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单元微粒和模型与符号精选培优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图片中,属于模型的是( )
A.冬奥会会徽
B.冬奥会场馆沙盘
C.冬奥会冰球项目标志
D.场馆内禁止吸烟标识。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冬奥会会徽、冬奥会冰球项目标志、场馆内禁止吸烟标识都是属于标志,不属于模型,沙盘的冬奥会场馆是根据冬奥会场馆缩小而成的样品,因此属于模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八下·杭州期中)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无论两种物质怎样混合,其中硫和氧气的质量之比都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 FeSO4、Fe2(SO4)3 可知,
两种物质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2×1):(16×4)=1:2;
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
因为硫元素和氧元素质量分子之和为:1-a%;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R2-的离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则R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n+2 B.n-2 C.n D.2n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后形成及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 R2-的离子是R原子得2个电子形成,其核外共有n个电子,则R原子的电子数为n-2,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n-2,B正确;
故选B。
4.(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为7的原子为氮原子分析。
【解答】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则新原子核内7个质子,7个中子,即为氮原子核;
故选B。
5.(2021八下·绍兴期中)由 NaHS、MgSO4、NaHSO3 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 S 元素的质量分数W(S)=a%,则 O元素的质量分数W(O)为( )
A.1-1.75a% B.1.75a% C.1.25a% D.无法计算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将化学式变形,利用S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Mg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三者的质量分子之和等于1”计算O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而M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则NaH=S,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转换为:MgS、MgSO4、MgSO3 。
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MgS的质量分数应该为:。
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75a%。
故选A。
6.(2021九上·义乌期末)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结构图中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再由化学式确定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①由结构图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正确;②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3):(16×3)=156:48,正确;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错误;⑤该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错误;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正确;
故选D。
7.(2021九上·拱墅月考)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由2个N2分子构成
B.N4中N的化合价为+4价
C.N4是一种单质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构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 N4中N的化合价为0价 ,不符合题意;
C、 N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D、 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八下·柯桥期末)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A正确;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夸克构成,而夸克也可以再分,故C错误;
D.中子的质量较大,不能忽略,故D错误。
故选A。
9.(2021八下·新昌期末)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A.①和②处于同一族
B.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C.表中②所代表元素是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是N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个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将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行,这就是一个周期;将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从上到下排列成一列,这就是一族;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3)根据表格确定②的元素名称,然后分析名字中是否含有金字旁;
(4)根据表格确定元素N的原子序数,然后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计算即可。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①和②在同一行,则在同一周期,不在同一族,故A错误;
B.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误;
C.②的原子序数为9,元素名称为氟,不含金字旁,不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N的原子序数为7,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D正确。
故选D。
10.(2021八下·上虞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着呼吸作用,则呼吸作用的同时也一定进行着光合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 运用反例来说明推理是否正确
【解答】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有光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故选项推理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一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是10,但不是氖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1.(2021八下·杭州月考)目前农村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给出了施肥配方,该土壤施加NH4NO3,K2CO3;若测定该混合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 )
A.85% B.20% C.25% D.80%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计算硝酸铵的质量,并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然后用单位1减去这个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设混合肥的质量为m,那么氮元素的质量为28%m;
其中硝酸铵的质量为:;
则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则其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1-80%=20%。
故选B。
12.(2021八下·诸暨期中)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 Si> 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 >MnO2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分析;
(4)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出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要比较这三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将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改写为:Fe6O8、Fe6O9、Fe6S6,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2倍,故Fe6S6还可以改写为Fe6O12;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对应的相对质量越小,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aCO3的相对分子量为100,C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111,Ca(OH)2的相对分子量为74,故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故C正确不合题意;
D.KMnO4中锰元素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为+6价,MnO2中锰元素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1八下·吴兴期末)针对下列常见的科学用语:①2Cl ②2NH4+ ③CO2 ④⑤Fe2+ ⑥2OH-⑦H2O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②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微粒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③
【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①2Cl表示2个氯原子;
②2NH4+ 表示2个铵根离子;
③CO2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
④ 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Fe2+ 表示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中数字“2”表示一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故B错误;
C.表示微粒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
D.没有表示分子个数的,故D错误。
故选C。
14.(2021八下·嘉兴期中)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Au C.O2 D.H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判断。
【解答】A.该符号是 C60 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A错误;
B.Au即表示一个金原子,又表示金这种元素,故B正确;
C.O2只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故C错误;
D.H只能表示一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5.(2021八下·嘉兴期中)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a粒子(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
用一些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
D.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因为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啃小,那么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即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C错误;
D.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能说明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西湖月考)有6种物质能按下列顺序排列:①CO②H2O③NH3④X⑤C2H4⑥P2O5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排列的规律,X可能是 (填选项字母) ,解释你选择的理由: 。
A.CH3OH B.CH4 C.Fe2O3 D.SO3
【答案】B;原子个数递增,一个分子应该是5个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排列规律及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解答】由所给物质的排列规律可知,其规律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递增的顺,③NH3中一个分子4个原子,⑤C2H4中一个分子6个原子, 所以C应一个分子中5个原子,B正确。
故答案为:B;原子个数递增,一个分子应该是5个原子。
17.(2021九上·拱墅月考)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支持人类呼吸,C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A和B组成的化合物 ,C元素组成的气体单质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答案】Al2O3;He;H2O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即为铝元素,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支持人类呼吸,即为氧元素,C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则为氦元素分析。
【解答】 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即为铝元素,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支持人类呼吸,即为氧元素,C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则为氦元素,A和B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 Al2O3 ; C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e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则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水,化学式为H2O 。
故答案为:Al2O3 ;He;H2O。
18.(2021·瑞安模拟)近期,小明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某品牌 指甲油被检出三氯甲烷含量严重超标》。为此,他查阅了相关资料:.
