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有些内力作用进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得很极其缓慢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断裂带
挤压形成褶皱山脉东非大裂谷张裂形成断裂带东非大裂谷张裂形成
断裂带断裂带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1、(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下降运动中,判断依据是底部被石灰岩覆盖部分看不见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是石柱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生物钻孔的痕迹。(3)长期性、周期性。风、流水、冰川、生物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山区河流海浪侵蚀作用冰斗角峰冰川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 新月形沙丘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课后作业
(1)这种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2)简单推测这种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活动:1、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在公元79年时底部被火山灰覆盖,15世纪时被覆盖部分却沉到了海平面以下。2、从公元15世纪到公元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被火山灰覆盖的部分又回到了海平面以上。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有垂直方向的运动,而且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是交替进行的。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实验:一名同学端着堆有小沙丘的托盘,另一名同学用电吹风对着托盘中的小沙丘吹,观察风对小山的作用。
要求:1.电吹风向着没有沙堆的一侧。
2.电吹风的风力由小到大变化。
3.电吹风的吹嘴与托盘边沿接近。
4.认真观察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一 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将沙子堆成山的形状,用细小的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要求:1.托盘稍向没有沙堆的一侧倾斜。
2.从沙堆顶部稍偏一侧浇水。
3.倒水时一定不要多。
4.认真观察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二 侵入型喷出型岩石风化碎屑岩浆沉积岩变质岩高温高压变质高温高压变质风、流水等外力作用将岩石碎屑物由高处搬运到低处沉积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冷却
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
再生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进行的是(??? )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C.地震?? ?D.火山活动
2.在板块张裂处可形成(??? )
A.海沟?? ? B.裂谷?? ?C.岛弧??? ?D.海岸山脉
3.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
A.汾河谷地?B.长江三角洲?C.泰山??D.喜马拉雅山
4.促使喜玛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5.“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
A.太阳辐射能????? ?? B.内力作用????
C.地壳变动??????????? D.地球内部的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