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第二章:《关于化学式的计算技巧》培优训练
1.由(NH4)2S、(NH4)2SO4、(NH4)2HPO4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32% C.64% D.无法确定
2.由NaNO2和NaNO3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26% C.46% D.无法计算
3.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1-1.5a% B.1-2a% C.1-3a% D.无法计算
4.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60% C.30% D.50%
5.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16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充分煅烧至完全分解,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A.3.7g B.7.4g C.14.8g D.22.2g
6.由NaHSO4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2a% B.0.75a% C.1-2a% D.1-a%
7.由Ba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各项中:①钡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BaCO3的质量分数,⑥Ba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
A都不能确定 B.仅③ C.仅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化合价为+2,则它的氧化物含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24% C.60% D.16%
9.现有一瓶未贴标签的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该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由R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冷却后再称重。获得如表数据。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45.0 85.0
A.27 B.18 C.24 D.48
10.NaHCO3和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84,将它们以任意比混合后,测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B. C. D.
11.在由Ca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中,测知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39% C.7.8% D.24%
12.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93%,若这些氮元素都以尿素CO(NH2)2形式存在,则人尿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
A.0.2% B.1% C.2% D.3%
13.某元素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之间,已知R2-的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及与钠化合时的化学式为( )
A.x,NaR B.2x,Na2R C.x-2,Na2R D.x+2,Na2R
14.在化合物M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8 B.24 C.27 D.56
15.X、Y两种元素间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XY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则下列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大于46.7%的是( )
A.XY2 B.X2Y3 C.X2Y D.X2Y5
16.某种含硫酸亚铁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要服用这种含铁元素5%的药物224mg,则每天他需要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是(该药物中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 )
A.15.2mg B.30.4mg C.22.4mg D.22.6mg
17.实验室中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经测定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原氢氧化钠固体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32% B.46% C.51% D.65%
18.已知某气体是与O2形成的混合物,经分析得知,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
A.45% B.55% C.60% D.70%
19.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
A.40% B.60% C.50% D.30%
20.在由红磷(P)、氧化铜(CuO)、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该混合物中红磷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6% B.76% C.26% D.36%
21.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已知该有机物和O2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6O B.CH4 C.C2H2 D.CH2O
2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23.经测定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SO、Mg2+、Na+、X((离子)等四种离子,其中SO与Na+的个数比为3:4,X与Mg2+的个数比为1:1且X为阴离子,则X可能为( )
A.CO B.K+ C.PO D.C1-
24.如果某溶液中仅含有K+、Mg2+、SO、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K+):n(Mg2+):n(Cl-)=4:5:8;若K+为8m个,则SO的个数可能为( )
A.3m B.4m C.6m D.8m
25.(双选)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SO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的个数比可能为( )
A.3:1:10 B.3:5:1 C.3:10:1 D.3:1:5
26.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Ba2+、Cl-、CO、SO。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错误的是( )
A.Ba2+一定不存在,NH一定存在 B.CO一定存在
C.Na+一定存在 D.CI-一定不存在
27.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测得某赤铁矿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
A.80% B.70% C.60% D.90%
28.(双选)某气体样品可能含有NO、N2O5、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 )
A.N2O5 B.N2O5和NO2 C.NO2 D.NO、NO2和N2O5
29.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 )
A.Fe3O4 B.Fe2O3和FeO C.Fe2O3 D.FeO、Fe2O3和Fe3O4
30.(双选)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
C.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
D.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
31.将6.96g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石灰水吸收,石灰水增重5.28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无法确定
32.根据下表中几种有机物化学式和名称的排列规律,X和Y应分别为( )
化学式 CH4 C2H4 C3H8 C4H8 C5H12 C6H12 X C8H16
名称 甲烷 乙烯 丙烷 Y 戊烷 已烯 庚烷 辛烯
A.C7H16 丁烷 B.C7H14 丁烯 C.C7H16 丁烯 D.C7H14 丁烷
33.矿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常转换为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明矾[KA1(SO4)2·12H2O]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用K2O的质量分数表示是( )
