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倦鸟归林—唱响寂静的生命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三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6 课时,共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的必修的第二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中国文学史上,庄子、陶渊明、王勃、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抒情名篇。庄子的《逍遥游》虽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抒情散文,之所以选入此篇,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此篇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诵读篇目的建议”,作为“必修”教科书必须加以体现,而在本套教科书中,别的单元更不便于入选;二是此文也确有一定的抒情因素,作者用丰富的形象和诗性的语言,阐发其哲学道理,所以,本文可看作是一篇哲理性抒情散文。这四篇课文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该文被后人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作为抒情名文,入选本单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称庄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是说他的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其中的至真至情至今读来能感人肺腑。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庄子有关诗篇及其生平,以及写庄子的传记、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散文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庄陶文情,展示自己对古代伟大思想的理解及选择性应用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够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工具书独立通读全文,基本疏通文意
2.了解庄子和陶渊明的生活经历 。
3.了解庄子和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文言虚词“以”“之”的用法。
2.分层次朗读与品味,掌握庄、陶的精神内涵
3.通过拓展延伸,理解他们感受并体会他们潇洒脱俗而富于情味的特点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庄子陶渊明的人生哲学,树立合乎规范的自由理念。
2.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庄子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2.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3.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4.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5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6.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情怀?
2.如何理解陶渊明的“以心为形役”,不被荣利所牢笼的自由情怀?
3.拓展探究他们人生哲学的契合点。
专题划分
专题一: 庄子自由情怀 (3课时)
专题二: 陶渊明自由情怀 (2课时)
专题三: 拓展探究人生契合点 ( 1课)
专题一
庄子自由的情怀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庄子哲学好似一幅恢宏浩渺的画卷,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无限的宇宙自然界自由翱翔,以“万物齐一”的眼光俯视大地,以此解除人类的"桎梏"、"倒悬",以此实现心灵的超越。基于这一题,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教学方法
1.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获得并丰富对“逍遥游”自由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愿望,使他们相互切磋,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领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
2.理解庄子的绝对自由的思想。
3. 庄子精神对后世影响
4.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庄子思想本质是什么 ?
庄子思想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思想?
庄子精神对后世有何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庄子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阅览室、图书馆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庄子
问题:
1.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境界是怎样的?
2.哪些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⑴ 教师范读。范读后教师引导学生正音,并给学生指导一下朗读的技巧。⑵ 自由朗读。(要求:适心任性;各具姿态;各发其声)在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备提出来进行全班讨论。
小组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产生自由思想根源。
问题:
1.在战国动荡摇曳、权力倾轧、暴力相向的乱世中,庄子与梁恩王、齐宣王、孟子、惠施等同时期,为什么与他们思想如此相悖?
2.如何理解庄子的绝对自由精神?
3.庄子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步骤:
⑴.借助纸质资源,搜集“尧让天下”篇、“庖丁解牛”、 《庄子·天地》、《秋水》、《列御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山木》等篇目,了解战国之乱中当时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过着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及贫困的生活境遇。
也可在课外到阅览室阅读《庄子》,王新民的《庄子传》,(也可进图书馆阅读此书);
⑵.课堂讨论、探究。
⑶.撰写一篇“我看庄子”的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涵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庄子精神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写作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
专题二
陶渊明的“以心为形役”,不被荣利所牢笼的自由情怀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他对自由追求的决绝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基于这一主题,采用学生朗读,检查背诵:个别抽查或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以及师生对话,个人品味,或合作探究等,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学习成果:理解陶渊明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陶渊明摆脱樊笼回归自然的自由情怀,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2.到家后衣食住行的看出他的情怀是怎样的?
3. 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4.陶渊明精神对后世有何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阅览室、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到家后衣食住行的看出他的情怀是怎样的?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情怀?
收集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也可网上查阅,制作“作者挡案”若干,课堂上交流。②.收集陶潜的相关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活动四:陶渊明精神对后世有何影响?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陶渊明摆脱藩篱归隐田园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陶渊明归隐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团队合作、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观点明了。
专题三
拓展探究人生契合点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陶渊明的心灵世界高远,穿越久远广阔的历史时空而与庄周相默契。其质朴的思想,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都深得道家至理,上承庄子之学。古直统计,陶渊明诗用事以庄子为最多,共四十九次,可见他对庄子喜爱的程度。陶渊明诗文中体现出的“道”也是与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相联系的。直承老庄“任真”的思路,陶渊明以归隐田园的实际行动坚守自己帅真的个性,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格理想,使他的人格魅力在后人心目中光芒四射。对此,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与用的结合为核心,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达到对杜诗鉴赏手法的掌握与运用。学生互评,自评,师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撰写赏析性的文章等多样性的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能进一步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并从优秀精神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写篇小论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进一步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并从优秀精神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写篇小论文。
本专题问题设计
庄陶所生活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他们精神的契合点有哪些?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装套庄陶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庄陶所生活的家庭背景和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查阅课本和相关资料展示生平档案。
活动二:他们精神的契合点有哪些?
学生查找资料,如高华平在《陶渊明儒、释、道辩证统一的艺术人格》陶渊明的《形影神》组诗李泽厚等《中国美学史,二》《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文学作品中的玄学思想》《移居二首》其二《庄子,刻意》等,浏览文本,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指导学生从优秀精神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方面撰写赏析性文章。
借助网络资源,网上搜集诗歌赏析性的文章,为自己的写作提供范例,了解这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方法,完成赏析性文章的撰写。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 庄陶精神的契合点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正确,掌握到位。学以致用,运用灵活。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精力专注,紧跟节奏。
2.赏析性文章
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评价指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布局谋篇,逻辑性强。????? 认识深刻,材料丰富。用词贴切,评析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