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三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沈阳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与环境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
B.种植具有抗虫等功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转基因产品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物的生存
D.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2.(2021高二下·邢台月考)生物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会引起人们对它安全性的关注,也会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整合到油菜叶绿体基因组中的抗除草剂基因,会通过花粉传入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B.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制订相应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有效的控制
C.如果不合理利用克隆技术,那么其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应禁止任何克隆研究
D.可以通过对公民进行基因检测,记录每个人的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做成基因身份证
3.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C.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4.)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若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5.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D.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6.基因污染是指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中,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扩散的污染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D.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B.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C.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显著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
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8.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④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的是( )
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10.(2020高二上·吴起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11.(2020高一下·北京期末)从科学角度看,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错误说法是( )
A.日常健身应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B.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
C.遗传咨询可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
D.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会危害健康
12.(2020高二下·西城期末)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关注。我国政府反对( )
A.生产任何转基因产品 B.生产、储存生物武器
C.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D.生殖性克隆动物
13.(2020高二下·丰台期末)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 )
A.坚决抵制转基因生物 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
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 D.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14.(2020·长治模拟)下列与食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等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奶胀袋后不能饮用,因为酸奶被产气微生物污染了
B.新冠病毒会在熟肉中大量繁殖,因此食用之前应进行核酸检测
C.苹果削皮后在其切面滴加富含柠檬酸的柠檬汁不能延缓其变褐成色
D.食用含有抗虫基因的水果玉米可以增强人体抗虫能力
15.(2020高二下·顺德期中)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运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B.转基因植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进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C.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16.(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包括食物、环境、生物安全三个方面
B.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
D.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17.(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以下操作中,不能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的是( )
A.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线粒体中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叶绿体中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核中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18.(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如图表示一种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胚胎干细胞
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应该是内细胞团
C.该项技术不会引起伦理、道德、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D.转基因鼠通过自由交配后可以获得纯种转基因鼠
19.(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现代生物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能解决传统育种的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问题
B.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C.克隆多莉时,形成的重组卵细胞进行的第一次分裂有DNA的复制,但是转录并未开始
D.原肠胚的中胚层是外胚层的部分细胞分裂后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的
20.(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C.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D.转入外源基因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二、综合题
21.(2021高二下·钦州期末)生物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回答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问题:
(1)目前我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较多的国家之一,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也越来越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主要涉及到 、 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我国科学家已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二代克隆牛,胚胎移植的实质是 。
(3)设计试管婴儿与普通试管婴儿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入前需要对胚胎进行 。
(4)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少消耗、 、 的工程体系。
(5)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 原理。
22.(2021·毕节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一些持支持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 ,同时花粉的传播距离和 有限,转基因农作物很难与其它植物杂交,因而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例如,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 的生物上;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能够表达出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 .
(3)一些持反对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就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缺陷的孩子。但是支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 和 等方法得到解决。
(4)对于克隆技术,中国政府的态度是 .但不反对 。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转基因生物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当这些外源基因与受体生物的基因整合后,外源基因就能随受体DNA同步复制,并能表达出受体生物原本没有的性状,且能遗传给后代。
(1)不同生物间基因转移并表达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说明这些生物具有 。
(2)转基因技术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取得了许多成就。试各举一个实例。
(3)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24.研究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亡。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玉米螟的爆发。
(1)如果以玉米的叶肉细胞作为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则需要通过 技术培育成工程植物。
(2)如果在工程植物的细胞中能够检测到目的基因,但工程植物不能杀死害虫,则通常需要对该基因进行修饰,原因是 的作用.