A.19.8% B.9.9% C.6.8% D.5.0%
34.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
A.H-O-H B.O=C=0
C. D.
35.取8g某有机化合物(式量为3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和9g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其化学式为 。误服该有机物会使人中毒失明甚至死亡,这种有机物的化学名称是 。
36.经过研究发现,对任何气体而言,6.02×1023个分子具有下列定量关系:
①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g;
②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22.4L。
据此可知,32克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 个,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个,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 升。
37.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在碘酸钾中,K:I:O的质量比是 。
(2)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精确到0.1%)。
(3)规定,成年人每天最少需要0.15mg碘,相当于每天需要碘盐 g。
(4)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 。
38.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2-9-1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纯牛奶配料:鲜牛奶保质期:8个月净含量:250mL/盒营养成分(每100mL内含):钙≥0.11g脂肪≥3.3g蛋白质≥2.9g
图2-9-1
(1)羟基磷酸钙由 元素组成(填符号),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保留到0.1%)。
(2)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 盒这种牛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第二章:《关于化学式的计算技巧》培优训练
1.由(NH4)2S、(NH4)2SO4、(NH4)2HPO4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8%,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6% B.32% C.64%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观察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难发现只有最后一种存在磷元素,三种化合物中相对原子质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即:(NH4)2S中(NH4)2S和N的关系是68:28、(NH4)2SO4中也是、(NH4)2HPO4中(NH4)2HP和N的关系是68:28,所以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NH4)2S或(NH4)2HP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可求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考查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需要仔细观察所给物质的化学式,从中找出元素组成规律,才能正确解答。
【详解】已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NH4)2S或(NH4)2HP的质量分数=×28%=6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32%,故答案为32%,故选B。
2.由NaNO2和NaNO3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 B.26% C.46%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依据该混合物的特点可知:钠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是固定的,所以由钠的质量分数可求出氮的质量分数,进而可知氧的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式的计算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发现NaNO2和NaNO3组成的混合物中钠氮元素的质量比是一个固定的值。
【详解】在该混合物中钠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3:14,所以两者的质量分数之比也等于23:14,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46%×=28%,因此氧的质量分数=1-46%-28%=26%,故选B。
3.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1.5a% B.1-2a% C.1-3a% D.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在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4)=1:2,由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硫元素质量分数为0.5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a%-0.5a%=1-1.5a%.故选A。
4.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A.40% B.60% C.30% D.50%
【答案】D
【解析】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再根据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可知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解答本题可用数据分析法,即解题时正确分析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将综合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计算,从而顺利解题。
【详解】由于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碳酸钙的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碳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直到为零.由题意可知,碳酸钙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20:6,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16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充分煅烧至完全分解,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A.3.7g B.7.4g C.14.8g D.22.2g
【答案】C
【解析】根据钙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的钙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对题中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各个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钙元素的质量:16×50%=8g,
8g的钙元素会转化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a(OH)2
40 74
8 x
x=14.8g, 故选C。
6.由NaHSO4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A.2a% B.0.75a% C.1-2a% D.1-a%
【答案】A
