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2-19 17: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单选择题
1.(2011年临川一中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
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  )
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
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
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
3.(创新探究)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按营养功能来区分,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写出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4)从图中看出,④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答案:(1)①生产者 ②初级消费者 ③次级消费者 ④分解者 (2)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3)1 (4)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5)D
4.(2011年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
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
6.(2011年黄冈一中高二检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6.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7.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3)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
(4)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 (2)3 (3)竞争和捕食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  )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
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中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
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0.(2011年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在食物链“A→B→C”中,能量流动逐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
A.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排出
C.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D.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被全部固定
1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1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A(  )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13.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
A.通过兔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部分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15.(2011年华师一附中高二检测)如果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的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请分析,人每增加1 kg体重,最多约消耗植物(  )
A.28 kg B.10 kg
C.110 kg D.280 kg
1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能量(107 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下图中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  )C
11.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1)写出图中A~E所代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箭头依次变细,意味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F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传递效率为________。假若“A”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应是____________。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2)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各类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分解有机物 (5)10%~20% 4% (6)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8.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9.(创新探究)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单位为百万千焦。
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同化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率为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率为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还有少量能量被________利用。
答案:(1)111 生态系统内全部生产者
(2)13.5 20 (3)60%
(4)①呼吸作用消耗 ②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分解者
20.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21.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
2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元素(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23.(2011年西安中学高二检测)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24.(2011年广州调研)下面是某营养元素循环简图,下列哪一组合能代表X、Y、Z三种生物(  )
A.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
B.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5.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26.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会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的无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27.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动物蛾类具有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来路 D.孔雀开屏
2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29.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有三种:______信息、______信息、______信息。
填写下列实例中信息的种类:
(1)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属于________信息;萤火虫的闪光属于________信息。
(2)昆虫的性外激素属于________信息。
(3)孔雀开屏属于________信息。
(4)鸟类的鸣叫声所发出的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
(5)猎豹和猫科动物有着高度特化的尿标志的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
(6)蜜蜂的舞蹈行为属于________信息。
(7)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传粉昆虫来说属于________信息。
(8)生物代谢产生的物质如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属于________信息。
答案:物理 化学 行为
(1)物理 物理 (2)化学 (3)行为 (4)物理 (5)化学 (6)行为 (7)物理 (8)化学
3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31.(2011年黄冈高二检测)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选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
A.警犬嗅寻毒品 B.蜜蜂跳舞 C.蝙蝠捕食 D.花香引蝶
3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的是(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频频撒尿
3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4.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35.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3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7.(2011年西大附中高二检测)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
3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39.(2011郑州一中高二检测)生态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  )
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B.该生态系统的大小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多少 D.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0.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41.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校园中的全部花草树木可以看成一个(  )
A.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4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捕食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②物质是可循环的 ③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的 ④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⑤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 ⑥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44.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下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  )C
种群
A
B
C
D
E
DDT浓度(ppm)
0.005
2.0
1.8
25.5
0.04
45.(12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3种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途径。请仔细分析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代表________,碳在B中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图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代表分解作用的是________,代表呼吸作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元素在⑤和⑦中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在①和⑥中以________形式流动。
答案:(1)生产者 含碳有机物 (2)② ⑦ ③和⑤ 
(3)分解者 将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留物等中的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4)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