(3)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是否含有该基因
(4)对于这种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人认为是不安全的.你持什么观点 列举一个理由支持你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B错误;
CD、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转基因产品还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物的生存,C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
(1)食物安全:滞后效应、出现过敏原、食物的营养成分改变等。
(2)生物安全:基因扩散导致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3)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环境的影响。
2.【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转入到油菜的细胞核中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但转入到油菜叶绿体的抗除草剂基因一般不存在花粉中,不能随着花粉传播,A错误;
B、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安全性问题,所以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B正确;
C、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错误;
D、对于“基因身份证”,反对者认为: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和治疗遗传病目前困难重重,而且存在个人基因资讯泄露造成社会生活中出现基因歧视的风险,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不必担心,A项符合题意;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B项不符合题意;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C项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 1、三倍体生物联会时发生紊乱,是一种不可育的生物。
2、目的基因属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化成功后可能在细胞内表达相应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多样,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
3、外源基因可能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入其他植物体内,实现转化。
4.【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政府会研究转基因技术,使科技带给人们更多利益,同时会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避免转基因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危害,而不是危及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后再反思转基因技术,B项错误;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C项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D项正确。
【分析】 转基因技术建立在将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基因或者载体基因,用相关酶进行拼接,所以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目前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产生危害,但是转基因农作物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但是需要在造成危害之前,需要反思转基因技术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然后决定是否使用转基因技术。
5.【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国际上并非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了可能的危害,A项正确,B项错误。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产品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上,C项正确。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等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项正确。
【分析】部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产品可能不放心,鉴于尊重平民的自主选择权,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要求备注“是否为转基因产品”标识的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会人性化的要求。
6.【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基因污染会随着生物的繁殖而不断扩散,A项错误;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他们在某地区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项正确;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具有新性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分析】 基因污染的实质是由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的一种。外源基因若在生殖细胞内重组,导致外源基因可能随着有性生殖而遗传给后代,导致基因扩散。转基因生物携带外源基因,可能具有比当地生物更有利的适应环境能力,当这些生物入侵其他生态系统,导致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外源基因可能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入其他物种的花粉管,使其他植物获得新的基因。
7.【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目前还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A项错误;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B项错误;转基因食品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会在人体内表达,故不会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C项错误;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项正确。
【分析】转基因食品以转基因动植物相关的食品,例如转基因大豆油等。目前来看,未发现对转基因转入人体细胞的现象,没有研究表明发现对人类有害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的植物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方面由于多了外源基因,外源基因可能随着有性生殖而传递给后代。
8.【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析】【解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同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涉及道德与伦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理性看待,限制负面效应,适当调整现有的道德规范,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好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发展;若将科技用于不好方面,则引起道德危机。传统的道德是优秀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可以摒弃,利用传统道德去约束不道德的科研实验。
9.【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对题中观点的完全反驳即认为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转基因生物所转入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关于转基因生物和环境安全争论焦点之一“是否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则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
C、在基因工程的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
D、若转基因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性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是用于改造生物性状的基因;标记基因是用于检测生物释放导入成功的基因;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11.【答案】D
【知识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应大力提倡,A正确;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如尼古丁等,B正确; 遗传咨询可有效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C正确;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所以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一定会危害健康,D错误。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不必担心的理由:(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3)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源的产生;(4)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5)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12.【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武器;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析】【解答】解:我国政府反对生产、储存生物武器并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支持在安全范畴进行转基因产品、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生殖性克隆动物研究,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3.【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巨大争议,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分辨转基因技术的利害之前,正确的做法是趋利避害,不因噎废食,D正确
【分析】理清转基因生物的利弊
①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a.反对“实质性等同”。
b.担心出现滞后效应。
c.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
d.担心营养成分改变。
e.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②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a.可能扩散到新的生态区域,破坏生态平衡。
b.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c.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
d.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形成“超级杂草”。
③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14.【答案】A
【知识点】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病毒