【解析】根据两种物质的化学式比较可知他们都含有“SO4”,也就是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是固定的,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分析】发现混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质量特点,然后大胆采取数据的有关分析求得答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并处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NaHSO4和MgSO4组成可以看出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硫酸根,则混合物中硫与氧的质量比是固定的,即混合物中硫与氧的质量比为 32:(16×4)=1:2,因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氧的质量分数是2a%;故选A。
7.由Ba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下列各项中:①钡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BaCO3的质量分数,⑥BaCO3和CaCO3的质量比,其中能确定的是(▲)
A都不能确定 B.仅③ C.仅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解析】利用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组成元素的质量,通过拟定数据的方法,可根据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与混合物有关的其它的量。
【分析】混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固定,则混合物质的组成是固体不变的;可通过数据拟定法一一求出。
【详解】假设碳酸钡的质量为M,碳酸钙的质量为N;×100%=10%;则:即BaCO3和CaCO3的质量比为197:385;
①钡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3.5%;
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6.5%;
③由化学式可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故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0%≈40%;
④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66.2%;
⑤BaCO3的质量分数=1-66.2%=33.8%,故选D。
8.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化合价为+2,则它的氧化物含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0% B.24% C.60% D.16%
【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详解】根据元素的化合价,设该元素的化学式为RO,该元素的氧化物含该元素的质量分数=×100%=60%;故选C。
9.现有一瓶未贴标签的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该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热使其完全氧化,形成金属氧化物(由R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冷却后再称重。获得如表数据。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45.0 85.0
A.27 B.18 C.24 D.48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式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训练。
【详解】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所以(2x):(3×16)=9:8所以x=27,故答案为:A。
10.NaHCO3和Mg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84,将它们以任意比混合后,测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Na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23+1=24,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将NaH看成Mg,则在混合物中存在固定组成CO3,然后利用定组成可知,碳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4=12:48,列比列式来计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明确混合物的组成,将NaH看成整体是解答的关键,然后利用定组成中质量之比等于质量分数之比来解答即可。
【详解】因NaH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23+1=24,与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将NaH看成Mg,则在混合物中存在碳与氧的质量比为12:16×4=12:48,设氧的质量分数为x,由定组成可得,,解得x=,故选D。
11.在由Ca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中,测知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0% B.39% C.7.8% D.24%
【答案】C
【解析】通过碳酸钙(CaCO3)和碳酸氢钾(KHCO3)的化学式分析,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其中含碳酸根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分析】此题是一道混合物元素质量比的考查,解题的突破口在于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详解】根据碳酸钙(CaCO3)和碳酸氢钾(KHCO3)的化学式分析,碳酸钙和碳酸氢钾中,含碳酸根都是60%,所以,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组成的混合物中,无论它们的比例怎样,含碳酸根也是60%,现在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含KH为1-0.6-0.32=8%,那么其中K就是8%×()=7.8%,故选C。
12.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93%,若这些氮元素都以尿素CO(NH2)2形式存在,则人尿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A.0.2% B.1% C.2% D.3%
【答案】C
【解析】由于人尿中的氮元素只存在于尿素中,可根据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计算出人尿中尿素的质量,再由尿素质量与人尿质量的比求得人尿中尿素的质量分数;解答时可假设人尿的质量,通过假设的质量可简化计算。
【分析】解决本题时也可直接利用经验公式:化合物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计算;使用该公式时需要满足:混合物中的元素全部来自于某一化合物中。
【详解】假设人尿的质量为100g,则100g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100g×0.93%=0.93g
则100g人尿中含尿素的质量=≈1.993g
人尿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100%=1.993%≈2%,故选:C。
13.某元素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之间,已知R2-的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及与钠化合时的化学式为(▲)
A.x,NaR B.2x,Na2R C.x-2,Na2R D.x+2,Na2R
【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R的离子R2-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得2个电子,呈-2价,再由钠元素呈+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写出元素R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由R2-离子核外电子数x与R原子核外电子数关系及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求出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
【分析】解答此题时需要具有的基础知识:原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带电数与得失电子数相等。
