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据图可以得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2.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食盐 B.二氧化碳 C.铁 D.水
3.当你在复印机旁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可能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4.科学模型不仅可以表示静止的物体,还可以表示物质变化的过程。水的电解过程可用模型表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C.在水电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D.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水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5.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
A.把表面平滑干净的两块铅压紧,就不容易把它们分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6.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所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分子间隔变小
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D.分子质量变小
7.有关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C.这个微观示意图可以解释获得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
D.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
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疏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错错误的是( )
A.甲是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9.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如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10.“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 ②分子之间有空隙 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B. C. D.
12.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硫原子,能保持三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____和____,分裂出来的____又重新组合成____,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__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___构成,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14.实验室测量油膜分子的大小:取待测油,滴入容量瓶中,再向容量瓶中倒入某有机溶剂直至总体积达到,用滴定管取去滴入水槽中,由于该有机溶剂与水的结合力远大于油,故水面最终留下了一层油膜,测出其面积约,则该油膜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 。
15.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001A型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标志着我国在航海及军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______接触而锈蚀。
(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
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
C.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
16.分子、原子等粒子有共同特点:具有_____小、______微、彼此之间有_____、不断______等特点。原子半径一般在________数量级;原子质量在________的数量级。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______。
17.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请回答问题:
(1)甲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此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3)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不能再分.
18.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色)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体积 (毫升) 质量 (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___;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当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请计算此时该液体的密度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三、简答题
19.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变蓝色(填“会”或“不会”)。
(2)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
20.如图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 ;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各写出一条即可)
四、探究题
21.当一只乒乓球(没破)略有凹陷,将它放入一只杯子中,将热水倒入杯中,一会儿就恢复球形了。有同学想探究其恢复球形的原因。
提出问题:________?
建立假设:是球内气体的膨胀往外的压力恢复原状。
设计验证方案:一只乒乓球(没破)略有凹陷,一只乒乓球(已破)略有凹陷,同时放入杯中,然后加热水。
收集事实证据:将看到_____现象,说明确实是由于球内气体的膨胀导致的。
检验假设:假设成立
合作交流:一般气体、液体、固体受热都能膨胀,但是有一种神奇的现象,一定质量的水变成冰,体积变大。由此在“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它们先把薄薄铝片装到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紧贴,再往钢罐内装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在解冻,发现铝膜就钢罐表面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C
6.A
7.A
8.B
9.CD
10.B
11.B
12.A
13.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原子 水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14.1.6×10-9m
15. (1)原子; (2)水和氧气 (3)AB
16. 体积 质量 间隙 运动 10-10米 10-26千克 不同
17. 2 1:1 原子
18. 水分子 0.91mL
19. 会 不存在 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20.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21. 使得凹陷的乒乓球恢复球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没破的乒乓球恢复了球形,已破的乒乓球没有恢复球形 由于水结冰时密度减小,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变大,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的压在一起。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