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3 15: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藤野先生
名 师 课 件
鲁迅
寿镜吾先生是“质朴、方正、博学”的宿儒。
“在他所认为他的老师之中,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鲁迅先生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竞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6-9段)
白描: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用最简洁的笔触,三言两语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
生活俭朴、随性、不拘小节
知识渊博、工作认真负责
典型事例
1、自由读课文(6-32段),找出文中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例,给事例拟标题。
2、根据事例与刻画人物之间的关系,将其分为三类,并说说不同事例的作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告别先生 尊重理解
典型事例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的良师形象。
正面刻画人物形象
这几件事情中,每件事情中都有先生,也有“我”这个学生,既表现了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较全面写出了先生对“我”的关怀、爱护和尊重,这就是典型事件。
听其言,观其行
我交出所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以后每一个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错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持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
品悟词语
表达出“我”那时那地的惊疑、惊喜、惊叹、感激和敬佩。
观其行
这样的老师有很多,为什么鲁迅先生单单如此怀念藤野先生?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35段)
这样的老师你遇到过吗?
认识“伟大”
“伟大”的三个义项中,
作者使用的是哪一个?
先生的哪些行为能体现?
(听其言,观其行)
1、十分崇高卓越
2、超出寻常、令人敬佩的
3、非常雄伟宏大
1、生活不拘小节?
2、对学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3、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
典型事例
离开东京的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先生没有出场的事件
写出了“我”与先生相遇及分别的原因,厘清了文章的前因后果。
作者曾用“乌烟瘴气”来形容南京水师学堂的生活,更写到: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学医背景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寻求—失望—再寻求——再失望
写作背景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85年,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亡国的危险
寻求—失望—再寻求——再失望(痛苦,愤怒,厌恶)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鲁迅在日本的经历
日暮里:前途迷茫
在仙台受到优待:归结为物以稀为贵。
调侃中充斥着一个弱国子民的一腔无奈、辛酸和苦涩。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的日本人还骂中国人是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一白眼,另眼看待。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背景链接
心理背景——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
社会背景——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背景总结
伟大:超出寻常、令人敬佩的
藤野先生是鲁迅黑暗时光里的光,是瞌睡来时正好递来的枕头。他对我毫不经意的关怀,对于我孤寂的心灵无疑是巨大的慰藉。这一切是刚好的时间里,刚好的先生。
寻求—失望—再寻求—再失望(痛苦,愤怒,厌恶)—希望
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呐喊》自序
思想转变
典型事例
离开东京的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先生没有出场的事件
赏樱花、学跳舞是见到先生的缘由
与先生正面陪衬
反面衬托
告别先生的直接原因
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善良、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先生带给我战斗的勇气和力量
在大背景中刻画人物形象
挖掘人物及所处时代,社会之间的联系。
课文小结
感激先生:因为鲁迅当时身处异国他乡,处境艰难。孤独、失望、无奈、迷茫、受歧视、被诽谤,但是先生给了“我”真诚的关心、爱护、学业上的帮助、督促,给了“我”触手可及的温暖。
这更是一个日本人对一个中国人的关心,一个战胜国的人对战败国国人的帮助。所以“我”感谢他。
藤野先生用他为中国、为学术的大心,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让我看到了另一类型的日本人、另一类的知识分子,这对于处于绝望黑洞的我,无疑是一道曙光。
藤野先生传授给他的科学精神,这是藤野先生指导的精华……抛弃旧习俗,放下艺术家的担子,以科学精神面对各种事物的重要性。近代科学精神是超越民族厉害关系的存在,以此为基础才有可能重建中囯……藤野的教导使鲁迅懂得了还有比祖国“大”的东西,所以说藤野是“伟大”的。
超越民族厉害关系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是鲁迅在医专学到的,其意义太深远了。
——大村泉《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
背景链接
典型事例
1.丢讲义
2.深夜怀念先生
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后对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文章的明线)
写作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但是中国仍然处于苦难之中,是半殖民班封建社会。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该文是在这时期写的。
亡国的危险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呐喊自序》:“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赴日背景
处境与在日本留学时何等相似:在孜孜不倦求索道路上的苦闷与彷徨。
写此文为挖掘出“理想的人性”来与现实对抗。
无聊的现实让他将目光转向温暖的旧事,想在怀念中得到慰藉和寄托。
藤野先生是光亮也是支柱。
总结文章
思想历程: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
爱国热情(文章的暗线)
总结文章
思想历程: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
力量一旦在灵魂里沉淀,适时一定涌现出来
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总结文章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嘲讽、调侃的语调
怀念、感激
藤野先生
冷静、严正、庄重的语调
两种感情两种语调交替,构成文章审美趣味上的丰富性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鲁迅在日本的经历
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
作 者 简 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短篇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