【详解】由R元素的离子符号R2-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得2个电子后形成R2-离子;根据R2-的核外有x个电子,可判断R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x-2,则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x-2;由R元素的离子符号R2-可知,该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呈-2价,而钠呈+1价,因此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a2R;故选C。
14.在化合物M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8 B.24 C.27 D.56
【答案】D
【解析】先设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利用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M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分析】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详解】设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100%=×100%=30%, 解得x=56, 故选D。
15.X、Y两种元素间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XY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则下列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大于46.7%的是(▲)
A.XY2 B.X2Y3 C.X2Y D.X2Y5
【答案】C
【解析】此题正规解法是分别计算每种化合物中含X的质量分数,再比较选择,但此法较烦琐。若把这几种化合物中的X元素,化归为一个X原子(XY2,,,),再比较Y的原子个数.进行解答。
【分析】解题技巧:将化学式进行变形,把某元素的原子都化成同一个数,进行比较,解答方便。【详解】若把这几种化合物中的X元素,化归为一个X原子(XY2,,,),再比较Y的原子个数,与X原子结合的Y原子的个数越少,X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因题中所给信息XY中X的质量分数为46.7%,那么如果Y的原子个数小于1,则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应大于46.7%。通过比较只有X2Y符合要求;故选C。
16.某种含硫酸亚铁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要服用这种含铁元素5%的药物224mg,则每天他需要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O4的质量是(该药物中其他成分不含铁元素)(▲)
A.15.2mg B.30.4mg C.22.4mg D.22.6mg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要服用这种含铁元素5%的药物224mg,据此结合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要服用这种含铁元素5%的药物224mg,则每天他需要服用的这种药物中含硫酸亚铁(FeS04)的质量是为224mg×5%÷(×100%)=30.4mg,故选:B。
17.实验室中有一瓶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经测定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原氢氧化钠固体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32% B.46% C.51% D.65%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是有部分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设样品质量为m,则碳元素质量为6%×m,利用碳酸钠化学式中碳元素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钠的质量,根据碳酸钠质量和样品总质量可求出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混合物中所含某种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其中利用了通过化学式求元素的质量,及通过化学式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两个基础知识点,本题要注意原氢氧化钠固体是未变质部分和已变质部分的和,并不是变质后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详解】设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m,则碳元素质量为6%×m,样品中碳元素质量即为碳酸钠中碳元素质量,因此碳酸钠的质量为=0.53m,则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53m=0.47m,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y 0.53m
y=0.4m
原氢氧化钠固体中已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46%,故选B。
18.已知某气体是与O2形成的混合物,经分析得知,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则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A.45% B.55% C.60% D.70%
【答案】D
【解析】根据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以及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该混合气体中SO2的质量分数,进而计算出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详解】因为SO2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32=1:1,根据已知条件“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可得,该混合气体中SO2的质量分数为15%×2=30%;所以该混合气体中氧气的质量分数=1-30%=70%,故选D。
19.仅含氧化铁(Fe2O3)和氧化亚铁(FeO)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A.40% B.60% C.50% D.30%
【答案】A
【解析】根据氧化铁的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当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3.1%时,混合物的组成,判断此时氧化铁在混合物中的含量;可采用假定数据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
【分析】该混合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铁与氧元素,如果设定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则,可求另外的物质的质量分数,再结合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假设混合物质量为m,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含量为x,则质量为m的混合物中氧化亚铁的质量=mx,氧化铁的质量=(1-x)m,根据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73.1%,则有mx××100%+(1-x)m××100%=73.1%×m,解之得 x≈40%.根据计算可知:A、数据正确; B、数据错误; C、数据错误; D、数据错误;故选A。
20.在由红磷(P)、氧化铜(CuO)、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则该混合物中红磷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16% B.76% C.26% D.36%
【答案】C
【解析】根据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假设铜元素全部来自氧化铜或氧化亚铜,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氧化铜或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数,然后求出红磷的质量分数的范围,再进行选择。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可以采用估算法,先假设是两种物质的混合,分别求出红磷的质量分数,然后再估算。
【详解】CuO中铜的含量是; Cu2O中铜的含量是;
假设混合物是红磷和氧化铜,则混合物中氧化铜质量分数是64%÷=80%,红P为1-80%=20%;
假设混合物是红磷和氧化亚铜,则混合物中氧化亚铜质量分数是64%÷=72%,红P为28%;