材料1:三氯甲烷(CH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性气味,易挥发,超剂量使用有致癌可能性。在医学上,常用作麻醉剂;工业上,可用作抗生素、香料等的溶剂。
材料2:低浓度的三氯甲烷可被制成消毒剂,而过量的三氯甲烷对人体危害较大。相关标准规定,封闭空间内三氯甲烷的最大接触浓度为20毫克/立方米,超过该浓度有可能引起中毒。
材料3:指甲油能在指甲表面形成一层耐摩擦的薄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成分一般由两类成分组成,一类是色素等固态物质;另一类是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这两种物质易燃易爆,长期吸入对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危害。
(1)三氯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美甲店里通常有刺鼻的气味,这是溶剂挥发后气体产生的现象。该现象称为 。
(3)结合材料信息,小明认为可以不定期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指甲油,理由是 。(可多选)
A.指甲油可以在指甲表面形成薄膜,保护指甲
B.指甲油中的溶剂皆易燃易爆,具有安全隐患
C.观察发现有大量成年女性在使用指甲油
D.三氯甲烷的浓度只要不超过规定值,对人体没有危害
E.丙酮是指甲油的主要溶剂之一,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
【答案】(1)12:1
(2)扩散
(3)A;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化学式是指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解答】(1)三氯甲烷的化学式为 CHCl3,
(2)药剂中溶剂挥发的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
(3)A、指甲油可以保护指甲,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受损;故A正确;
B、指甲油易燃易爆,具有安全隐患。该观点属于不支持使用指甲油;故B错误;
C、观察现在有大量女性使用指甲油,是生活现象,不属于支持使用指甲油的观点;故C错误;
D、三氯甲烷不超过一定值,对人体是无害的,该观点属于支持使用指甲油;故D正确;
E、丙酮是指甲油的主要溶剂之一,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对人体有害,该观点属于不支持使用指甲油的观点;故E错误;
故答案为:(1)12:1;(2)扩散;(3)AD。
19.(2021八下·西湖期中)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CO2和CO的质量比为 。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答案】A;BCE;D;1:2;11:14;H2O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计算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再根据碳元素质量=物质质量×碳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之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A:氧气和液氧都是氧气,只是状态不同,它们为只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单质;
B:氧气和臭氧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D:冰和水为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化合物;
E: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那么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化合物的是D。
(2)设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都是m,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
(3)冰是固态的水,分子为H2O,那么D瓶中冰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H2O。
20.(2021八下·杭州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右图表示左表中 (填表中序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Y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若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的质量之比为2∶3,其中X的化合价为+a。则在该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 。
【答案】(1)④;Cl﹣;MgO
(2)X3Y4;-a/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原子结构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原子序数,据此确定元素种类。
根据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时的得失电子情况,确定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从而写出离子符号。
根据图片确定①处和②处元素的名称,然后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2)①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得到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从而写出化学式。
②根据上面的方法写出化学式,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Y的化合价。
【解答】(1)根据原子结构图可知,质子数为17,那么为17号元素,即左表中④。
该元素为Cl元素,最外层电子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状态,那么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符号为Cl-。
①为8号元素O,②为12号元素Mg,二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2)①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nYm,
那么得到:7:2=21n:8m;
解得:n:m=3:4;
那么化学式为X3Y4。
②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cYd,
那么得到:2:3=2c:1d;
解得:c:d=1:3;
那么化学式为XY3。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a+3x=0;
解得:x=.
