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新人教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新人教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19 17: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河流地貌的发育1、认识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2、理解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河谷的形成过程。
3、联系实际,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4、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培养探究各种河流地貌成因的兴趣。[知识目标]溯源侵蚀河谷的   增加。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向 (后退/前进)长度河流侵蚀作用的三个方向后退下蚀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下蚀使河谷   。加深侧蚀侧蚀使河谷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展宽源头地面加深纵深两侧河岸展宽后退横向源头[跟踪练习]问题探究: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AB凹岸凸岸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成熟期沟谷沟谷流水沟谷加深和延长V字形峡谷出现河湾槽形河谷下 蚀溯源侵蚀侧 蚀侧 蚀(一)河流侵蚀地貌3、河谷的发育河 谷堆 积向两岸侵蚀下游中游上游V形U形向下、源头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向两岸侵蚀加深和延长拓宽初期中期后期阶段图例侵蚀方向、影响
形状河流的侵蚀地貌—----河谷拓宽问题探究:长江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洪积扇/冲积扇AB河漫滩二、河流堆积地貌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流堆积地貌示意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分布最密集 ,沿河聚落带, 沿海聚落带地势低、气候 温暖,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或地表水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壤 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捷狭长的条带状条带状带状团状讨论:黄河入海口改道后可能带来那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请列举。新闻(2008年12月18日):
中科院专家建议:让黄河改道入黄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筑堤防洪。而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事实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十多年前,又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的战略设想。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间,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论证,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正待国家审批。但是如果专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是否现在就该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
  当然,黄河改由黄海入海,也会带来许多不利。例如,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响;又如,铁路、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再如,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响等。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弥补,或减轻。从大局和长远考虑,改道与不改道相比,是利大于弊。
  让现代黄河再入黄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将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我们认为,现代黄河应尽快改道再入黄海,愈早愈好,刻不容缓。(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鸿儒)
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合作探究] 2、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聚和中转;地势平坦,利于农耕和基建;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跟踪练习]1、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 )
A.缩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以上都不对
2、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 )
A. a层最老 B. b层最老 C. c层最老 D.一样老
3、已知该地区地理环境为温暖的浅海环境.该海域代表性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 )
A.鲸 B.海豚 C.珊瑚 D.海藻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ACC上游中游下游下蚀 溯源侵蚀侧蚀侧蚀V形谷河谷展宽槽形谷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知识总结]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高原山区平原地形区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聚落形状明显的条带状明显的条带状聚落分布最密集,有沿河聚落带, 有沿海聚落带带状团状 [知识总结]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穿山透地不辞劳, 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间焉能留得住, 终向大海作波涛。[课后作业]《导学练》 4.3节高原地区的深切河谷——带状聚落呈带状的村落山区——带状聚落平原地区——团状聚落冲积平原——带状聚落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凹岸凸岸凹岸凸岸侵蚀堆积 [读图思考]
下图中a、b两河岸,何处被侵蚀?何处接受堆积?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东岸是堆积岸,聚落应该布局于安全的堆积岸——乙地。诗中描述的是冲积平原的形成和发育状况,应发生在中下游。这里主要考虑河岸弯曲状况的影响,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弱。但是你能不能确定河流的流向呢?B河流一定位于山谷--所以地势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流(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内力决定地貌的基本格局,包括地势的高低起伏、大地形单元的塑造等,进而决定河流的流向。A [想一想]

虎跳峡和 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绝壁相对一线天两岸乳岩半空起 长江下游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2010年烟台质检)读下列四幅图,完成2~3题。2.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D
3.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C(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深,________大,多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特征:________,泥沙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交通)。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地形区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②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河流宽广
C.农业发达 D.矿产丰富
③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7.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C渭河平原秦岭黄土高原A散居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