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第三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第三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7 14:25:22

文档简介

例1-1.(2020 山西)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 B.H2 C.CO D.N2
例1-2.(2020 黑龙江)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2 B.CO2 C.CaCl2 D.O2
例1-3.(2020 沈阳)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备:3SiO2+6C+2XSi3N4+6CO,此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A.N2 B.Si C.NO D.CO2
例1-4.(2020 绥化)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3 C.NO2 D.N2O
1.某化合物R在空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R化学式叙述正确的是( )
A.R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C.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R不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但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2.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2    B.Cl2    C.O2    D. N2
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8 g CO2 D.水遇冷凝固成冰块,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例2-1.(2020 金昌)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带:2Mg+O22MgO
B.用稀盐酸除铁锈:FeO+2HCl═FeCl3+H2O
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Zn+H2SO4═ZnSO4+H2↑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2KClO32KCl+3O2↑
例2-2.(2020 黄冈)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O+CuOCu+CO2↑ B.2P+5O22P2O5
C.3Fe+2O2Fe3O4 D.Al+2HCl═AlCl2+H2↑
例2-3.(2020 眉山)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银放入稀盐酸中:2Ag+2HCl═2AgCl+H2↑
C.碳酸钠投入稀盐酸中:Na2CO3+HCl═NaCl+CO2↑+H2O
D.氯酸钾分解制氧气:2KClO32KCl+3O2↑
例2-4.(2020 邵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 B.CO2+Ca(OH)2═CaCO3+H2O
C.Zn+H2SO4═ZnSO4+H2 D.CaCO3+2HCl═CaCl2+H2O+CO2↑
例2-5.(2020 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C.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O3+2NaOH═Na2SO4+H2O
D.赤铁矿溶于盐酸:Fe2O3+2HCl═FeCl3+H2O
1.(2020 苏州)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Mg+O2MgO
B.铜绿分 Cu2(OH)2CO32CuO+CO2↑
C.氨水中和硫酸:NH3 H2O+H2SO4═NH4SO4+H2O
D.酒精完全燃烧:C2H6O+3O22CO2+3H2O
2.(2020 自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CaHCO3↓
C.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Ba(OH)2+Na2SO4═BaSO4↓+NaOH
D.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Fe2O3+3CO2Fe+3CO2
例3-1.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2)Mg + HCl — MgCl2 + H2↑
(3)Fe2O3 + H2SO4 Fe2(SO4)3 + H2O
(41)Al + H2SO4 — Al2(SO4)3 + H2↑
(5)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
(6)Al2(SO4)3 + NaOH — Na2SO4 + Al(OH)3
例3-2. 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Al + CuSO4 — Al2(SO4)3 + Cu
(3)Zn + HCl — ZnCl2 + H2↑
(4)Al2O3 + H2SO4 Al2(SO4)3 + H2O
(51)Fe2(SO4)3 + NaOH — Na2SO4 + Fe(OH)3
(6)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
(7)CH4 + O2 点燃 CO2 + H2O
(8)C + CO2 高温 CO
(9)NH3 + O2 催化剂 NO + H2O
(10)CO + Fe2O3 高温 Fe + CO2
例4-1.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反应后D的质量是13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例4-2.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9.4g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87:32
例4-3.(2020 怀化)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例4-4.(2020 株洲)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1.(2020 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2.(2020 盐城)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OH)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冷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物质 CH3OH O2 H2O CO2 X
反应前质量/g m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10.8 8.8 n
A.m>n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3.(2020 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例5-1.(2020 郴州)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例5-2.(2020 邵阳)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例5-3.物质R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CO2+2XO2,测得CO2和XO2的质量分别为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8.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D.R中含有X元素、C元素和O元素
例5-4.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3g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为(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D.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2020 凉山州)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2020 黄冈)将69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
A.136g B.64g C.112g D.48g
3.(2020 南宁)在反应A+3B═2C+2D中,2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4.(2020 攀枝花)钯(Pd)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2Pd+xH2═2PdHx,其中x的最大值为0.8.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金属钯的密度为12g/cm3,则212cm3Pd能储存H2的最大质量为(  )
A.9.6g B.19.2g C.28.8g D.38.4g
5.有A、B、C三种物质各15g,混合加热后,生成新物质D为10g,C物质变为25g,A物质没有剩余;若反应中再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B质量比为(  )
A.3:4 B.3:2 C.1:3 D.3:1
6.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
A.48g B.72g C.144g D.36g
7.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增加了ag.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  )
A.C2H6O B.CH4 C.C12H22O11 D.C6H12O6
8.只含有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2和H2O.相同分子数目的①C2H5OH; ②CH3OH; ③CH4; ④C2H4,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2的质量相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乙醇发生不完全燃烧可表示为2C2H5OH+5O22CO+2CO2+6H2O假设得到燃烧的产物CO、CO2、H2O的总质量为27.6克,此中H2O的质量为10.8克,则产物中CO的质量为(  )
A.1.40克 B.6.53克 C.16.8克 D.不确定
例6-1.已知: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1O 和MnO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 的质量 D.生成O 的质量
例6-2.(2020 荆门)将12.5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g。
(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例6-3.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
(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例6-4.小王和小张两位伺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题目:将15g氯酸钾和3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王很快得到(15g+3g﹣10.8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进而求出KCl的质量是   .