21.(2021八下·武义期中)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成为世界首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此后,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向世界展现了首张月背的完整风貌。其实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且其它成分不含铁)探明含铁量为10.5%,则Fe2O3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答案】(1)C
(2)9:8;15%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且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的依据就是质子数;
③根据两种铁元素的符号判断。
(2)将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适当变形,然后计算氧元素的质量比。用铁的质量分数÷铁元素在 Fe2O3 中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A.Fe﹣57和Fe﹣54的质子数都是26,则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而中子数分别为:57-26=31,54-26=28,故A正确不合题意;
B.Fe﹣57和Fe﹣54的质子数都是26,即原子序数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但是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分别为57和54,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铁元素的质量相同,即在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将二者的化学式变形为: 3Fe2O3、2Fe3O4 ,此时化合物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9:8,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在赤铁矿中, Fe2O3 的含量为:。
22.(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如图所示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结构: ;
性质: ;变化: 。
【答案】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模型与符号;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组成方面: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故填: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结构方面: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填: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性质方面: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故填: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变化方面: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故填: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23.(2012·湖州)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
A B C D
(2)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答案】(1)B
(2)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结合模型的知识解决;(2)先求出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在把其转化为模型。
【解答】(1)结合水的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和电解微粒模型可知:代表氢原子,故代表氢气分子,代表氧原子,故代表氧气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个数是2个时,反应物中氢原子有4个,氧原子有2个,所以生成物中也应该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该电解水微粒模型中生成物中只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还缺少2个氢原子,而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模型为。故选B。
(2)在甲烷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4=3:1,所以在丙图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占整个圆的,碳元素占,绘图如下: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1八下·苍南期末)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a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 。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答案】(1)原子核;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由中间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很小,因此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a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当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正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则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
(2)根据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解答】(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25.(2021八下·杭州月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化学式 ? C H2O H2
微观 示意图 ?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甲、乙、丙、丁”).
【答案】(1)CO;
(2)分子;甲、丙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甲的分子构成,从而确定它的化学式;根据丁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原子构成,从而画出对应的微观示意图;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1)甲的微观示意图为:,那么它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O。丁的化学式为H2,它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那么微观示意图为: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四种物质中,乙和丁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甲和丙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为氧化物。
2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①④;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①根据“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分析;
②一滴水的体积和质量本就很小,而组成一滴水的分子个数却很多很多,那么平均下来,一个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就会很小很小;
③水面下降,说明水和块糖的总体积减小了,只能是因为糖分子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去了,即分子有空隙;
④可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否能够再分解答。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和少数的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解答】(1)①材料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材料二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③材料三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我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含有氮分子的只能是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故选①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氩气,故选⑦。
27.(2020八下·吴兴期中)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小明同学利用碘进行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有什么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为 ,并阐述理由 。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那么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答案】(1)馒头会变蓝色;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碘能够使淀粉变蓝色,这其实是碘分子的化学性质;只要碘分子保持不变,那么这种性质就保持不变。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的种类和组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理由是: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碘盐中的碘不能使馒头变蓝,说明它不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而是在化合物中以原子状态存在的。我们把在化合物中存在的所有碘原子称为碘元素,故选B。
28.(2020八上·鄞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氧的相对原子量为18)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未标记的为原子量是16的氧原子,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 中的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H218O这种水它的相对分子量是 。
【答案】(1)氧气(或O2)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元素(或氧元素)来自于水
(3)2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氧-18水和氧-18二氧化碳,结合控制变量法讲行分析。
(2)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1)通过分析可知,该买捡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第一组中当水中氧元素不是氧-18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是氧-18时,生成的氧气中没有氧-18;第二组中当水中氧元素是氧-18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不是氧-18时,生成的氧气中有氧-18;故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3) 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8=20
故答案为:(1)氧气;(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3)20
29.(2019八下·台州期末)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鲁宾和卡门在实验中利用了同位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选择一种碳酸氢盐,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该种物质,即18O在该物质氧元素中所占比例不同。同样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水,然后配成三种质量分数相同的碳酸氢盐溶液。碳酸氢盐溶解在水中能生成二氧化碳并保持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同时不会产生水。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用阳光进行照射。分析产生氧气中18O的比例,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1)18O和16O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中 相同。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2)根据实验结论,在虚线框内补充第三次实验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是通过测量生成氧气的密度确定氧气中18O的含量。如果有一种氧气,18O占50%,即18O和16O的个数比为1:1。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种氧气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两位小数)
