体
骨骼肌
肾上腺
皮肤
出汗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
温调节中枢
代谢
解析 下丘脑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反
射弧中感受器为分布于
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
的温度感受器,神经中
枢为下丘脑,效应器为皮肤血管、肾上腺、骨骼肌、立毛肌、汗腺等。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出汗将变成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
1
2
3
4
5
6
7
8
解析 由图可知,A物质是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此可断定A为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8.如图所示为水盐平衡调节机制,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垂体释放的A物质是由_______分泌的。
1
2
3
4
5
6
7
8
下丘脑
解析 图中B结构接受由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导来的兴奋刺激,产生口渴感觉,该结构为大脑皮层。
(2)B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大脑皮层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功能下降,尿量增加,以维持渗透压稳定。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_____
_______的分泌。
1
2
3
4
5
6
7
8
尿激素
抗利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多余的Na+不能排出,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全身浮肿可降低组织液渗透压,以免血浆和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可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4)如果肾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Na+,会出现全身浮肿症状,此时的全身浮肿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维持_______的平衡。
1
2
3
4
5
6
7
8
渗透压
解析 由图示的调节过程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稳态。
(5)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和_____调节,二者是__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的,这样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
2
3
4
5
6
7
8
神经
体液
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