【解析】【解答】A、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酸奶胀袋说明受到杂菌污染,不能饮用,A正确;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熟肉细胞已经死亡,B错误;
C、削皮后在其切面滴加富含柠檬酸的柠檬汁能延缓其变褐成色,C错误;
D、玉米的抗虫基因只能使玉米拥有抗虫能力,吃掉玉米并不会改变人的基因,因为基因是大分子物质,被人食用后会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
2、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15.【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A、转基因技术如果被用于军事,制造出生物武器,那将是对人类社会极大的毁灭,A正确;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花粉杂交,造成基因库的污染,B错误;
C、人类在推广转基因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C正确;
D、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关生物安全问题,反对者的观点是: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他们的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据此答题。
16.【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克隆的利与弊
【解析】【解答】A、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包括食物、环境、生物安全三个方面,A正确;
B、基因身份证是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因此不能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错误;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C正确;
D、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17.【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花粉中主要含有细胞核,则将目的基因导入线粒体的DNA中,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A错误;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上,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B错误;
C、花粉中主要含有细胞核,如果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核的DNA中,则目的基因会随花粉逃逸,C正确;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质中的DNA上,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
18.【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即胚胎干细胞,A正确;
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是内细胞团细胞,B正确;
C、转基因鼠中的外来基因有可能会在近源物种之间通过杂交而传播,从而引起一些安全性问题,C错误;
D、转基因鼠可以认为是杂合子,通过自由交配后可能出现纯种的转基因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囊胚: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从早期胚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
19.【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育种克服了传统育种的育种时间长、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缺陷,A正确;
B、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差异,所以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B错误;
C、克隆“多莉”时重组卵细胞最初分裂时虽然复制了DNA,但基因的转录并未开始,C正确;
D、中胚层是由外胚层的细胞增殖分裂形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差异,所以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离体培养中通常把具有类似胚细胞性质、容易调控分化表达全能性的一类细胞称为胚性细胞,在某些特殊原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缺乏成胚性的细胞,但概率较低;某些作物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原因有:①有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且其结果是不可逆的②细胞或组织中激素平衡被打破③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该改变④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产生了缺乏成胚性的细胞系。
20.【答案】B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B、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出现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正确; C、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会被动物体消化吸收,所以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转入动物体细胞中,C错误;D、转入外源基因的甘蔗也可能会通过花粉扩散外源基因,有可能造成 “基因污染”,因此存在安全性问题,D错误。
【分析】1、基因工程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
21.【答案】(1)食品安全;生物安全
(2)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3)遗传学诊断
(4)多效益;可持续
(5)协调与平衡;整体性
【知识点】胚胎移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其目标;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解析】【解答】(1)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主要涉及到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2)胚胎移植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该技术手段能充分发挥良种雌性动物的繁殖潜力。
(3)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后者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4)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体系的典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这样既减少了污染,还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5)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整体性原理,即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2、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3、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2.【答案】(1)生殖隔离;存活时间
(2)特定缺陷;蛋白质
(3)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
(4)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治疗性克隆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克隆的利与弊
【解析】【解答】(1)一些持支持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同时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不会造成转基因农作物与其它植物的杂交,因而也不太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为保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要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能够表达出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蛋白质等等。
(3)坚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
(4)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分析】 1、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质之间杂交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2、基因治疗是将特定基因通过合适方法导入缺陷型生物身上,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3、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为检测胚胎是否含有遗传病提供医学检测手段。
4、治疗性克隆可以医治一些疾病,生殖性克隆会特异选择一些个体,造成歧视。
23.【答案】(1)遗传密码(或密码子);亲缘关系(共同祖先)
(2)将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水稻新品种;将人的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猪的体内,培育生产人干扰素的猪
(3)不赞成:因为基因被吃入后,与其他生物大分子一样被消化分解,不可能以原状进入细胞,更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的基因中去。赞成:基因被吃下去后,消化分解为简单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 基因转移,建立在目的基因和受体基因都是DNA双链结构基础上。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在其他物种的细胞(受体)内翻译出蛋白质,离不开密码子。不同生物间基因转移并表达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密码子)。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说明这些生物具有亲缘关系(共同祖先)。
(2)转基因技术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取得了许多成就。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较多,例如:抗虫转基因棉花;抗病转基因黑小麦;抗旱转基因水稻等。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3)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由核苷酸链接而成的链,组成链状或者环状。当基因进入人体内,会被相应的核酸水解酶水解,变成核苷酸。这些核苷酸可以为合成新的核苷酸提供原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 考虑,“吃基因补基因”有一点道理,但不全正确。
【分析】 1、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基因工程的常见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2)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改善畜产品的品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24.【答案】(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基因的非编码区有调控基因表达
(3)不一定
(4)答案是开放的,支持与不支持均可,但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细胞工程的技术基础是组织培养,所以以玉米的叶肉细胞作为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则需要通过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工程植物.
