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1 14:44:18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你了解中国古代有哪些科技成果吗?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你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吗?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一、纸的发明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学富五车” 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书的字数。 (1)在纸发明之前,人们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有什么样的缺点?
龟甲、兽骨、竹简、木牍、陶器、青铜器、铁器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而且不易携带、收藏和流传
布、帛
缺点:书写、携带都方便,但是价格昂贵,不适合广泛使用
(2)西汉出现植物纤维纸(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
(3)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05年)
加工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1.过程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和造纸术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西汉纸东汉纸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因为东方朔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他的奏章一下子就用了3000来根竹简。东方朔面对这3000根竹简发了愁,因为他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 西汉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想给汉武帝提安邦定国的建议,当时他可以使用什么材料给皇帝写奏章?竹、木、丝织品,还有可能用纸。材料说明,竹简是当时主要书写材料。2.传播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1)战国:“司南”
(2)北宋
①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②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3)南宋:《事林广记》中,记载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4)清代:罗盘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鱼” 南宋“指南龟” 清代罗盘 今天的指南针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 《萍洲可谈》
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
——[战国]鬼谷子
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
——《三辅黄图》采矿警卫航海指南针不仅仅是看风水的(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的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炼丹家发现硫磺、木炭和硝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加热极易燃烧和爆炸,从而“无意”地发明了火药。炼丹引爆图炼丹炉鼎(明代)炼丹炉(仿汉品)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简述火药的发明历程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硝酸钾)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 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唐代在炼丹时偶然发现了火药。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唐末宋初,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
(1)实践经验
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广泛使用木炭。
(2)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北宋 · 火药箭元代 · 铜火铳南宋 · 突火枪明代 · 火龙出水明代 ·架火战车在中国古代火药并非只是用来做爆竹敬神!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火球和火蒺藜也都是火药包。火蒺藜的包中除了火药以外,还装着“铁蒺藜”。铁蒺藜上面有尖刺,像菱角形。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里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明代架火战车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前有锦帘,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车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160支、火铳2支、长枪2支,此车由两人操作。 “火龙出水”是我国古代明朝时期水陆两用的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  火药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火药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的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和战术革命,各种各样的火器被制造出来了,火器的强大威力改变了战争的面貌,改变了军队的编制、战法和整个指挥系统。火药还用于开采矿山。总之,火药的发明对经济、社会生产和文化娱乐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影响:
(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1)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四、印刷术的进步
1.进步历程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泥 活 字 版 (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盘使用示意图 (3)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盘(4)明代中期出现了铜铅铸的金属活字 四、印刷术的进步
1.进步历程
(1)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868年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是印刷史上一大革命。
②作用: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2.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制书籍。
(2)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侯纸”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西亚、欧洲影响最为深远、作用最为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鱼
南宋:指南鱼、
指南龟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以及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
(毕升)向东:朝鲜、日本
向西:埃及、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进步性
(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2)中国古代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合理意义的。
2.局限性
(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有各种解释:  是什么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从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和近代西方科技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3.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4.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 “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5.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启示: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失败的必然原因。 某班同学在观看《中国古代科技知多少》的历史手抄报时,看到这样的一段文字:
据史书记载,指南针经历了“从炼丹术、战争凶器到和平之花”的发展历程。西汉时,蔡伦用树皮、破布、旧渔网等材料加工制成纸,被称为“蔡侯纸”。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唐代《金刚经》经卷采用活字印刷技术印制而成,十分精美。在四大发明中,火药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综上可见,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
同学们看过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这段文字表述中的4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书写材料的演变(秦汉、西汉、东汉)雕版印刷术(作品)活字印刷术(发明、改进)测定技术的进步(战国、北宋、南宋)发明(实践经验、知识积累)应用(唐末到宋初、北宋、明)四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1.下列著作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技术的是
( )
A.《韩非子》
B.《武经总要》
C.《梦溪笔谈》
D.《萍洲可谈》C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
