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基础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基础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1 13:22:32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初中科学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填空 专项训练】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填空题
1.建模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①葡萄干模型 ②电子云模型
③核式结构模型 ④实心球模型
【答案】④①③②
【解析】
【详解】
19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最早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通过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而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电子云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有关电子的现象,故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为④①③②。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地核。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答案】 核外电子
【详解】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由图乙可以看出原子核的体积占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
3.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铂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详见解析
【详解】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荷,且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名称是__________。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电子 ②
【详解】
(1)原子由原子核、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其中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名称是电子。
(2)因为原子由原子核、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可畅通无阻地通过,只有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个别的α粒子被弹了回来,故填②。
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实验过程]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
(2) 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_____。
【答案】 原子核 B 质子
【详解】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3)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带正电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2)原子核质量很大
【解析】
【详解】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
(2)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
备注: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较直观;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7.、、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可简写成1H、2H、3H。
(1)1H、2H、3H三种原子中,______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其中___________原子(选填“氕”、“氘”或“氚”)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结构模型中的“●”表示_________(选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3)科学概念的命名不是随意的,某些科学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意义命名的,“同位素”意味着这三种原子在______________占据同一个位置。
【答案】(1) 中子 (2) 氕 质子 (3) 元素周期表
【详解】
(1)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首先判断三种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等,然后再对三种原子的中子数计算比较即可;在1H、2H、3H三种原子中,质子数都是1,那么中子数分别为:1-1=0,2-1=1,3-1=2,因此中子数目不等;
(2)在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中,其中氕原子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由原子的结构可知,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是质子。故填:氕;质子。
(3)科学概念的命名不是随意的,某些科学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意义命名的,“同位素”意味着这三种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故填:元素周期表。
8.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家们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一百多年来化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
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是汤姆生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_____(填代号下同)是由汤姆生提出的。
(2)离子的结构: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结构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在如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代号下同)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
(3)分子的结构如图中(Ⅰ)和(Ⅱ)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_____。二者是不是同一种物质?_____。
【答案】 (1) A (2) B AD (3) 相同 不是
【解析】
【详解】
(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后来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中存在更小的微粒,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认为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瓤”中;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一个空心的球,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A;
(2)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
(3)CH3-CH2-OH和CH3-O-CH3的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不是同种物质。
故答案为(1)①A;(2)B;AD;(3)相同;不是。
9.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53 同种元素
【解析】
【详解】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53,所以核外电子数也是53。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为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两者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故选A。
10.已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m,若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答案】m-x-2
【详解】
R2+是指在原子中失去了两个电子,带了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x+2,又因为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m-(x+2)=m-x-2。
11.考古学上常听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 。
【答案】(1)中子数目不同 (2)7:6
【详解】
C-14和C-12原子属于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C-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C-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4:12=7:6。
12.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袭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S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的实验得不到93号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质子数没有增加
【详解】
(1)用中子袭击铀原子后,原子的质子数没有增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仍为92,故填质子数没有增加。
【科学素质拓展】由此可见
(1)获奖的理论不一定是对的,如费米的实验理论;
(2)越近代的理论科学价值不一定越小,如哈恩的发现;
(3)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才能够有所发现,如哈恩;
(4)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如费米与哈恩的实验结论
13.在科学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1)对、,三种粒子,小科同学找到了以下相同点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每个粒子所带电荷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2)和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⑤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的质量
【详解】
(1)①金属原子和其离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Fe、Fe2+、Fe3+三种粒子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
②三种微粒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其电子数一定不同,说法错误;
③三种微粒中每个粒子所带电荷数不相同,说法错误;
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得失电子基本不影响其质量,故其质量几乎相等,说法正确;
⑤三种微粒是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说法正确。
故填:①④⑤。
(2)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其区别是C-12的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6;C-14的质子数是6,中子数是8;根据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从而使原子的质量出现差别。
14.人类尝试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实际上是去月球上勘察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这一燃料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1)“”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另一个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5,请问该原子与“”原子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某元素的阳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65,则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___________。
【答案】 同位素 5
【详解】
(1)原子中的质子数与核电荷数相同,由题文可知,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均为2,则两种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均属于氦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He—3的中子数=3 2=1,另一种原子的中子数=5 2=3,即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相同,则两种原子的关系为同位素,故填同位素。
(2)某元素的阳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而该离子是X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8+2=30,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X原子的中子数=65 30=35,所以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35 30=5,故填5。
15.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a=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表示为________。
【答案】 10 10 阴离子 O2-
【详解】
(1)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如该粒子是原子,则a=2+8=10,故填10;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所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0,故填10。(2)当a=8时,即该微粒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微粒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故填阴离子;
质子数为8的微粒属于氧元素,该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该微粒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故该微粒的符号写为O2-。
16.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刚: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
【答案】 小伟 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解析】
【详解】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小伟,故填小伟;
由图可知,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即原子不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填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由图可知,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17.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67166Ho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____,现有67166X和67168Y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____。理由是____。我们把X和Y原子称之为____原子。
【答案】 32 是 X和Y的质子数相等 同位素
【解析】
【分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
钬元素的原子67166Ho的质子数(Z)为67,质量数(A)为166,求中子数为166-67=99,核外电子数为67,故原子中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99-67=32。X和Y的质子数都为67,说明是同一种元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同位素原子。2021-2022学年度初中科学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填空 专项训练】
2.3 原子结构的模型
一、填空题
1.建模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①葡萄干模型 ②电子云模型
③核式结构模型 ④实心球模型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地核。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3.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铂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汤姆生最早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这一粒子名称是__________。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实验过程]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
(2) 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带正电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可简写成1H、2H、3H。
(1)1H、2H、3H三种原子中,______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其中___________原子(选填“氕”、“氘”或“氚”)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结构模型中的“●”表示_________(选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3)科学概念的命名不是随意的,某些科学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意义命名的,“同位素”意味着这三种原子在______________占据同一个位置。
8.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家们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一百多年来化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
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是汤姆生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_____(填代号下同)是由汤姆生提出的。
(2)离子的结构: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结构可以用离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在如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代号下同)_____,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
(3)分子的结构如图中(Ⅰ)和(Ⅱ)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_____。二者是不是同一种物质?_____。
9.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的关系是________。
10.已知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最m,若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11.考古学上常听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 。
12.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袭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S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的实验得不到93号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科学中,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1)对、,三种粒子,小科同学找到了以下相同点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每个粒子所带电荷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2)和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___________。
14.人类尝试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实际上是去月球上勘察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这一燃料可以有效地解决地球能源危机。
(1)“”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另一个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5,请问该原子与“”原子的关系是___________;
(2)某元素的阳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65,则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___________。
15.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a=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
(2)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表示为________。
16.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刚: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
17.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67166Ho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____,现有67166X和67168Y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____。理由是____。我们把X和Y原子称之为____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