资料:I.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II.18O的相对原子量为 18,16O的相对原子量为 16。
III.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 kg/m3,16O 占所有氧原子的比例可近似看作 100%。
【答案】(1)A;C;D
(2)碳酸氢盐的柱状图高度与实验 1 和实验 2 的高度不同即可,氧气的高度和实验 1 相同
(3)1.5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同位素
【解析】【分析】(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一种原子,它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1和实验2中,碳酸氢盐的高度相等,即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相同,水的高度越大,产生的氧气越多,说明光合作用的氧来自于水;那么实验3和实验1比较,就是为了证明二氧化碳对氧气的产生没有影响,因此应该控制水的高度相同,改变碳酸氢盐的高度,而产生氧气高度不变,据此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相同体积的气体质量与它的相对原子量成正比;设 18O 和 16O 的体积都为V,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正比;然后根据m=ρV计算出 16O 的质量,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18O的质量,最后根据ρ平均=(m18+m16)/2V计算这种氧气的密度。
【解答】(1) 18O和16O属于同位素原子 ,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为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它们还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和核电荷数,故选ACD;
(2)实验1和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对氧气的产生没有影响,即控制水的高度相同,改变碳酸氢盐的高度,而产生氧气的高度不变,如下图:
(3)当体积相同时,18O和16O的质量之比:18:16=9:8;
设
18O和16O的体积都是V,那么混合氧气的总体积就是2V;
根据公式
m=ρV得到:
其中16O的质量为:m16=1.43kg/m3×V;
其中
18O的质量为:m18=1.43kg/m3×V×8/9;
四、解答题
30.(2021八下·瓯海期中)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
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 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 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
产品规格 500g
(1)NaClO分子中钠、氧元素的原子质量比是 。
(2)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23:16
(2)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3)次氯酸钠在消毒液中的含量:;
则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500g×10.48%=52.4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
(3)用计算出次氯酸钠在消毒液中的含量,最后用消毒液的质量×次氯酸钠的含量计算即可。
【解答】(1)NaClO分子中钠、氧元素的原子质量比是:(23×1):(16×1)=23:16;
31.(2021九上·平阳月考)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名称 亚硝酸钠 阿斯巴甜 β一胡萝卜素 环七糊精
化学式 NaNO2 C14H18O5N2 C40H56 (C6H10O5)7
类别 防腐剂护色剂 甜味剂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 (每1kg食物中) 腊肉中 0.15g 膨化食品中0.5g 淡奶油中 0.02g 胶基糖果中20.0g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测得1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 (填“符合”或“不符合”)其使用标准。
(3)“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3
(2)符合
(3)不正确。按标准适量使用(合理都可)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2)根据表格中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判断;
(3)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分析。
【解答】(1)在化学式中 NaNO2 ,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价。
(2)根据表格可知,每1kg食物中环七糊精的质量最大为20g。因为11g<20g,所以符合使用标准。
(3)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味道和口感,因此应该按照标准适量使用,而不是一律禁用,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2.(2021·嘉兴)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试回答: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 。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中子
(2)+1
(3)解: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
100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100t×0.02%×20%=0.004t=4kg
答:100t海水中所含的质量为4kg。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据此分析解答;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3)首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在用海水的质量×重水的质量分数×氘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海水中含有氘的质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三种原子中 的个数不同,根据“同位素原子中子数不同”可知,它表示中子。
(2)在T2O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0,解得:x=+1价。
(3)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 ;
100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100t×0.02%×20%=0.004t=4kg;
33.(2021·定海模拟)方便面方便、可口,很受人们青睐,但其中油脂含量若超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据了解,健康饮食标准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以 25-30g 为上限。回答下列问题
(1)油脂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油脂经消化消化后的产物为: 。
(2)油脂可以由亚麻酸和其它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获得,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 C18H32O2,通过计算得出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如图为某品牌方便面的包装信息,经检验其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约为 20%,方便面的油脂摄入占一天中总油脂的一半,试判断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答案】(1)甘油和脂肪酸
(2)C:H:O=12×18:1×32:16×2= 27:4:4
(3)105g×20%=21g,21g×2=42g>30g,所以不符合健康标准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油脂经消化消化后的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油脂经消化消化后的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
(2) 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2:16×2= 27:4:4 ;
故答案为:(1)甘油和脂肪酸 ;(2) 27:4:4 ;(3) 符合健康标准 。
1 / 12022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单元微粒和模型与符号精选培优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长兴期末)下列图片中,属于模型的是( )
A.冬奥会会徽
B.冬奥会场馆沙盘
C.冬奥会冰球项目标志
D.场馆内禁止吸烟标识。
2.(2021八下·杭州期中)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3.(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R2-的离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则R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n+2 B.n-2 C.n D.2n
4.(2.3 原子结构的模型(2))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5.(2021八下·绍兴期中)由 NaHS、MgSO4、NaHSO3 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 S 元素的质量分数W(S)=a%,则 O元素的质量分数W(O)为( )
A.1-1.75a% B.1.75a% C.1.25a% D.无法计算
6.(2021九上·义乌期末)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7.(2021九上·拱墅月考)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由2个N2分子构成
B.N4中N的化合价为+4价
C.N4是一种单质
D.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8.(2021八下·柯桥期末)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9.(2021八下·新昌期末)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H He
① N ② Ne
③ Ar
A.①和②处于同一族
B.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C.表中②所代表元素是金属元素
D.元素符号是N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个
10.(2021八下·上虞期末)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着呼吸作用,则呼吸作用的同时也一定进行着光合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2021八下·杭州月考)目前农村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给出了施肥配方,该土壤施加NH4NO3,K2CO3;若测定该混合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固体混合物中K2CO3的质量分数为( )
A.85% B.20% C.25% D.80%
12.(2021八下·诸暨期中)某同学学了元素和物质的知识后,进行梳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
B.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CaCO3>CaCl2>Ca(OH)2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 Si> Al
D.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 >MnO2
13.(2021八下·吴兴期末)针对下列常见的科学用语:①2Cl ②2NH4+ ③CO2 ④⑤Fe2+ ⑥2OH-⑦H2O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②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微粒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③
14.(2021八下·嘉兴期中)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Au C.O2 D.H
15.(2021八下·嘉兴期中)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a粒子(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
用一些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
D.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二、填空题
16.(2021九上·西湖月考)有6种物质能按下列顺序排列:①CO②H2O③NH3④X⑤C2H4⑥P2O5根据它们的组成和排列的规律,X可能是 (填选项字母) ,解释你选择的理由: 。
A.CH3OH B.CH4 C.Fe2O3 D.SO3
17.(2021九上·拱墅月考)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支持人类呼吸,C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式:A和B组成的化合物 ,C元素组成的气体单质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18.(2021·瑞安模拟)近期,小明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某品牌 指甲油被检出三氯甲烷含量严重超标》。为此,他查阅了相关资料:.