由于是三者的混合物,故红磷的质量分数应在两者中间,故选26%;故选C。
21.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已知该有机物和O2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6O B.CH4 C.C2H2 D.CH2O
【答案】A
【解析】可先设出有机物的化学式,利用有机物和O2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写出化学反应,再利用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来推断有机物的化学式。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确定,利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守恒来解答是常用的方法,也可利用代入法一一验证有机物和氧气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是否符合1:3。
【详解】由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设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Oz,
则根据有机物和O-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得化学方程式为
CxHyOz+3O2xCO2+H2O
由氧原子守恒得2x+=3×2+z,
A、2×2+=3×2+1,氧原子守恒,故A正确;
B、2×1+≠3×2+0,则氧原子不守恒,故B错误;
C、2×2+≠3×2+0,则氧原子不守恒,故C错误;
D、2×1+≠3×2+1,则氧原子不守恒,故D错误; 故选A。
22.“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答案】B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CO2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分析】根据化学式可以表示分子的构成,利用化学式可判断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详解】A、根据化学式CH2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不正确;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
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故选B。
23.经测定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SO、Mg2+、Na+、X((离子)等四种离子,其中SO与Na+的个数比为3:4,X与Mg2+的个数比为1:1且X为阴离子,则X可能为(▲)
A.CO B.K+ C.PO D.C1-
【答案】D
【解析】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然后进行判断。
【分析】溶液中虽然含有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但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溶液不现电性。
【详解】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由SO与Na+的个数比为3:4可知,硫酸根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与钠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比=(3×2):4=3:2,所以X离子必须带负电荷,且X与Mg2+的个数比为1:1,所以一个X离子所带的电荷为一个单位的负电,故选:D。
24.如果某溶液中仅含有K+、Mg2+、SO、Cl-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比为n(K+):n(Mg2+):n(Cl-)=4:5:8;若K+为8m个,则SO的个数可能为(▲)
A.3m B.4m C.6m D.8m
【答案】C
【解析】由溶液中离子个数比为n(K+):n(Mg2+):n(Cl-)=4:5:8,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计算出溶液中SO的离子数,然后进行判断。
【分析】溶液中虽然含有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但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溶液不现电性。
【详解】由于溶液中离子个数比为n(K+):n(Mg2+):n(Cl-)=4:5:8,若Na+为4n个,则Mg2+与Cl-的个数分别为5n与8n个;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可知溶液中SO的个数=(4n+5n×2-8n)÷2=3n,则K+:SO-为4n:3n=4:3。所以K+为8m个,则SO42-离子的个数为6m,故选C。
25.(双选)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Al3+、NO、SO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O的个数比可能为(▲)
A.3:1:10 B.3:5:1 C.3:10:1 D.3:1:5
【答案】BC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解答,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把选项中的比例依次带入计算,然后做出判断。
【分析】溶液中虽然含有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但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溶液不现电性。
【详解】溶液中含有Mg2+、Al3+、NO3-、SO,其中Mg2+、Al3+所带正电荷总数应该等于NO3-、SO所带负电荷总数;
A、当Mg2+、Al3+、SO-离子的个数比为3:1:10时,正电荷总数为2×3+3=9,而SO42-所带负电荷数就是2×10=20,再加上硝酸根所带的负电荷会更多,正负电荷不守恒,故此项错误;
B、当Mg2+、Al3+、SO离子的个数比为3:5:1时,正电荷总数多于硫酸根所带的负电荷数,再加上硝酸根所带负电荷,正负电荷数可以守恒,故此项正确;
C、与B项同理,此项正确;
D、与A项同理,此项错误; 故选BC 。
26.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Ba2+、Cl-、CO、SO。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错误的是(▲)
A.Ba2+一定不存在,NH一定存在 B.CO一定存在
C.Na+一定存在 D.CI-一定不存在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白色沉淀的判断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详解】①能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产生气体的物质应为铵盐,因此溶液中应含有铵根离子,故一定存在NH;②在溶液可能存在的六种离子中,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形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钡和硫酸钡,因此沉淀有三种情况:可能是碳酸钡;可能是硫酸钡;可能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其中硫酸钡不溶于酸也不能与酸反应;而碳酸钡与酸能反应而沉淀质量减少;根据(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故沉淀为:既有碳酸钡,又有硫酸钡,确定原溶液中存在CO、SO;因为Ba2+与CO、SO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确定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Ba2+;Cl-对①②的现象没有影响,因此可能有,也可能没有;Na+对①②的现象没有影响,通过摩尔数计算阴离子总数大于阳离子总数(0.04摩尔),所以一定含钠离子;故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CO、SO、Na+,一定不存在Ba2+,可能存在Cl-,故选D。
27.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测得某赤铁矿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A.80% B.70% C.60% D.90%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杂质中不含铁元素,所以铁元素全部来源于氧化铁,所以该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故选A。