(2)真核生物的基因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主要有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基因,非编码区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叶绿体DNA中,并不一定进入了生殖细胞内,如果该细胞分化成生殖细胞则产生的配子中含有该基因,否则就没有。
(4)答案是开放的,支持与不支持均可,但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获得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幼苗。
2、抗玉米螟的玉米,可以抗玉米螟。
3、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安全,取决于是否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结合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进行答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三4.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高二上·沈阳期中)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与环境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
B.种植具有抗虫等功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转基因产品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物的生存
D.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B错误;
CD、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转基因作物可通过花粉散落到它的近亲作物上,从而污染生物基因库,转基因产品还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危害其他动植物的生存,C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包括:
(1)食物安全:滞后效应、出现过敏原、食物的营养成分改变等。
(2)生物安全:基因扩散导致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3)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环境的影响。
2.(2021高二下·邢台月考)生物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会引起人们对它安全性的关注,也会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整合到油菜叶绿体基因组中的抗除草剂基因,会通过花粉传入环境造成基因污染
B.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制订相应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有效的控制
C.如果不合理利用克隆技术,那么其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应禁止任何克隆研究
D.可以通过对公民进行基因检测,记录每个人的易感基因和致病基因,做成基因身份证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转入到油菜的细胞核中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但转入到油菜叶绿体的抗除草剂基因一般不存在花粉中,不能随着花粉传播,A错误;
B、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安全性问题,所以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B正确;
C、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错误;
D、对于“基因身份证”,反对者认为:通过基因检测确定和治疗遗传病目前困难重重,而且存在个人基因资讯泄露造成社会生活中出现基因歧视的风险,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但不必担心( )
A.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与正常鲤鱼杂交,进而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
B.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
C.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
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
【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三倍体转基因鲤鱼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不能与正常鲤鱼杂交,不必担心,A项符合题意;目的基因(如杀虫基因)本身编码的产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B项不符合题意;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可能指导合成有利于抗性进化的产物,如抗除草剂的杂草,C项不符合题意;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D项不符合题意。
【分析】 1、三倍体生物联会时发生紊乱,是一种不可育的生物。
2、目的基因属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化成功后可能在细胞内表达相应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多样,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
3、外源基因可能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入其他植物体内,实现转化。
4.)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危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说:“毫无疑问,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可能带来危害,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现在是,将来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但与此同时,这种新的科技成果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若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思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政府会研究转基因技术,使科技带给人们更多利益,同时会保护公众和环境的安全,避免转基因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危害,而不是危及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后再反思转基因技术,B项错误;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C项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D项正确。
【分析】 转基因技术建立在将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基因或者载体基因,用相关酶进行拼接,所以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目前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产生危害,但是转基因农作物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但是需要在造成危害之前,需要反思转基因技术是否对环境造成危害,然后决定是否使用转基因技术。
5.下列关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D.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我国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加工品加贴标注,以方便消费者自主选择;国际上并非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了可能的危害,A项正确,B项错误。目前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和转基因产品对环境安全的影响上,C项正确。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等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项正确。
【分析】部分消费者对于转基因产品可能不放心,鉴于尊重平民的自主选择权,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要求备注“是否为转基因产品”标识的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会人性化的要求。
6.基因污染是指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中,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扩散的污染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
D.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A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基因污染会随着生物的繁殖而不断扩散,A项错误;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他们在某地区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项正确;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具有新性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分析】 基因污染的实质是由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的一种。外源基因若在生殖细胞内重组,导致外源基因可能随着有性生殖而遗传给后代,导致基因扩散。转基因生物携带外源基因,可能具有比当地生物更有利的适应环境能力,当这些生物入侵其他生态系统,导致其他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外源基因可能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进入其他物种的花粉管,使其他植物获得新的基因。
7.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B.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C.食用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食品可显著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