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
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A3.“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最早探索航空事业,在这方面,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B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C5.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A课件61张PPT。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风——民间的民歌,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主体精华)
雅——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颂——国王和诸侯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1. 概况:——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从《硕鼠》看《诗经》的文学特点?(1)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2)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2.特点:诗经·国风·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请分析《诗经》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附风趋雅
趋风附雅3.地位: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二、楚辞战国时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诗歌新体裁,因屈原的《离骚》著称于世,因此楚辞体又称“ 骚体 ”。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为官之时,建议楚怀王革新政治,遭到守旧贵族的谗言诽谤,被免官流放汉水之北。楚怀王死后,屈原又被流放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绝望,投汨罗江而死,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就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我既有这盛多的内在美德,又有优良的才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披江离与辟芷(香草),又编织秋兰为佩饰。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尧舜多么光明正大,遵循正道而大路畅通。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桀纣多么放肆妄行,只贪便道而寸步难行。
余固有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明知忠言直谏会遭祸害,可我忍痛而不舍弃。品质志趣修养忧国心志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修身洁行的高尚情操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怨的是楚王太糊涂,始终不能明察人的本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那些侍女嫉妒我的美貌,造谣诽谤我善于淫邪。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时下的风气就是投机取巧,人们都违背法度,改变正常的措施。2.特点:浪漫主义;
句式较为灵活;
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据此分析楚词的特点。(汉魏以来诗文)“莫不祖同风骚。”
——南朝 沈约“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 赵翼“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说说楚辞的地位和影响?3.影响:(1)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
(2)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诗经》“楚辞”——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诗经》的主体部分为“风”;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离骚》。
故,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举。 除了文学,《诗经》和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 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说明《诗经》和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风骚”的来历三、汉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年轻时喜好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成为武骑常侍,后来因景帝不好辞赋,称病免官。他周游天下,结交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作《子虚赋》,名声大噪。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后,大为赞赏,并立即召见。他又呈上《上林赋》一篇,武帝读后大喜,受到重用,后来官拜中郎将。他的赋结构宏伟,纵横自如,语汇丰富,文采华茂。内容大都描写帝王苑囿田猎,极尽铺张之能事。 卓文君是著名的汉代才女,西汉临邛人,卓王孙之女,
丧夫后家居。司马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卓文君,两人
相爱私奔前往成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两人私奔到成都之
后,一贫如洗。卓王孙对文君的行为非常不满,认为家门
不幸,出了这样一位不知礼义廉耻的女儿,因此虽然家有
万贯,也不愿资助女儿。旁人虽多次劝解,也无济于事。 后来,他们终于难以度日。卓文君一想,不能坐以待毙,便和司马相如商量,把他们的车骑卖掉,用这些钱回到临邛开了一家酒店。文君亲自当垆(垒土放酒瓮处)卖酒,司马相如系着围裙,在店里做些洗酒器的杂事。临邛人都知道卓文君是卓王孙的女儿,父亲有钱有势,女儿和女婿却干这种营生,人们不免议论纷纷,指责卓王孙。卓王孙也觉得脸上无光,只得分给他们僮仆一百人,钱财一百万,还将文君当初出嫁时所制的衣被和带去的全部金钱物品一概送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得到这些钱财后,就又一起回到成都,购买田产,成为当地的富户。恰在这时,汉武帝读到了司马相如居于梁国时所作的《子虚赋》,再加上同乡的引荐,司马相如就被汉武帝召入京城,做了侍卫郎官。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心心相印,共同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却又生出事端来。原来司马相如虽说擅长写赋,却有口吃的毛病,还有消渴病(即今天的糖尿病),因此,虽有官爵,却常常称病在茂陵(古县名,治地在今陕西兴平东北)闲居。一次,他偶然之中见到茂陵的一位绝色佳人,便一见钟情,想娶来做妾。卓文君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不痛快,想自己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他却又另有钟情。 但卓文君知书达礼,没有无理取闹,只是写了一首《白头吟》,派人给司马相如送去,诗中写道: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剪剪,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文君在诗里痛心地表白,自己绝不会妥协,坚决捍卫来之
不易的爱情;如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女子为妾,自己就和
他一刀两断。
司马相如虽然有爱慕茂陵女子的意思,但看了《白
头吟》之后,想起以前的日子,痛悔自己喜新厌旧,当即
就写回信向卓文君表示:他绝不会辜负前情。一首诗挽救
了他们的爱情危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和好如初,情深意
切,一直白头到老。相如病故时,卓文君还曾写下一篇感
情真挚的祭文哀悼他。他们的恩恩爱爱至今仍为美谈,成
为文人创作的题材。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司马相如《上林赋》思考:以此赋为例,分析汉赋具有哪些特点, 除了这篇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汉赋作家及其代表作? 佳文共欣赏篇幅较长 气势恢弘
辞藻华美 手法夸张《上林赋》以夸耀的笔调描写了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汉天子游猎的盛大规模,歌颂了统一王朝的声威和气势。 《上林赋》片断: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乐乎胶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巴、渝、宋、蔡,淮南干遮文成颠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铿鎗闛鞈,洞心骇耳。…… “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涂,览观《春歌》之林,射《狸首》,兼《驹虞》,弋玄鹤,舞干戚,载云罕,揜群雅,悲《伐檀》,乐《乐胥》,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次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乡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功羡汞五帝。若此,故猎乃可喜也。 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篇幅较长、辞藻华美为特征,这反映出什么问题? 汉赋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早期:贾谊《吊屈原赋》
西汉 全盛: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后期:扬雄《甘泉赋》
东汉:张衡《西都赋》《东都赋》等
班固《西京赋》《东京赋》等 反映了汉武帝时国家统一强盛,文人气度宽宏广大,时代精神豪迈进取,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武侯祠 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流派方面,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等。而从创作方法看,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正是他们,把唐诗推上了一个巅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一起徜徉于诗的海洋,汲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李白杜甫四、唐诗(1)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2)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2.代表人物你能说出几个唐代著名诗人?初唐诗人:骆宾王、王勃 田园诗人:孟浩然、王维
