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学习目标
能绘制示意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重点
能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增强水循环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认识自然界水循环动态平衡,树立唯物主义辩证观。
能够说出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原理。
难点
(一)水体的类型
1.存在形式: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水位最高时湖泊约170公里长,最宽处为74公里。枯水季节,水落滩出,各种形状的湖泊星罗棋布,草地、湿地碧绿一片。
6月—9月
10月—次年2月
思考
6月-9月鄱阳湖的水是从哪来的呢?
10月-次年2月鄱阳湖的水为什么又不见了呢,水最终去了哪里?
为什么不同季节鄱阳湖的水储量会存在这么大差异呢?
— 01 —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广
固态水,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下存在
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次之
吸热
放热
水圈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三者可互相转化,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存在形式
2.空间分布:
海洋水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大气水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陆地水
主要类型
冰川水
地下淡水
冰冻土冰底
湖泊淡水
土壤水
沼泽水
河流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地下水
沼泽水
湖泊水
河流水
生物水
全球储量最大的水体
地球淡水主体,
约占淡水总量2/3
人类目前广泛利用的水体
全球储量最多的是哪种水体?
地球淡水的主体是哪种水体?
哪些种类的水体被人类广泛利用?
思考
(二)相互补给关系
(1)右图中的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鄱阳湖的水主要来自哪儿?
问题探究:
雨水
冰川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季节性冰雪融水
(2)河流与湖泊之间存在怎样的补给关系?
丰水期
湖
泊
湖
泊
枯水期
河
水
补
给
湖
泊
湖泊补给河水
“削峰补枯”
丰水期:河流处于汛期,水位高于湖泊水位,上游来水一部分流入湖泊,削弱洪峰,减轻下游洪灾
枯水期:河流处于枯水期,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水补给下游河流
湖泊水补给:
为什么鄱阳湖不同季节的水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湖泊水
地下潜水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河流水
双向
互补
双向
互
补
单向补给
单向补给
河流水与各水体之间的直接补给关系
小
结
— 02 —
水循环的类型与过程
(一)水循环的过程
假如你是一粒小水滴,在你的岁月里,
你将会经历什么?
想一想:
要求:
(1)一分钟小组讨论小水滴都经历了什么?
(2)一分钟后各小组请代表发言猜测小水滴的旅行?
合作探究:水循环的过程
要求:
(1)四分钟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绘图
(2)绘图应图文结合标注出主要的环节、旅行动力
(3)各组派出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
结合教材55页对水循环的描述,绘制小水滴旅行图?
(包括经历和去往的地方)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降水
蒸腾
蒸发
陆地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是指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其特点是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蒸发
降水
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其特点携带水量大,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1)水循环的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 、 、生物圈四个大圈层中通过 、 、 、 、地下径流、 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的连续不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内因:
(3)水循环的外因:
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蒸发
植物蒸腾
凝结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水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水的重力
这下知道鄱阳湖的水去哪儿了吧。
类型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有) 海洋和陆地外流区之间 海洋上
循环过程示意
特点作用 参与水量很小,只对陆地水体进行更新 参与水量较大,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
陆地上空
陆地表面
降
水
蒸腾
蒸发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陆地上空
海洋上空
海洋
陆地表面
地下
下渗
地下径流
海洋上空
海洋上空
降
水
蒸发
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解释鄱阳湖的水去哪儿了吗?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干预:
从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80年代延长至256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千米。90年代以前,断流最早发生在4月中旬1,一年之内断流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断流最早发生时间提前到2月,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断流的河段最远延伸到了开封附近。1998年底国家开始对黄河实施水量统一分配。经过合理调度,黄河再也没有断流。
根据以上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任务
人类能够影响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和人文因素有关?
请你们为黄河断流的治理制定方案?
五分钟之后,请代表发言哦!
控制和影响的环节 下渗 砍伐森林
地表径流 硬化地面
降水 跨流域调水
蒸腾 人工降雨
黄河断流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人文因素 中上游过度引用黄河水
黄河断流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指数造林
全流域合理分配水源
这是老师的总结,同学们是不是比老师还棒呢?
— 03 —
水循环的意义
(三)水循环的意义
观看视频思考水循环有哪些意义?
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始于水而闭于水,且无休止地覆盖了整个地球,是一个闭合系统。
区域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
海洋 458000 505000 -47000
陆地 119000 72000 47000
全球 577000 577000 0
为什么是0呢?
物质
转移
长江入海口
黄河入海口
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年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提,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数据来源利津站)
知识卡片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水是能量的储存者、变换者和输送者,如水发生相变时,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输。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是放出的潜热可使大气增温;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水的相变把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地表水的蒸发实质上就是把水吧地表的热能传输给大气的过程。
3.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入河口由于海水顶托作用形成的三角洲
瀑布溯源侵蚀
“V”型河谷
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讨论
拓展
流经宁夏部分的黄河有哪些补给方式?是通过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如何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呢?有怎样的地理意义?
随堂练习:
3、下列地理现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A. 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B. 祁连山的永久冰川
C. 海洋上的暴雨 D. 我国季风区的降雨
1、地球上水的状态有( )
A. 液态和固态 B. 气态和固态
C. 液态、气态和固态 D. 液态和气态
C
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A. 长江东流 B. 台风登陆
C. 塔里木河的水蒸发 D. 海水蒸发
C
思考回答以下问题,看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哦~
D
4、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 海洋水的蒸发 B. 大气水的输送
C. 大气降水 D. 地表径流
D
(3)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 ___,N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实现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____输送、___输送人类目前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__
水汽
径流
径流输送
(5)根据全球水平衡原理,P、M、N三种循环中,____循环的水量最大,_____循环对地球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
N
M
D
F
E
A
C
B
M
N
P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的
过程和意义
过程
动力:太阳辐射能 重力能
环节:蒸发 /蒸腾 水汽输送 凝结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意义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动态平衡。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类型
存在形态:液态 固态 气态
存在空间: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河流主要补给方式及特点: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湖泊水补给
记一记:
六大环节
三大循环
三大意义
五大补给
“二、三、三、五、六”
二大动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