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目前还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发育和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A项错误;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导致外源基因转入人体细胞,B项错误;转基因食品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不会在人体内表达,故不会增强人抵抗病菌的能力,C项错误;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项正确。
【分析】转基因食品以转基因动植物相关的食品,例如转基因大豆油等。目前来看,未发现对转基因转入人体细胞的现象,没有研究表明发现对人类有害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的植物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方面由于多了外源基因,外源基因可能随着有性生殖而传递给后代。
8.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①摒弃现有的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 ②发挥道德规范的作用,限制负面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 ④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析】【解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同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涉及道德与伦理。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理性看待,限制负面效应,适当调整现有的道德规范,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好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发展;若将科技用于不好方面,则引起道德危机。传统的道德是优秀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可以摒弃,利用传统道德去约束不道德的科研实验。
9.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的是( )
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答案】C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对题中观点的完全反驳即认为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转基因生物所转入的只是一两种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关于转基因生物和环境安全争论焦点之一“是否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则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2020高二上·吴起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B正确。
C、在基因工程的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注意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来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和运载体DNA,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
D、若转基因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仍可能存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性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是用于改造生物性状的基因;标记基因是用于检测生物释放导入成功的基因;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11.(2020高一下·北京期末)从科学角度看,下列有关人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错误说法是( )
A.日常健身应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
B.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
C.遗传咨询可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
D.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会危害健康
【答案】D
【知识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应大力提倡,A正确;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如尼古丁等,B正确; 遗传咨询可有效降低遗传病的患病风险,C正确;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所以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一定会危害健康,D错误。
【分析】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不必担心的理由:(1)所谓实质性等同: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起点,而不是终点;(2)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3)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源的产生;(4)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5)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12.(2020高二下·西城期末)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关注。我国政府反对( )
A.生产任何转基因产品 B.生产、储存生物武器
C.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 D.生殖性克隆动物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物武器;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解析】【解答】解:我国政府反对生产、储存生物武器并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支持在安全范畴进行转基因产品、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生殖性克隆动物研究,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3.(2020高二下·丰台期末)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 )
A.坚决抵制转基因生物 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
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 D.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巨大争议,在没有足够的技术分辨转基因技术的利害之前,正确的做法是趋利避害,不因噎废食,D正确
【分析】理清转基因生物的利弊
①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a.反对“实质性等同”。
b.担心出现滞后效应。
c.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
d.担心营养成分改变。
e.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②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a.可能扩散到新的生态区域,破坏生态平衡。
b.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c.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
d.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形成“超级杂草”。
③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14.(2020·长治模拟)下列与食品生产、储存和使用等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酸奶胀袋后不能饮用,因为酸奶被产气微生物污染了
B.新冠病毒会在熟肉中大量繁殖,因此食用之前应进行核酸检测
C.苹果削皮后在其切面滴加富含柠檬酸的柠檬汁不能延缓其变褐成色
D.食用含有抗虫基因的水果玉米可以增强人体抗虫能力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病毒
【解析】【解答】A、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酸奶胀袋说明受到杂菌污染,不能饮用,A正确;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熟肉细胞已经死亡,B错误;
C、削皮后在其切面滴加富含柠檬酸的柠檬汁能延缓其变褐成色,C错误;
D、玉米的抗虫基因只能使玉米拥有抗虫能力,吃掉玉米并不会改变人的基因,因为基因是大分子物质,被人食用后会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
2、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宿主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15.(2020高二下·顺德期中)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运用重组DNA技术可以将致病菌或病毒改造成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
B.转基因植物进入自然界后不会与野生物种杂交进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C.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解:A、转基因技术如果被用于军事,制造出生物武器,那将是对人类社会极大的毁灭,A正确;
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会在近缘物种之间通过花粉杂交,造成基因库的污染,B错误;
C、人类在推广转基因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C正确;
D、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关生物安全问题,反对者的观点是: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他们的理由: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据此答题。