材料1:三氯甲烷(CH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性气味,易挥发,超剂量使用有致癌可能性。在医学上,常用作麻醉剂;工业上,可用作抗生素、香料等的溶剂。
材料2:低浓度的三氯甲烷可被制成消毒剂,而过量的三氯甲烷对人体危害较大。相关标准规定,封闭空间内三氯甲烷的最大接触浓度为20毫克/立方米,超过该浓度有可能引起中毒。
材料3:指甲油能在指甲表面形成一层耐摩擦的薄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成分一般由两类成分组成,一类是色素等固态物质;另一类是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这两种物质易燃易爆,长期吸入对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危害。
(1)三氯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美甲店里通常有刺鼻的气味,这是溶剂挥发后气体产生的现象。该现象称为 。
(3)结合材料信息,小明认为可以不定期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指甲油,理由是 。(可多选)
A.指甲油可以在指甲表面形成薄膜,保护指甲
B.指甲油中的溶剂皆易燃易爆,具有安全隐患
C.观察发现有大量成年女性在使用指甲油
D.三氯甲烷的浓度只要不超过规定值,对人体没有危害
E.丙酮是指甲油的主要溶剂之一,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
19.(2021八下·西湖期中)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字母)。若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CO2和CO的质量比为 。D瓶中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20.(2021八下·杭州期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右图表示左表中 (填表中序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①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Y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若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的质量之比为2∶3,其中X的化合价为+a。则在该化合物中Y的化合价为 。
21.(2021八下·武义期中)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成为世界首个着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此后,嫦娥四号通过“鹊桥”中继星向世界展现了首张月背的完整风貌。其实看似荒凉的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
(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且其它成分不含铁)探明含铁量为10.5%,则Fe2O3含量为 (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22.(浙教版科学八下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综合训练)如图所示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 ;结构: ;
性质: ;变化: 。
23.(2012·湖州)建立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1)图甲是水分子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中缺少了 。
A B C D
(2)图乙是水中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请在图丙中建立甲烷(CH4)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模型。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1八下·苍南期末)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a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 。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25.(2021八下·杭州月考)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化学式 ? C H2O H2
微观 示意图 ?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甲、乙、丙、丁”).
2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 6.1构成物质的微粒(第2课时))
(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①材料一说明: ;
②材料二说明: ;
③材料三说明: ;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27.(2020八下·吴兴期中)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小明同学利用碘进行如下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有什么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为 ,并阐述理由 。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那么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28.(2020八上·鄞州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他们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含氧18的水(氧的相对原子量为18)和含氧18的二氧化碳。未标记的为原子量是16的氧原子,然后他们分两组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 二氧化碳 生成的氧气
第一组 H2O C18O2 O2
第二组 H218O CO2 18O2
注:H218O---氧18水,C18O2---氧18二氧化碳,18O2---氧18氧气
(1)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 中的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H218O这种水它的相对分子量是 。
29.(2019八下·台州期末)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鲁宾和卡门在实验中利用了同位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首先选择一种碳酸氢盐,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该种物质,即18O在该物质氧元素中所占比例不同。同样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比例18O的水,然后配成三种质量分数相同的碳酸氢盐溶液。碳酸氢盐溶解在水中能生成二氧化碳并保持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同时不会产生水。将小球藻放入这三种溶液并用阳光进行照射。分析产生氧气中18O的比例,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1)18O和16O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中 相同。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2)根据实验结论,在虚线框内补充第三次实验碳酸氢盐和氧气中18O百分比的条形图。
(3)鲁宾和卡门是通过测量生成氧气的密度确定氧气中18O的含量。如果有一种氧气,18O占50%,即18O和16O的个数比为1:1。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种氧气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两位小数)
资料:I.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
II.18O的相对原子量为 18,16O的相对原子量为 16。
III.自然界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 kg/m3,16O 占所有氧原子的比例可近似看作 100%。
四、解答题
30.(2021八下·瓯海期中)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5%
主要作用 瓜、餐具、厨房用品; 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 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
产品规格 500g
(1)NaClO分子中钠、氧元素的原子质量比是 。
(2)计算NaClO中氯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1.(2021九上·平阳月考)表中是四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名称 亚硝酸钠 阿斯巴甜 β一胡萝卜素 环七糊精
化学式 NaNO2 C14H18O5N2 C40H56 (C6H10O5)7
类别 防腐剂护色剂 甜味剂 着色剂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最大使用量 (每1kg食物中) 腊肉中 0.15g 膨化食品中0.5g 淡奶油中 0.02g 胶基糖果中20.0g
根据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测得1kg某胶基糖果中含环七糊精11.0g, (填“符合”或“不符合”)其使用标准。
(3)“我国应该禁止使用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写出一条即可)
32.(2021·嘉兴)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试回答: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 。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33.(2021·定海模拟)方便面方便、可口,很受人们青睐,但其中油脂含量若超标,就会影响人的健康。据了解,健康饮食标准下每人每天摄入的油脂应以 25-30g 为上限。回答下列问题
(1)油脂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肪。油脂经消化消化后的产物为: 。
