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逍遥游》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文档属性

名称 6.《逍遥游》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09: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庄子《逍遥游》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中一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文言文文字的古今隔阂,以及当前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文言文的整体感觉并不太好,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还具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而对于本文来说,课文比较难懂,特别是蜩、学鸠与大鹏鸟的故事寓意,以及人与彭祖相比的寓意,除了一定程度的文言知识储备,还需要有更多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来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但很显然,他们在这方面的学习准备依然是不足的。
【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而《逍遥游》在单元提要中让学生体会庄子不懈追求的壮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有关庄子和《庄子》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平时不常遇到的文言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先前所学文言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古注、今注,对课文进行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文意阐发,并由此尝试阅读庄子的其他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展开对生存世界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把握文章的内容。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及其现实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读、集体诵读、赏析、探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资源】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于丹《<庄子>心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有关庄子和《庄子》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平时不常遇到的文言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运用先前所学文言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古注、今注,对课文进行文本诵读、文思梳理、文词理解。
【课前预习内容】
1、观看微课《庄子简介》
2、观看视频短片——于丹《庄子心得》(主要介绍庄子及其轶事),了解庄子的几则小故事。
3、运用先前所学文言知识,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本,整理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式,并整理出自己的疑惑,课堂上进行讨论或提问。
导入新课
大家从初中到高二,从语文课堂和历史课堂上,也知道了一些先秦著名思想家,那现在就请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先秦著名思想家及思想派别。
(因为之前也让学生预习本文,因此大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庄子”,在这时引导学生说说其他的先秦著名思想家。)
PPT展示:儒家——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兵家——孙子——《孙子兵法》
道家——老子——《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子》(《南华经》)
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学生活动:学生将自己了解的庄子进行自主展示,有的小组让组内代表陈述,有的小组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时间控制在10分钟,一个小组进行陈述,一个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强调学生展示的重点内容并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例如:“文学中的哲学,哲学中的文学”
诵读全文
目的:正字音、明句读。
当堂检测
内容及目的:主要检测学生对文本的字词预习情况,为课后做练习打下基础。
形式:简单的让集体说,稍有难度的点名解释,更能看出学生的预习情况。
(检测内容通过PPT展示)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我决起而飞      B.小知不及大知
C.此小大之辩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2.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培风     B.亦若是则已矣
C.而御六气之辩     D.彼且恶乎待哉
3.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B.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C.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
D.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
4.下列没有省略成分的一句是(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5.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此小大之辩也     D.去以六月息者也。
6.解释句中红色的词: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腹犹果然:
(5)众人匹之
7.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E.之二虫又何知
8.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
①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汤之问棘也是已。   是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北冥海者,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句中红色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朝菌不知晦朔
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10.对下列句中红色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③有冥海者,天池也
②则知明行无过矣   ④且适南冥也
A.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也不同。
B.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也相同。
C.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相同。
D.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不同。
11.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A.断,断绝  B.极,非常  C.高超,绝妙  D.横渡,横穿  E.超越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  )
⑤佛印绝类弥勒。              (  )
12.辨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①而彼且奚适也       (  )
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④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13.下列句中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彼且奚适也              B.奚以知其然也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    D.大王来何操
14.翻译下列句子。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读文章,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有的学生会说到逍遥就是不用想着干活挣钱等比较现实的想法,有的学生会提到文章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但不能准确说出其意义,因此就借此给学生留作业。
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文章,分析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事物,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什么道理,思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文中的意义。
翻阅有关庄子的书籍,了解有关“逍遥游”的内容及庄子的思想。
试背第一段。
【板书设计】
庄子——《庄子》
故事:庄周梦蝶
鼓盆而歌
白驹过隙
运斤成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阅读文章,分析庄子是通过哪些事物和方法展示自己的观点的。
2、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 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展开对生存世界的理解。
【阅读内容】:1、阅读下发资料——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阅读自己拥有的相关庄子的书籍,并带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推荐。
导入课堂
上节课同学们提到了文章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对我们又有什么人生启示,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交流。
集体诵读文章(因本课属于高考必背篇目,因此先要让学生将文本读流利。)
分析文本
1、品读第一段
第一步:自读第一段,思考本段写了哪几种事物?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步:学生展示(口头陈述)
第三步:教师ppt展示:
第四部:教师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其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品读第二段
第一步:组内集体诵读,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第二段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第二步:点名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纠正或补充。
主要要说出道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例子——朝菌、蟪蛄、众人和冥灵、大椿、彭祖
第三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交流,比如,“汤之问棘”与第一段内容是否重复?
第四步:教师强调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
第五步:教师引导由学生来总结。联系人类的生命有限,是否因为终归于死,因此活着就无所事事了呢?
(人活着,不能无所事事,但是在人生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有时甚至会走投无路,这是能不能学猖狂的阮籍“穷途之哭”呢?)
品读第三段
第一步:集体诵读第三段,思考并交流,作者在这一段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第二步: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第三步:教师重点强调内容——
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求外物。
无名:忘怀荣辱得失。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合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就是“逍遥游”。
拓展延伸——老庄的思想意义
第一步: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教师表述—— (联系第一课时学生介绍庄子的故事)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也不可能达到的主观幻想。可是他所表现的对理想的追求,本身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虽然我们因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总会受到种种约束,未必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不愿沦落,愿为理想而努力的精神确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在这种追求中,我们已经达到高远的层次与境界。
人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看看《庄子》。因为,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时,不方向老庄讯一剂良药。
(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人其实有时也在用老庄思想安慰自己,拉近老庄和学生的距离。)
总结课堂内容
了解了老庄思想,那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将逍遥的标准放低一点,将我们的境界提高一点,我们也可以实现人生的“逍遥游”。
即:融天地于心中——开阔胸襟
博览精修——洞明世事
推荐阅读
1、学生推荐书籍
2、教师推荐
于丹——《庄子心得》
南怀瑾——《庄子諵譁》
王蒙——《庄子的享受》
当堂检测
通过课件提示第一段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让学生试背第一段。
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练习册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逍遥游》一课,学生看到后就有畏难情绪,因此,尽量将本课上的浅显易懂,学生更容易接受。在课前,利用微课,利用材料阅读,利用视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先大致了解庄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采用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都通文本。在讲具体的内容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本极其思想。本节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