16.(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包括食物、环境、生物安全三个方面
B.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
D.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克隆的利与弊
【解析】【解答】A、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包括食物、环境、生物安全三个方面,A正确;
B、基因身份证是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因此不能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错误;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C正确;
D、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17.(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以下操作中,不能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的是( )
A.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线粒体中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叶绿体中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核中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花粉中主要含有细胞核,则将目的基因导入线粒体的DNA中,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A错误;
B、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上,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B错误;
C、花粉中主要含有细胞核,如果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核的DNA中,则目的基因会随花粉逃逸,C正确;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质中的DNA上,可防止目的基因随花粉逃逸。
18.(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如图表示一种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胚胎干细胞
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应该是内细胞团
C.该项技术不会引起伦理、道德、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D.转基因鼠通过自由交配后可以获得纯种转基因鼠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即胚胎干细胞,A正确;
B、转基因细胞导入的部位是内细胞团细胞,B正确;
C、转基因鼠中的外来基因有可能会在近源物种之间通过杂交而传播,从而引起一些安全性问题,C错误;
D、转基因鼠可以认为是杂合子,通过自由交配后可能出现纯种的转基因鼠,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囊胚: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胎膜和胎盘;(2)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从早期胚胎(囊胚期的内细胞团细胞)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
19.(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现代生物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能解决传统育种的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问题
B.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全能性的表达程度相同
C.克隆多莉时,形成的重组卵细胞进行的第一次分裂有DNA的复制,但是转录并未开始
D.原肠胚的中胚层是外胚层的部分细胞分裂后进入内、外胚层之间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动物体细胞克隆;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育种克服了传统育种的育种时间长、远缘亲本难以杂交的缺陷,A正确;
B、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差异,所以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B错误;
C、克隆“多莉”时重组卵细胞最初分裂时虽然复制了DNA,但基因的转录并未开始,C正确;
D、中胚层是由外胚层的细胞增殖分裂形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于不同种类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遗传性差异,所以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离体培养中通常把具有类似胚细胞性质、容易调控分化表达全能性的一类细胞称为胚性细胞,在某些特殊原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缺乏成胚性的细胞,但概率较低;某些作物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原因有:①有染色体畸变,细胞核变异或非整倍体产生,且其结果是不可逆的②细胞或组织中激素平衡被打破③细胞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该改变④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产生了缺乏成胚性的细胞系。
20.(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C.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D.转入外源基因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A错误;B、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出现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正确; C、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会被动物体消化吸收,所以目的基因不可能直接转入动物体细胞中,C错误;D、转入外源基因的甘蔗也可能会通过花粉扩散外源基因,有可能造成 “基因污染”,因此存在安全性问题,D错误。
【分析】1、基因工程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
二、综合题
21.(2021高二下·钦州期末)生物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请回答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问题:
(1)目前我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较多的国家之一,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也越来越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主要涉及到 、 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我国科学家已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出第二代克隆牛,胚胎移植的实质是 。
(3)设计试管婴儿与普通试管婴儿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植入前需要对胚胎进行 。
(4)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少消耗、 、 的工程体系。
(5)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 原理。
【答案】(1)食品安全;生物安全
(2)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3)遗传学诊断
(4)多效益;可持续
(5)协调与平衡;整体性
【知识点】胚胎移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其目标;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解析】【解答】(1)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主要涉及到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
(2)胚胎移植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该技术手段能充分发挥良种雌性动物的繁殖潜力。
(3)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后者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4)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体系的典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这样既减少了污染,还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5)植物的引种需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整体性原理,即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分析】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2、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3、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许多胚胎,然后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胚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22.(2021·毕节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一些持支持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 ,同时花粉的传播距离和 有限,转基因农作物很难与其它植物杂交,因而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遵守科学研究道德。例如,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 的生物上;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能够表达出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 .