(2)油脂可以由亚麻酸和其它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获得,已知亚麻酸的化学式为 C18H32O2,通过计算得出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如图为某品牌方便面的包装信息,经检验其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约为 20%,方便面的油脂摄入占一天中总油脂的一半,试判断一天食用一包这种方便面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冬奥会会徽、冬奥会冰球项目标志、场馆内禁止吸烟标识都是属于标志,不属于模型,沙盘的冬奥会场馆是根据冬奥会场馆缩小而成的样品,因此属于模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可知,无论两种物质怎样混合,其中硫和氧气的质量之比都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分析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化学式 FeSO4、Fe2(SO4)3 可知,
两种物质中硫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32×1):(16×4)=1:2;
那么硫和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
因为硫元素和氧元素质量分子之和为:1-a%;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后形成及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 R2-的离子是R原子得2个电子形成,其核外共有n个电子,则R原子的电子数为n-2,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n-2,B正确;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为7的原子为氮原子分析。
【解答】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则新原子核内7个质子,7个中子,即为氮原子核;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将化学式变形,利用S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Mg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后根据“三者的质量分子之和等于1”计算O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N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而M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则NaH=S,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转换为:MgS、MgSO4、MgSO3 。
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则MgS的质量分数应该为:。
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75a%。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结构图中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再由化学式确定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①由结构图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正确;②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3):(16×3)=156:48,正确;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错误;⑤该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错误;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及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构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B、 N4中N的化合价为0价 ,不符合题意;
C、 N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D、 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A正确;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B错误;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夸克构成,而夸克也可以再分,故C错误;
D.中子的质量较大,不能忽略,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将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一行,这就是一个周期;将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从上到下排列成一列,这就是一族;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3)根据表格确定②的元素名称,然后分析名字中是否含有金字旁;
(4)根据表格确定元素N的原子序数,然后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计算即可。
【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①和②在同一行,则在同一周期,不在同一族,故A错误;
B.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错误;
C.②的原子序数为9,元素名称为氟,不含金字旁,不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
D.N的原子序数为7,根据“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7,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 运用反例来说明推理是否正确
【解答】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有光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故选项推理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一个水分子中的质子数是10,但不是氖元素,故选项推理错误;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计算硝酸铵的质量,并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然后用单位1减去这个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设混合肥的质量为m,那么氮元素的质量为28%m;
其中硝酸铵的质量为:;
则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则其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1-80%=20%。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分布分析;
(4)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出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要比较这三种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可以将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改写为:Fe6O8、Fe6O9、Fe6S6,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原子的2倍,故Fe6S6还可以改写为Fe6O12;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则氧原子对应的相对质量越小,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故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3O4>Fe2O3>FeS,故A正确不合题意;
B.CaCO3的相对分子量为100,CaCl2的相对分子量为111,Ca(OH)2的相对分子量为74,故钙的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由大到小:CaCl2>CaCO3>Ca(OH)2,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O>Si>Al,故C正确不合题意;
D.KMnO4中锰元素为+7价,K2MnO4中锰元素为+6价,MnO2中锰元素为+4价,锰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MnO4>K2MnO4>MnO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①2Cl表示2个氯原子;
②2NH4+ 表示2个铵根离子;
③CO2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
④ 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⑤Fe2+ 表示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⑥2OH-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⑦H2O中数字“2”表示一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故A错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故B错误;
C.表示微粒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故C正确;
D.没有表示分子个数的,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判断。
【解答】A.该符号是 C60 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A错误;
B.Au即表示一个金原子,又表示金这种元素,故B正确;
C.O2只能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故C错误;
D.H只能表示一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因为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啃小,那么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即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C错误;
D.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只能说明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B;原子个数递增,一个分子应该是5个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排列规律及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解答】由所给物质的排列规律可知,其规律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递增的顺,③NH3中一个分子4个原子,⑤C2H4中一个分子6个原子, 所以C应一个分子中5个原子,B正确。