28.(双选)某气体样品可能含有NO、N2O5、N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
A.N2O5 B.N2O5和NO2 C.NO2 D.NO、NO2和N2O5
【答案】AB
【解析】【分析】【详解】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故A不可能;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故两者混合不可能为7:16,故B不可能;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故C可能;根据NO、N2O5、NO2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N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7:16,N2O5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7:16,NO2混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故D可能;故选AB。
29.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经实验测定该样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样品的组成不可能是(▲)
A.Fe3O4 B.Fe2O3和FeO C.Fe2O3 D.FeO、Fe2O3和Fe3O4
【答案】C
【解析】根据FeO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7:2=21:6;
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8=7:3=21:9;
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
与样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比较进行判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有两种或者是三种的话一定要一个比这个比例大,一个比这个比例小,混合物才能符合样品比例的条件。
【详解】A、Fe3O4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FeO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7:2=21:6;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8=7:3=21:9; 因此 Fe2O3和FeO混合,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可能为2l:8;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8=7:3=21:9;并能符号样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l:8;故C说法符合题意;
D、根据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FeO、Fe2O3和Fe3O4,混合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可能为21:8;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
30.(双选)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依次是C2H4O2、CH2O,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无法确定
B.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并溶解于水,所得混合液中H、O元素质量比是定值
C.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
D.任意比混合两种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无法确定
【答案】BC
【解析】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C:H=1:2;H、O原子个数比为2:1;H、O元素质量比为1:8,为定值;有机物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是由碳氢元素的量决定的,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分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在解题中灵活应用。
【详解】根据题意,醋酸、甲醛的化学式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为C:H=1:2;H、O原子个数比都为2:1;H、O元素质量比都为1:8,为定值;有机物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是由碳氢元素的量决定的,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是22:9,故选BC。
31.将6.96g铁的某种氧化物在高温下与足量的CO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石灰水吸收,石灰水增重5.28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是(▲)
A.FeO B.Fe2O3 C.Fe3O4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生成的气体用足量的石灰水吸收,发生Ca(OH)2+CO2=CaCO3↓+H2O,石灰水增重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在利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反应,CO在高温下能跟某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在化学方程式中CO的系数等于铁的氧化物中氧原子的个数,结合它们的质量,设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xOy,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X与Y的比,进而写出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及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应注意习题中数据的分析应用。
【详解】因石灰水增重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设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xOy,则
yCO+FexOy═xFe+yCO2
56x+16y 44y
6.96g 5.28g
解得x:y=3:4, 故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3O4, 故选:C。
32.根据下表中几种有机物化学式和名称的排列规律,X和Y应分别为(▲)
化学式 CH4 C2H4 C3H8 C4H8 C5H12 C6H12 X C8H16
名称 甲烷 乙烯 丙烷 Y 戊烷 已烯 庚烷 辛烯
A.C7H16 丁烷 B.C7H14 丁烯 C.C7H16 丁烯 D.C7H14 丁烷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由几种有机物化学式和名称的排列规律可知,名称是按天干排列的,是按照前一个是某烷,后一个是某烯,则Y的名称是丁烯;某烷的通式为CnH2n+2,某烯的通式为CnH2n,10个庚烷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7H16;故选C。
33.矿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常转换为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明矾[KA1(SO4)2·12H2O]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用K2O的质量分数表示是(▲)
A.19.8% B.9.9% C.6.8% D.5.0%
【答案】B
【解析】由明矾中钾元素的质量,利用氧化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氧化钾的质量,然后求出氧化钾质量与明矾的质量比,即明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用K2O的质量分数表示。
【分析】理解所给信息,运用化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新情景下的问题,体现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假设明矾质量为100,则明矾KAl(SO4)2·12H2O中所含钾元素的质量=100××100%≈8.23;
则氧化钾K2O的质量=8.23÷×100%=9.9g;
