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浙江教育出版社 《数学》八年级 下册6.1 矩 形(1) 矩形的概念及其性质是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既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特殊平行四边形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也为今后学习其它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有较强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对于新鲜的知识也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在知识掌握上,通过前一时期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学生学习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较浅,在探索中缺乏自主性。根据以上出现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矩形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 理意识,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精神;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价值,体会矩形的对称美和应用美. 3、教学目标4 、教学重点、难点 矩形的定义揭示了矩形的本质属性,它是探索和掌握其性质的前提,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而矩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与应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性质定理的探索及其证明运用既是对旧知识的综合应用,又为学习新知识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理解为:矩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定理 数学学习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将数学运用于实践中,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结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确定为:理解矩形的特殊性,探究矩形特殊性质. 教学手段 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根据本课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采用边启发、边分析、边推理,讲练结合的方法.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二、教法学法1 、说教法2 、说学法 本节课渗透着转化、对比、方程的数学思想,重点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提高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等能力,感知其演变,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一)创设情境三、说教学设计你能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矩形的实例吗?说一说(二)探究1探讨: 矩形的边、角、对角线、对称性有哪些性质呢?(可用刻度尺、三角板等测量工具)(三) 探究2(2)若∠ADB=30°,判断△AOB的形状; (四)探究3(备用题)(五)小结(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性质定理2的证明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1.作业本6.1(1)2.探究3(选做题)谢谢! 请多多指教!课堂工作单
探究一:
探究矩形有哪些性质?
探究二:
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 AC、BD交于点O.
图中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关系?
若∠ADB=30°,判断△AOB的形状;
在(2)的前提下,你能再添加一个条件___ ___,
求得对角线AC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