故答案为:B;原子个数递增,一个分子应该是5个原子。
17.【答案】Al2O3;He;H2O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即为铝元素,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支持人类呼吸,即为氧元素,C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则为氦元素分析。
【解答】 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即为铝元素,B元素的一种气体单质支持人类呼吸,即为氧元素,C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两个电子,则为氦元素,A和B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 Al2O3 ; C元素组成的单质由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e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则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水,化学式为H2O 。
故答案为:Al2O3 ;He;H2O。
18.【答案】(1)12:1
(2)扩散
(3)A;D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扩散: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化学式是指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解答】(1)三氯甲烷的化学式为 CHCl3,
(2)药剂中溶剂挥发的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
(3)A、指甲油可以保护指甲,避免日常生活中的受损;故A正确;
B、指甲油易燃易爆,具有安全隐患。该观点属于不支持使用指甲油;故B错误;
C、观察现在有大量女性使用指甲油,是生活现象,不属于支持使用指甲油的观点;故C错误;
D、三氯甲烷不超过一定值,对人体是无害的,该观点属于支持使用指甲油;故D正确;
E、丙酮是指甲油的主要溶剂之一,会刺激人体神经系统,对人体有害,该观点属于不支持使用指甲油的观点;故E错误;
故答案为:(1)12:1;(2)扩散;(3)AD。
19.【答案】A;BCE;D;1:2;11:14;H2O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2)根据计算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再根据碳元素质量=物质质量×碳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出两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之比;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解答】(1)A:氧气和液氧都是氧气,只是状态不同,它们为只由一种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单质;
B:氧气和臭氧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D:冰和水为同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为化合物;
E:过氧化氢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构成混合物。
那么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属于混合物的是BCE,属于化合物的是D。
(2)设C瓶中CO2和CO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都是m,那么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则CO2和CO中碳元素的质量比:。
(3)冰是固态的水,分子为H2O,那么D瓶中冰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H2O。
20.【答案】(1)④;Cl﹣;MgO
(2)X3Y4;-a/3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在原子结构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原子序数,据此确定元素种类。
根据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确定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时的得失电子情况,确定所带的电荷数和电性,从而写出离子符号。
根据图片确定①处和②处元素的名称,然后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2)①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据此得到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从而写出化学式。
②根据上面的方法写出化学式,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出Y的化合价。
【解答】(1)根据原子结构图可知,质子数为17,那么为17号元素,即左表中④。
该元素为Cl元素,最外层电子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稳定状态,那么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离子符号为Cl-。
①为8号元素O,②为12号元素Mg,二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2)①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nYm,
那么得到:7:2=21n:8m;
解得:n:m=3:4;
那么化学式为X3Y4。
②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cYd,
那么得到:2:3=2c:1d;
解得:c:d=1:3;
那么化学式为XY3。
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a+3x=0;
解得:x=.
21.【答案】(1)C
(2)9:8;15%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①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且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的依据就是质子数;
③根据两种铁元素的符号判断。
(2)将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适当变形,然后计算氧元素的质量比。用铁的质量分数÷铁元素在 Fe2O3 中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A.Fe﹣57和Fe﹣54的质子数都是26,则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而中子数分别为:57-26=31,54-26=28,故A正确不合题意;
B.Fe﹣57和Fe﹣54的质子数都是26,即原子序数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Fe﹣57和Fe﹣54均属于铁元素,但是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分别为57和54,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铁元素的质量相同,即在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相同,将二者的化学式变形为: 3Fe2O3、2Fe3O4 ,此时化合物中氧原子的个数比为:9:8,则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在赤铁矿中, Fe2O3 的含量为:。
22.【答案】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模型与符号;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组成方面: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故填: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结构方面: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故填: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性质方面: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故填: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变化方面: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故填: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23.【答案】(1)B
(2)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结合模型的知识解决;(2)先求出甲烷中C、H元素的质量比,在把其转化为模型。
【解答】(1)结合水的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和电解微粒模型可知:代表氢原子,故代表氢气分子,代表氧原子,故代表氧气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个数是2个时,反应物中氢原子有4个,氧原子有2个,所以生成物中也应该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而该电解水微粒模型中生成物中只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还缺少2个氢原子,而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模型为。故选B。
(2)在甲烷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1×4=3:1,所以在丙图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占整个圆的,碳元素占,绘图如下:
24.【答案】(1)原子核;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1)原子由中间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很小,因此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a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当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正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则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