(2)小张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说明他发现的问题      .
(3)想要更正此题数据有许多方法.如将题目中“15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是      .
例6-5.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先将2.4g CuO与w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wg.然后将固体溶于21.3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求生成的O2质量;
(3)求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的结晶水的含量,做下列实验,将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里加热,至不含结晶水测得数据见右表
(1)反应生成水 克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的百分比为 (CuSO4·XH2O=CuSO4+XH2O)(保留1位小数)
(3)在CuSO4·XH2O中,X= 。
2.(2020 衢州)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1.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   。
(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m1﹣m2≠ρV,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2020 杭州)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g 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g CuO、8.0g 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   克。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4.(2019·温州)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_______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5.(2020 深圳)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下列属于O2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O2能支持燃烧
B.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C.O2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2)小圳同学进行实验室制备O2的相关探究。
【查阅】他得知在KClO3分解制O2的反应中,Fe2O3可作催化剂。
【实验】他用电子秤称取0.49g Fe2O3和一定量的KClO3,充分混合后加热至KClO3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8g。
【计算】①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是   g。
②该反应生成O2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思考】他发现制备O2较慢,猜测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探究】③他调节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制备O2,整理数据绘制出如图,从图中得出KClO3和Fe2O3最佳质量比是   。
【结论】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计算出小圳同学在【实验】中称取的KClO3的质量为   g,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比),不是最佳质量比。
2例1-1.(2020 山西)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NH4HCO3═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 B.H2 C.CO D.N2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5、1、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3、1、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A。
例1-2.(2020 黑龙江)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2 B.CO2 C.CaCl2 D.O2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钙、氯、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3、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氯、氧、碳原子个数分别为1、2、5、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B
例1-3.(2020 沈阳)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备:3SiO2+6C+2XSi3N4+6CO,此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是(  )
A.N2 B.Si C.NO D.CO2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硅、氧、碳、氮原子个数分别为3、6、6、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碳、氮原子个数分别为3、6、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
例1-4.(2020 绥化)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
A.NO B.N2O3 C.NO2 D.N2O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故选:A。
1.某化合物R在空气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R化学式叙述正确的是( C )
A.R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C.R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R不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但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2.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
A. CO2    B.Cl2    C.O2    D. N2
3.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
A.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 g CH4完全燃烧生成8 g CO2 D.水遇冷凝固成冰块,变化前后质量不变
例2-1.(2020 金昌)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点燃镁带:2Mg+O22MgO
B.用稀盐酸除铁锈:FeO+2HCl═FeCl3+H2O
C.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Zn+H2SO4═ZnSO4+H2↑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2KClO32KCl+3O2↑
【解答】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B。
例2-2.(2020 黄冈)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O+CuOCu+CO2↑ B.2P+5O22P2O5
C.3Fe+2O2Fe3O4 D.Al+2HCl═AlCl2+H2↑
【解答】 A、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一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碳后面不需要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CuOCu+CO2,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氯化铝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Al+6HCl═2AlCl3+3H2↑,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例2-3.(2020 眉山)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银放入稀盐酸中:2Ag+2HCl═2AgCl+H2↑
C.碳酸钠投入稀盐酸中:Na2CO3+HCl═NaCl+CO2↑+H2O
D.氯酸钾分解制氧气:2KClO32KCl+3O2↑
【解答】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例2-4.(2020 邵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 B.CO2+Ca(OH)2═CaCO3+H2O
C.Zn+H2SO4═ZnSO4+H2 D.CaCO3+2HCl═CaCl2+H2O+CO2↑
【解答】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碳酸钙的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氢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Zn+H2SO4═ZnSO4+H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
例2-5.(2020 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
C.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SO3+2NaOH═Na2SO4+H2O
D.赤铁矿溶于盐酸:Fe2O3+2HCl═FeCl3+H2O
【解答】 A、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020 苏州)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镁条燃烧:Mg+O2MgO
