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和水 B.面粉和水 C.酒精和水 D.碘和汽油
2、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啤酒 B.汽水 C.冰红茶 D.酸奶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纯净物 B.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4、洁净的空气可以看成是一种气态的溶液,有些地区由于拆除老旧建筑,导致天空中尘土飞扬,这时空气可以看成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5、下列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镁与盐酸反应
6、化学让我们鉴赏了溶液的颜色美。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uCl2 B.FeCl3 C.FeSO4 D.MgSO4
7、水是生活中常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必须:溶剂一定是水 B.生活常识:油锅着火用水来扑灭
C.人体必需: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实验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铝比铁耐腐蚀,则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B.一瓶液体长时间放置不分层,该液体一定是溶液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
D.某铁矿石灼烧生成Fe2O3和SO2,则该铁矿石中一定含Fe、S元素,可能含O元素
9、生活离不开厨房、下列与厨房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洗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 B.油锅着火可以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家庭中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铝锅不宜用钢丝球擦洗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隔绝空气 B.洗涤剂清洗油污--溶解油污
C.干冰做制冷剂--升华吸热 D.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药品微粒运动加快
1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稀盐酸 水 水 水
Y 锌粒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13、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导电物质 石墨、铜丝、稀硫酸
B 常见合金 水银、硬铝、不锈钢
C 常见溶液 硬水、液氧、稀盐酸
D 可燃物质 煤气、酒精、石灰石
A.A B.B C.C D.D
14、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通过分析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在铁、铝、金刚石三种金属材料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B.使用天然气报警器时,应安装在厨房顶部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可用如图表示,以下关系界定错误的是( )
A.合金和金属材料属于包含关系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混合物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二、填空题:
16、(1)妈妈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时加入了“加铁酱油”,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指 (填“元素”或“原子”)。
(2)她发现加洗洁精能轻松除去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用原理是 。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做饭时闻到饭菜的香味,是因为 。
17、生产生活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水等物质里的现象十分常见。
(1)碘酒是固体碘单质分散于酒精中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合格的碘酒是澄清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碘酒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2)通常状况下下列物质分散于水或空气中所形成的三种体系为:①蛋白质溶液②高锰酸钾溶液③含有直径为2-10μm颗粒物的空气,在这些体系中,物质被分散成的粒子或颗粒最小的是 (填序号)。
(3)某同学欲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会发生的某种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及操作 结论
1.取一只烧杯,注入约50mL水。 /
2.向烧杯中加入约5g硝酸铵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 。
②该实验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 。
18、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当中给病人治疗时需要输液、消毒等,请将下列药品中溶质的化学式和构成溶质的微粒符号填在空格内:
编号 溶液 溶质的化学式 构成溶质的微粒符号
① 75%的医用酒精
②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③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④ 医疗上消毒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
19、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氯化铵 15
实验2 50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三、实验题:
20、(1)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2)实验B能说明CO2可溶于水,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C,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 (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A 6、D 7、C 8、D 9、C 10、C
11、B 12、A 13、A 14、B 15、D
二、填空题:
16、答案:(1)元素;
(2)乳化;
(3)隔绝空气(氧气);
(4)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7、答案:(1)不会;
(2)②;
(3)①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没有测定溶解前水的温度。
18、答案:
号 溶液 溶质的化学式 构成溶质的微粒符号
① 75%的医用酒精 C2H5OH C2H5OH
② 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俗称紫药水) KMnO4 K+、MnO4-
③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俗称生理盐水) NaCl Na+、Cl-
④ 医疗上消毒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 H2O2 H2O2
19、答案:【数据分析】
(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反思提升】
(4)A、B。
三、实验题:
20、答案:(1)隔绝氧气;
(2)CO2+H2O=H2CO3;
(3)左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