(2)根据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解答】(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25.【答案】(1)CO;
(2)分子;甲、丙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1)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甲的分子构成,从而确定它的化学式;根据丁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原子构成,从而画出对应的微观示意图;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1)甲的微观示意图为:,那么它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O。丁的化学式为H2,它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那么微观示意图为: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四种物质中,乙和丁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甲和丙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为氧化物。
26.【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①④;⑦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①根据“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分析;
②一滴水的体积和质量本就很小,而组成一滴水的分子个数却很多很多,那么平均下来,一个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就会很小很小;
③水面下降,说明水和块糖的总体积减小了,只能是因为糖分子跑到水分子的空隙里面去了,即分子有空隙;
④可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是否能够再分解答。
(2)氮气由氮分子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和少数的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
【解答】(1)①材料一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②材料二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③材料三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我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2)含有氮分子的只能是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液态氮是氮气的液态形式,故选①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氩气,故选⑦。
27.【答案】(1)馒头会变蓝色;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1)碘能够使淀粉变蓝色,这其实是碘分子的化学性质;只要碘分子保持不变,那么这种性质就保持不变。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的种类和组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理由是: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碘盐中的碘不能使馒头变蓝,说明它不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而是在化合物中以原子状态存在的。我们把在化合物中存在的所有碘原子称为碘元素,故选B。
28.【答案】(1)氧气(或O2)
(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元素(或氧元素)来自于水
(3)2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用的植物,光照及其他条件都相同,用氧18同位素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使它们分别成为氧-18水和氧-18二氧化碳,结合控制变量法讲行分析。
(2)根据分子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求出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1)通过分析可知,该买捡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元素究竟是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
(2)第一组中当水中氧元素不是氧-18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是氧-18时,生成的氧气中没有氧-18;第二组中当水中氧元素是氧-18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不是氧-18时,生成的氧气中有氧-18;故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
(3) 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8=20
故答案为:(1)氧气;(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水;(3)20
29.【答案】(1)A;C;D
(2)碳酸氢盐的柱状图高度与实验 1 和实验 2 的高度不同即可,氧气的高度和实验 1 相同
(3)1.5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同位素
【解析】【分析】(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同一种原子,它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1和实验2中,碳酸氢盐的高度相等,即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相同,水的高度越大,产生的氧气越多,说明光合作用的氧来自于水;那么实验3和实验1比较,就是为了证明二氧化碳对氧气的产生没有影响,因此应该控制水的高度相同,改变碳酸氢盐的高度,而产生氧气高度不变,据此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相同体积的气体质量与它的相对原子量成正比;设 18O 和 16O 的体积都为V,计算出它们的质量正比;然后根据m=ρV计算出 16O 的质量,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18O的质量,最后根据ρ平均=(m18+m16)/2V计算这种氧气的密度。
【解答】(1) 18O和16O属于同位素原子 ,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因为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它们还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和核电荷数,故选ACD;
(2)实验1和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对氧气的产生没有影响,即控制水的高度相同,改变碳酸氢盐的高度,而产生氧气的高度不变,如下图:
(3)当体积相同时,18O和16O的质量之比:18:16=9:8;
设
18O和16O的体积都是V,那么混合氧气的总体积就是2V;
根据公式
m=ρV得到:
其中16O的质量为:m16=1.43kg/m3×V;
其中
18O的质量为:m18=1.43kg/m3×V×8/9;
30.【答案】(1)23:16
(2)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3)次氯酸钠在消毒液中的含量:;
则消毒液中次氯酸钠的质量:500g×10.48%=52.4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分数=;
(3)用计算出次氯酸钠在消毒液中的含量,最后用消毒液的质量×次氯酸钠的含量计算即可。
【解答】(1)NaClO分子中钠、氧元素的原子质量比是:(23×1):(16×1)=23:16;
31.【答案】(1)+3
(2)符合
(3)不正确。按标准适量使用(合理都可)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2)根据表格中规定的最大使用量判断;
(3)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分析。
【解答】(1)在化学式中 NaNO2 ,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2=0,解得:x=+3价。
(2)根据表格可知,每1kg食物中环七糊精的质量最大为20g。因为11g<20g,所以符合使用标准。
(3)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味道和口感,因此应该按照标准适量使用,而不是一律禁用,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2.【答案】(1)中子
(2)+1
(3)解: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
100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100t×0.02%×20%=0.004t=4kg
答:100t海水中所含的质量为4kg。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据此分析解答;
(2)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计算;
(3)首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在用海水的质量×重水的质量分数×氘的质量分数计算出海水中含有氘的质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三种原子中 的个数不同,根据“同位素原子中子数不同”可知,它表示中子。
(2)在T2O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0,解得:x=+1价。
(3)重水中氘的质量分数= ;
100t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100t×0.02%×20%=0.004t=4kg;
33.【答案】(1)甘油和脂肪酸
(2)C:H:O=12×18:1×32:16×2= 27:4:4
(3)105g×20%=21g,21g×2=42g>30g,所以不符合健康标准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油脂经消化消化后的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 油脂经消化消化后的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
(2) 亚麻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2:16×2= 27:4:4 ;
故答案为:(1)甘油和脂肪酸 ;(2) 27:4:4 ;(3) 符合健康标准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