B.铜绿分 Cu2(OH)2CO32CuO+CO2↑
C.氨水中和硫酸:NH3 H2O+H2SO4═NH4SO4+H2O
D.酒精完全燃烧:C2H6O+3O22CO2+3H2O
【解答】 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不合题意;
B.铜绿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不合题意;
C.硫酸铵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H2O+H2SO4═(NH4)2SO4+2H2O,不合题意;
D.在点燃的条件下,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 自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CaHCO3↓
C.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Ba(OH)2+Na2SO4═BaSO4↓+NaOH
D.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Fe2O3+3CO2Fe+3CO2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不合题意;
B.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不合题意;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SO4═BaSO4↓+2NaOH,不合题意;
D.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例3-1.观察法:先金属后原子团
(1)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2)Mg + HCl — MgCl2 + H2↑
(3)Fe2O3 + H2SO4 Fe2(SO4)3 + H2O
(41)Al + H2SO4 — Al2(SO4)3 + H2↑
(5)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
(6)Al2(SO4)3 + NaOH — Na2SO4 + Al(OH)3
【答案】
(1)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
(2)Mg + 2HCl MgCl2 + H2↑
(3)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4)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5)2Fe(OH)3 + 3H2SO4 Fe2(SO4)3 + 6H2O
(6)Al2(SO4)3 + 6 NaOH 3Na2SO4 + 2Al(OH)3
例3-2. 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Al + CuSO4 — Al2(SO4)3 + Cu
(3)Zn + HCl — ZnCl2 + H2↑
(4)Al2O3 + H2SO4 Al2(SO4)3 + H2O
(51)Fe2(SO4)3 + NaOH — Na2SO4 + Fe(OH)3
(6)Fe(OH)3 + H2SO4 Fe2(SO4)3 + H2O
(7)CH4 + O2 点燃 CO2 + H2O
(8)C + CO2 高温 CO
(9)NH3 + O2 催化剂 NO + H2O
(10)CO + Fe2O3 高温 Fe + CO2
【答案】
(1)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3)Zn + 2HCl ZnCl2 + H2↑
(4)Al2O3 + 3H2SO4 Al2(SO4)3 + 3H2O
(5)Fe2(SO4)3 + 6NaOH 3Na2SO4 + 2Fe(OH)3
(6)2Fe(OH)3 + 3H2SO4 Fe2(SO4)3 + 6H2O
(7)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8) C + CO2 高温 2CO
(9)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10)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例4-1.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24
B.反应后D的质量是13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例4-2.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9.4g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87:32
例4-3.(2020 怀化)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解答】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30g﹣2g=2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4g=6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9g﹣5g=34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丙的质量不变,m的数值为5,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28g:6g=14:3,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例4-4.(2020 株洲)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解答】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20g﹣5g):(18g﹣13g)=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不知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5+2+14+18﹣20﹣4﹣13=2,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4g:2g=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020 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
B.丁属于化合物
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
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
【解答】 A、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反应前乙、丁都是10g,反应后生成8g甲,丁完全反应,生成了一定质量的乙,生成乙质量:10g﹣8g=2g,a=10+2=12,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丁分解生成甲和乙,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过程中,丁和乙、甲的质量比是10g:2g:8g=5:1:4,当丁为5g时,即丁反应了5g,生成乙1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0g+1g=11g,该选项说法正确;D、当甲为2g时,反应的丁质量是2.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g:(10g﹣2.5g)=12:15,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
2.(2020 盐城)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OH)和氧气(O2)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冷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物质 CH3OH O2 H2O CO2 X
反应前质量/g m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10.8 8.8 n
A.m>n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解答】 碳元素的燃烧产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元素的燃烧产物只有水,
A、通过推导可知,m+12.8g=n+10.8g+8.8g
m﹣n=6.8g,所以m>n,故A正确;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所以m=1.2g÷×100%=9.6g,
n=9.6g+12.8g﹣10.8g﹣8.8g=2.8g,
B、反应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6g××100%=3.6g,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所以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B正确;
C、X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为:2.8g﹣(3.6g﹣2.4g)=1.6g,故C错误;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g:1.2g=3:1,故D正确。故选:C。
3.(2020 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 B.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
C.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 D.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
【解答】 由图示可知,每一格的质量为1g;反应前a的质量为5g,b的质量为22g﹣5g=17g;c的质量为28g﹣22g=6g;d的质量为30g﹣28g=2g。
刻度线Ⅰ右移9格,a物质质量增加9g;刻度线Ⅱ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Ⅰ右移9格,则b物质质量减少了8g+9g=17g;刻度线Ⅲ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c物质质量不变;刻度线Ⅲ左移8格,d物质的质量增加了8g;该反应可表示为b→a+d。
A、c的质量不变,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6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可表示为b→a+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a、b变化的质量为9g:17g=9: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a、d参与反应的质量之比为9g:8g=9:8,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例5-1.(2020 郴州)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解答】 A、由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的质量为4.4g+1.8g﹣3.2g=3.0g,故选项说法正确。