(3)一些持反对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就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缺陷的孩子。但是支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 和 等方法得到解决。
(4)对于克隆技术,中国政府的态度是 .但不反对 。
【答案】(1)生殖隔离;存活时间
(2)特定缺陷;蛋白质
(3)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
(4)禁止生殖性克隆人;治疗性克隆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克隆的利与弊
【解析】【解答】(1)一些持支持态度的科学家认为,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同时花粉的传播距离和存活时间有限,不会造成转基因农作物与其它植物的杂交,因而也不太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2)在转基因生物或产品研究过程中,为保证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要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对外源DNA进行认真选择,避免能够表达出对人体有毒性或过敏的蛋白质等等。
(3)坚持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一些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
(4)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分析】 1、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质之间杂交时,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2、基因治疗是将特定基因通过合适方法导入缺陷型生物身上,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
3、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为检测胚胎是否含有遗传病提供医学检测手段。
4、治疗性克隆可以医治一些疾病,生殖性克隆会特异选择一些个体,造成歧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转基因生物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当这些外源基因与受体生物的基因整合后,外源基因就能随受体DNA同步复制,并能表达出受体生物原本没有的性状,且能遗传给后代。
(1)不同生物间基因转移并表达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说明这些生物具有 。
(2)转基因技术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取得了许多成就。试各举一个实例。
(3)有人提出“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遗传密码(或密码子);亲缘关系(共同祖先)
(2)将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水稻新品种;将人的干扰素基因转移到猪的体内,培育生产人干扰素的猪
(3)不赞成:因为基因被吃入后,与其他生物大分子一样被消化分解,不可能以原状进入细胞,更不可能补充或整合到人体原有的基因中去。赞成:基因被吃下去后,消化分解为简单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 基因转移,建立在目的基因和受体基因都是DNA双链结构基础上。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在其他物种的细胞(受体)内翻译出蛋白质,离不开密码子。不同生物间基因转移并表达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密码子)。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说明这些生物具有亲缘关系(共同祖先)。
(2)转基因技术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取得了许多成就。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较多,例如:抗虫转基因棉花;抗病转基因黑小麦;抗旱转基因水稻等。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3)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由核苷酸链接而成的链,组成链状或者环状。当基因进入人体内,会被相应的核酸水解酶水解,变成核苷酸。这些核苷酸可以为合成新的核苷酸提供原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 考虑,“吃基因补基因”有一点道理,但不全正确。
【分析】 1、基因拼接的理论基础
(1)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2)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3)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基因工程的常见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抗虫转基因植物;抗病转基因植物;抗逆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2)动物基因工程的应用: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改善畜产品的品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24.研究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亡。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玉米螟的爆发。
(1)如果以玉米的叶肉细胞作为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则需要通过 技术培育成工程植物。
(2)如果在工程植物的细胞中能够检测到目的基因,但工程植物不能杀死害虫,则通常需要对该基因进行修饰,原因是 的作用.
(3)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是否含有该基因
(4)对于这种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人认为是不安全的.你持什么观点 列举一个理由支持你的观点﹒
【答案】(1)植物的组织培养
(2)基因的非编码区有调控基因表达
(3)不一定
(4)答案是开放的,支持与不支持均可,但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解析】【解答】(1)细胞工程的技术基础是组织培养,所以以玉米的叶肉细胞作为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则需要通过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工程植物.
(2)真核生物的基因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主要有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基因,非编码区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3)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叶绿体DNA中,并不一定进入了生殖细胞内,如果该细胞分化成生殖细胞则产生的配子中含有该基因,否则就没有。
(4)答案是开放的,支持与不支持均可,但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获得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幼苗。
2、抗玉米螟的玉米,可以抗玉米螟。
3、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安全,取决于是否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结合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进行答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