则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00%=9.9%; 故选B。
34.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
A.H-O-H B.O=C=0
C. D.
【答案】D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氧氧单键相连才具有杀菌消毒剂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该考查表现出自我学习的能力。
【详解】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0-0一),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基”结构,该物质可作杀菌消毒剂。A.该分子的结构中不含过氧基,不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错误。B.该分子的结构中不含过氧基,不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错误。C.该分子的结构中不含过氧基,不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错误。D.该分子的结构中含有过氧基,能作杀菌消毒剂,故选项正确。故选D。
35.取8g某有机化合物(式量为3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和9g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 元素,其化学式为 ▲ 。误服该有机物会使人中毒失明甚至死亡,这种有机物的化学名称是 ▲ 。
【答案】C、H、O三种; CH3OH(或CH4O); 甲醇
【解析】【分析】【详解】①11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为11g××100%=3g;9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的质量为9g××100%=1g;有机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3g+1g=4g,所以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并且氧元素的质量为8g-4g=4g;所以该物质中有C、H、O三种元素;②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x Hy Oz,根据有机物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y:16x=3:1:4,解得:x=1,y=4,z=1,有机物的化学式是CH3OH(或CH4O);③该物质的名称为甲醇。故答案为:C、H、O三种; CH3OH(或CH4O); 甲醇。
36.经过研究发现,对任何气体而言,6.02×1023个分子具有下列定量关系:
①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g;
②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22.4L。
据此可知,32克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 ▲ 个,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 个,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 ▲ 升。
【答案】3.01×1023;6.02×1023;11.2
【解析】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对任何气体而言,6.02×1023个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据此结合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及二氧化硫的分子构成来完成解答即可。
【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目中的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解答即可。
【详解】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64,所以可以判断6.02×1023个二氧化硫分子的质量为64g,所以32g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3.01×1023;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32g二氧化硫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为:2×3.01×1023=6.02×1023;根据②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对任何气体而言,6.02×1023个分子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22.4升,所以可以判断32g二氧化硫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的体积为:22.4升×=11.2升;故答案为:3.01×1023;6.02×1023;11.2。
37.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1)在碘酸钾中,K:I:O的质量比是 ▲ 。
(2)计算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 (精确到0.1%)。
(3)规定,成年人每天最少需要0.15mg碘,相当于每天需要碘盐 ▲ g。
(4)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 ▲ 。
【答案】(1)39:127:48;(2)59.3%;(3)5∽7.5;(4)受热时易分解
【解析】【分析】【详解】(1)KIO3中钾元素、碘(1)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39:127:(16×3)=39:127:48;
KIO3中碘(I)元素的质量分数=×100%≈59.3%;
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已知成年人每天约需要0.15mg碘,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0.15mg∽×0.15mg=5g∽7.5g;
由食用方法说明可知,碘酸钾在受热时易分解;
故答案为:(1)39:127:48;(2)59.3%;(3)5∽7.5;(4)受热时易分解。
38.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5(PO4)3(OH)]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02。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2-9-1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纯牛奶配料:鲜牛奶保质期:8个月净含量:250mL/盒营养成分(每100mL内含):钙≥0.11g脂肪≥3.3g蛋白质≥2.9g
图2-9-1
(1)羟基磷酸钙由 ▲ 元素组成(填符号),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 (保留到0.1%)。
(2)若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要喝 ▲ 盒这种牛奶。
【答案】(1)Ca、P、O、H;39.8%;(2)2
【解析】【分析】【详解】(1)羟基磷酸钙是由钙、磷、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其元素符号分别是Ca、P、O、H;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8%。
(2)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 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人体每天至少需要来自牛奶的钙为:0. 6g×90%=0.54g,0.54g÷0.11g/100mL≈491mL,每盒牛奶的体积为250mL,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491mL÷250mL/盒≈2盒牛奶。故答案为:(1)Ca、P、O、H;39.8%;(2)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