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
中唐诗人:白居易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仙) 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诗仙”之称,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时代,一生贫困失意,颠沛流离,因而他的诗揭露了统治阶级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怀。他的诗风深沉浓郁,跌宕有致;语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后人称他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发展历程:
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宋词兴盛的原因
⑴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⑵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⑶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五、宋词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 3.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婉约派:
北宋:柳永《雨霖铃》;
南宋:李清照《声声慢》(2)豪放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柳永:以切身的感受、市井风光、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与文人的意趣,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
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表达的内容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开拓了词的境界。其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3.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李清照:两宋之际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其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辛弃疾: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思考题:有人说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试从疆域及民族关系方面简要分析宋代文学具有这种基调的主要原因。
北宋统一,疆域缩小,如幽云十六州仍归于辽;南宋时, 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疆域更加缩小,与唐代相比,相形见绌,宋人内心抱有遗憾。所以宋人慨叹国耻国难的作品差不多跟宋王朝同时出现。对辽、西夏和金的侵扰是无力抵抗的,宋的统治者对外政策变得越来越软,采取给“岁币”甚至“南宋皇帝向金称臣”的办法来换取苟安。宋词里所表现的爱国忧国的情绪越来越沉痛、激切。特别是靖康之变后,悲愤的声音几乎成为南宋一百五十年文学的基调。都市风情的柳永 雨 霖 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婉约派代表——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豪放派代表——苏轼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
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豪放派代表——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元曲,与唐诗、宋词被誉为中国诗词高峰的三颗明珠。“诗庄词媚曲俗”,元曲以其清新活泼的风格和贴近生活的表现内容而耳目一新。曲词贵俚俗、贵直露、贵诙谐,而艺术上则以尖巧出奇制胜。如果把唐诗宋词比作大观园中的怡红院、潇湘馆,那么元曲则是稻香村,数楹茅屋、几畦菜花,也能给人以启迪,带来共鸣,带来美感,带来联想。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政治专权,社会黑暗,读书人固有的靠读书求取功名从而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的渠道被堵塞了,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卑下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射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散曲
(1)兴起: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主要形式。 (2)特点
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
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影响:
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
(1)艺术特点:
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2)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兴盛原因:
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七、明清小说1.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经济: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通俗文学在这种环境中获得蓬勃发展。
(2)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2.代表作品:四大名著;
三言二拍;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三言” :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短篇小说:三言二拍 “二拍” :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在军事上、政治上的种种斗争,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书中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诈多疑的曹操,忠勇的关羽,鲁莽的张飞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形式:长篇白话章回小说长篇小说罗贯中《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全书主要描写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书中成功地塑造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其中《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故事,至今仍令人百读不厌。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形式:长篇白话章回小说长篇小说施耐庵《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长篇小说。明代人吴承恩创作。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81难,终于取回了真经。书中最光辉的形象是孙悟空,他机智勇敢,本领高强,敢于反抗天神和妖魔,体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愿望,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部小说充满了奇特的幻想,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中国影响极大。时间:明朝
神魔小说 长篇小说吴承恩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叙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到衰的历史。书中塑造了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王熙凤、薛宝钗、晴雯等。整部小说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时间:清朝
优秀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曹雪芹《聊斋志异》是一部中外闻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生动奇特,大都与鬼怪、花仙、狐仙有关,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歌颂了美好的品德,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的愿望,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不公平,控诉了贪官恶吏的罪恶,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这部小说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 明清讽刺小说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吴敬梓
《儒林外史》四大谴责小说明清小说的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1.欣赏名家名篇。
2.感受了中国古典文学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3.初步梳理出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文学是复杂的,不应该简单化……
文学是需要时间积累,慢慢品味的……1.陆游在《小舟游进村舍舟步归》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古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诗中描写的是( ) 
A.说书场面只在城镇流行
B.赵家庄的自然环境优美
C.宋代乡村用话本说书的场面