B、4.4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100%=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0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0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4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例5-2.(2020 邵阳)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解答】 8.8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5.4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2.4g+0.6g=3g,3g<4.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4.6g﹣3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B。
例5-3.物质R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CO2+2XO2,测得CO2和XO2的质量分别为4.4g和12.8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参加反应的R的质量为8.6g B.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C.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D.R中含有X元素、C元素和O元素
例5-4.在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3g该物质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生成物有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你认为该物质的组成为( C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D.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2020 凉山州)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答】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物质,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4.4g+3.6g﹣1.6g=6.4g,
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4.4g×=1.2g,氢元素质量:3.6g×=0.4g,氧元素质量:4.4g﹣1.2g+3.6g﹣0.4g﹣6.4g=0,即该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
①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碳元素质量分数小,是因为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大于氢元素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2.(2020 黄冈)将69g酒精(C2H5OH)点燃,酒精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
A.136g B.64g C.112g D.48g
【解答】 69g酒精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69g××100%=36g,则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之和为36g;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则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36g÷(1﹣64%)=100g,则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
69g酒精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69g××100%=9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9g÷(×100%)=81g。
由质量守恒定律,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100g+81g﹣69g=112g。
故选:C。
3.(2020 南宁)在反应A+3B═2C+2D中,28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 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解答】 设生成的D的质量为x
A+3B═2C+2D
44 18
88g x
解得:x=3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8g+36g﹣28g=96g。
由方程式可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28g:(96÷3)=7:8。
故选:A。
4.(2020 攀枝花)钯(Pd)是优良的储氢金属,其储氢原理为2Pd+xH2═2PdHx,其中x的最大值为0.8.已知:P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金属钯的密度为12g/cm3,则212cm3Pd能储存H2的最大质量为(  )
A.9.6g B.19.2g C.28.8g D.38.4g
【解答】 设212cm3Pd能储存H2的最大质量为m,
212cm3Pd质量:212cm3×12g/cm3=2544g,
x的最大值为0.8,根据题意有:
2Pd+0.8H2═2PdH0.8,
212 1.6
2544g m
=,
m=19.2g,
故选:B。
5.有A、B、C三种物质各15g,混合加热后,生成新物质D为10g,C物质变为25g,A物质没有剩余;若反应中再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B质量比为( D )
A.3:4 B.3:2 C.1:3 D.3:1
6.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C )
A.48g B.72g C.144g D.36g
7.已知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增加了ag.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为( D )
A.C2H6O B.CH4 C.C12H22O11 D.C6H12O6
8.只含有碳、氢或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2和H2O.相同分子数目的①C2H5OH; ②CH3OH; ③CH4; ④C2H4,分别充分燃烧,所消耗O2的质量相等的是( D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乙醇发生不完全燃烧可表示为2C2H5OH+5O22CO+2CO2+6H2O假设得到燃烧的产物CO、CO2、H2O的总质量为27.6克,此中H2O的质量为10.8克,则产物中CO的质量为( A )
A.1.40克 B.6.53克 C.16.8克 D.不确定
例6-1.已知: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1O 和MnO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 的质量 D.生成O 的质量
【解析】给固体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会分解产生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多,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保持不变,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随反应的进行会变少,至完全反应后不变且不为零(剩余固体中含催化剂MnO2,MNO 中含氧元素),A项正确、D项错误;固体质量不断减少,而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至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B项错误;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C项错误。
例6-2.(2020 荆门)将12.5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g。
(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 (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5g﹣7.7g=4.8g。
故填:4.8。
(2)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 x=12.25g,
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100%=2%,
答: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2%。
例6-3.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
(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31.6g;(2)36.2%;
例6-4.小王和小张两位伺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题目:将15g氯酸钾和3g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收集所需氧气后,停止加热让试管冷却.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8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王很快得到(15g+3g﹣10.8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进而求出KCl的质量是   .
(2)小张依据上述计算的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说明他发现的问题      .
(3)想要更正此题数据有许多方法.如将题目中“15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其他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O2; 11.18g; 因为通过计算得出氯化钾的质量为11.18g,大于10.8g; 7.8 g<a≤12.83 g;
例6-5.有资料表明,氧化铜对氯酸钾(KCl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先将2.4g CuO与wg氯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不再产生气体后,残余固体经冷却、称量,质量为wg.然后将固体溶于21.3g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的滤渣.滤渣又经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2.4g.(注:不考虑每步实验过程中物质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求生成的O2质量;
(3)求所得的滤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2KClO3 CuO 加热 2KCl + 3O2 ↑ (2)2.4g (3)14.9%
1.为了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的结晶水的含量,做下列实验,将硫酸铜晶体放在坩埚里加热,至不含结晶水测得数据见右表
(1)反应生成水 克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的百分比为 (CuSO4·XH2O=CuSO4+XH2O)(保留1位小数)
(3)在CuSO4·XH2O中,X= 。
【答案】9g 42.9% 5
2.(2020 衢州)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如图,小科将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团棉花并测出试管、棉花与药品的总质量为m1.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为V,再次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总质量为m2,已知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据此请回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   。
(2)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发现:m1﹣m2≠ρV,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解答】 (1)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好处是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故填: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2)高锰酸钾粉末溶于冷凝水后形成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所以实验中,试管口内壁附着紫红色小液滴,故填:高锰酸钾粉末溶于冷凝水后形成溶液;
(3)A.试管中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不会造成m1﹣m2≠ρV,不合题意;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才收集气体导致部分氧气没有收集起来,会造成m1﹣m2≠ρV,符合题意;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会造成氧气的体积读数不准确,造成m1﹣m2≠ρV,符合题意;
D.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造成继续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没有收集在量筒内,会造成m1﹣m2≠ρV,符合题意;
故选BCD。
3.(2020 杭州)氢气的储存是科学研究热点之一。X是一种储存氢气的材料,取11.2g X在O2中完全燃烧后只生成8.0g CuO、8.0g MgO。
(1)上述燃烧过程中消耗O2的质量为   克。
(2)通过计算求X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写出计算过程)
【解答】 (1)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可知消耗氧气的质量为8g+8g﹣11.2g=4.8g;故填:4.8;
(2)8.0g CuO中含有铜元素的质量
8.0g MgO中含有镁元素的质量
因为m铜+m镁=6.4g+4.8g=11.2g
所以X中只含有铜、镁元素,故可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uxMgy;
因为
所以x:y=1:2。
则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答:X中铜、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4.(2019·温州)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10克30%过氧化氢溶液,再滴加调节剂,使其pH分别从3依次调至13,在60℃反应温度下进行实验,获得数据如图乙。
(1)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________ 。
(2)根据本实验结果,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 。
(3)某次实验中,当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0.32克氧气时,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1%)
【答案】 (1)氧气不易溶于水
(2)在pH约为3~5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3)解:设当产生氧气0.32克时,消耗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 O2↑
68 32
x 0.32克
x=0.68克
剩余过氧化氢质量m=10克×30%-0.68克=2.32克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H2O2%=2.32克/(10-0.32)克×100%=24%
答: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4%。
5.(2020 深圳)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下列属于O2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O2能支持燃烧
B.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C.O2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2)小圳同学进行实验室制备O2的相关探究。
【查阅】他得知在KClO3分解制O2的反应中,Fe2O3可作催化剂。
【实验】他用电子秤称取0.49g Fe2O3和一定量的KClO3,充分混合后加热至KClO3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98g。
【计算】①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是   g。
②该反应生成O2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思考】他发现制备O2较慢,猜测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可能会影响反应的快慢。
【探究】③他调节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制备O2,整理数据绘制出如图,从图中得出KClO3和Fe2O3最佳质量比是   。
【结论】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计算出小圳同学在【实验】中称取的KClO3的质量为   g,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比),不是最佳质量比。
【解答】 (1)A.O2能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
B.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是物理性质;
C.O2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是物理性质。
故填:A。
(2)①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是:1.98g﹣0.49g=1.49g。
故填:1.49。
②设生成氧气质量为x,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y,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y 1.49g x
=,=,
x=0.96g,y=2.45g,答:该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0.96g。
③从图中得出KClO3和Fe2O3最佳质量比是5:4。
故填:5:4。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圳同学在【实验】中称取的KClO3的质量为2.45g,KClO3和Fe2O3的质量比是:2.45g:0.49g=5:1。故填:2.45;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