D.赵家庄知道蔡中郞的人很多 C2.明清时期是古典小说发展的极盛时期。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一条是( ) 
A.作家们有意识地创造白话文
B.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达
C.宋元两代的孕育
D.评价作品的观念有转变,肯定小说的社会价值 B3.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情感
B.着重揭露封建社会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A4.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D5.以下著名诗人、词人,其作品风格属于浪漫主义的有
( )
A.屈原、杜甫 B.屈原、李白
C.苏轼、杜甫 D.屈原、孟浩然B课件60张PPT。第二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仓颉造字仓颉像。相传黄帝时的史官,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创造汉字传说仓颉造字台
(河南洛宁) “天雨粟,鬼夜哭,龙潜藏” 后来,人们将此日定为仓颉纪念日,称作“谷雨”。
(4月20日或21日) 汉字是唯一流传至今的方块文字。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灵感不灭,美丽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对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一、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2.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字体 特点创立或成熟时间创始于秦代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形成于汉末开始盛行于晋代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小 篆始于秦;
代表:李斯;
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 书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始于秦,盛于汉
特点: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草 书始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张旭(草圣,唐)怀素(唐)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任性,具有审美价值是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成熟于晋代;行 书 代表:王羲之,王献之; 北宋四大家
特点:兼具楷书规矩与草书放纵,雅俗共赏,具有实用和审美价值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小篆 演变规律:具象到抽象 复杂到简单 朴素人生 刚正人生 随意人生 简约人生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 曲折人生 秦代——李斯;
东晋——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代——赵孟睿?
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兰亭序》兰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化度寺碑》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张旭?《肚痛帖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
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 怀素
《自叙帖》“宋四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米芾
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蔡襄,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文征明 过庭复语十节卷 法度有余、文雅严谨 5.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
(1)概念:“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
(2)分类
①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②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按题材分:国画分类按表现技法分:2.山水画——国画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
(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的意境。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3.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融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王维诗意画
苏轼称他“画中诗”,以水墨画著称名画鉴赏展子虔(隋)《游春图》描绘了大地上的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千里江山图卷》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中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宋元的山水花鸟画 宋代重文轻武的
国策,理学的兴
起使人们更注重
内心的修养。画
家从追求写实变
为更加注重意境。
山水画成为画家
寄托思绪情怀的
方式。《清明上河图》元朝:
南方士人的郁闷心情更通过山水画抒发出来。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朝名画文人画元 王冕 《墨梅图》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
追求借物抒情写意
多描写梅竹松柏
重墨轻色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郑板桥 《墨竹图》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3.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宫廷舞
1.演变:
2.特点: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夏商产生;
周代制定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
隋唐是鼎盛时期,有官办乐舞机构;
宋元:继承隋唐传统;
明清:衰落。 (1)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2)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 (二)民间舞
1.演变
《诗经》和楚辞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 ;
两汉时期出现了歌舞繁荣局面;
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
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
2.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思考: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五、戏曲艺术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杂剧的兴盛。
(4)明:传奇剧的繁荣。四大唱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2.京剧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1)背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B.统治者的重视和艺术家们的努力。
(2)京剧的产生
乾隆年间:“徽戏进京”
道光年间:汉剧进京,“徽汉合流”
→新剧种形成,后称京剧。
(3)京剧的成熟
时间:同治、光绪年间
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4)京剧传播:
清朝晚期,走向全国;民国年间,走向世界。同光十三绝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继承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为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表演有一定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5)京剧的特点生指一般男子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旦指一般女子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丑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①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②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6)挑战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具体(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中国古代艺术书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行、楷绘画:中国画、山水画、文人画音乐舞蹈戏曲:京剧1.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
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是( )
A. 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A2.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
感情的是( )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楷书C3.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
A. 由大到小 B. 由繁到简
C. 由象形到会意 D. 由图画到符号
4.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繁荣的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宫廷队舞卓有成就
B. 民间舞蹈非常活跃
C. 杂剧和南戏脱颖而出
D. 传奇剧广泛流行BD5.徽调、汉调、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