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深圳CBD由滨河大道、红荔大道、彩田路、新洲路四条城市主干道共同围合而成福田中心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福田中心区南60公顷的土地上,高厦林立、商社云集,集中了深圳的金融、商贸、信息和服务业,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想一想】 你知道CBD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课标展示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
1.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__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交通用地和__________等。
2.城市功能区
(1)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工业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农业用地界线(2)常见功能区
①住宅区:城市中__________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可分为________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②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_______________或街角路口,呈___________分布。
③工业区: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的地带。最为广泛中高级交通干线的两侧点状或条状交通比较便捷思考
上海外滩的繁荣景象令人赞叹,这主要得益于它作为什么功能区而存在?这种功能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______________。
2.形成因素分布和组合城市地域结构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__________程度
(1)经济因素
(主要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______的不同
(2)社会因素 知名度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区有深远影响。
3.形成和变化:随着___________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思考·提示】 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便捷收入城市的发展1.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
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如下图所示:3.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案例探究法认识功能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商业区的区位需求,而区位需求又决定着商业区的位置和形态。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1.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2)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解析:(1)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河流的下游和环城公路附近,且人口密度呈增长状态,综合判断该区为工业区,所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2)读图可知,该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在变化,但总体来说城市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图中③商业区不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以它的商业服务等级不是最高的,服务种类也不是最多的;①位于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不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区;K滨河带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可以修建开放式公园。
答案:(1)B (2)C 1.列表比较城市三大功能区2.中心商务区
(1)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如下图所示)(2)中心商务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中心商务区内商业、金融、贸易等机构众多,各种服务部门和设施齐全,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集中而频繁。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中心商务区白天经济活动繁忙,人流和车流不息;夜晚人员稀少,街道安静。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由于地价高而且土地有限,建筑物只能靠向上发展来增加利用空间。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异明显。3.城市中的其他功能区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往往是大、中、小城市都具有的主要的功能区。大城市中往往还有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如下表所示2.下图为某城市地形与交通线路图。利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交通网来判断: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的是 ,原因是 。
(2)从城市工业区移动的趋势看,B地与C地比较, 地更适于新建稍具规模的工厂,原因是
。
(3)A地与D地的住宅区, 地为高级住宅区,原因是 ;
地是低级住宅区,原因是 。解析:中心商务区要求有便捷的交通,多位于交通线路密集的城市中心。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需要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而且工业企业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地租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很大,适宜布局在土地资源充足、地租较低的城市外缘,C地较B地合适。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交通方便;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答案:(1)B 该地交通网密集,位于市中心
(2)C B地土地利用紧张,租金高,环境问题较严重;C地在城市的外缘,土地资源充足,靠近铁路
(3)D 在城市的外缘,地势较高,空气较好,交通方便 A 地势较低,在内城与工业区附近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1)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便捷程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内不同区位的土地交通便捷程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土地租金不同,存在的经济活动也各不相同,城市内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及付租能力随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递减规律及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图解如下:3.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下所示:4.典型城市结构模式
尽管每个城市的功能分区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各具特色,但是彼此之间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城市地域结构有多种模式,表解如下:1.怎样区分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功能区与城市形态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会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城市形态是指整个城市的外部形态。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城市功能区分布,组合城市地域结构外部形态城市形态2.怎样理解地租曲线
我们曾经学过,土地是工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作为劳动的对象或投入要素研究的是土地的自然特性,如土壤肥力、地质基础……这时土地的特性多表现在它的自然特性上;将土地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子,其内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土地自身的特性更多地表现在它所处的经济区位,这里土地的利用形式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区位,地租客观地反映了土地的区位特点。
一般来说,城市内部的地租水平,反映了土地的经济属性。不同的利用方式对地租的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材图2.7,实际上是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曲线图重叠的结果,我们可以将图分开研究。教材图2.7可以分成以下三幅图: 市中心地租水平高,而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如果远离市中心,商业的利润迅速下降,因此商业集中分布在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捷的地方。 住宅受距市中心远近的影响较小,付租能力一般,所选择的区位既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因此住宅选择市中心外缘,付租能力曲线斜度小。
早期工业既要节省地租,又要方便职工上下班,所以在市中心和边缘都有分布。现代工业受地租成本、环境成本等因素制约,多选择远离市中心的交通线沿线,付租曲线平缓。
将三图重叠后就得到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最佳经济区位图。3.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甲图所示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乙图所示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图表示住宅、工业、商业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变化曲线,则表示工业的是 。
(2)由甲图和乙图可知,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除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外,还有 。
(3)在乙图的A、B、C、D、E、F中,大型仓储式超市应选址在 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级住宅区应选址在 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由付租能力直线的陡缓判断a、b、c分别为商业、住宅、工业。第(2)题,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第(3)题,大型仓储式超市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的位置。风景区自然条件优越,周围往往建设高级住宅区。
答案:(1)c
(2)交通通达度
(3)C 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地租较低,客流量较大,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捷 D 周围是风景区,环境条件好;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考向导析
本节知识在高考中的位置日益重要,主要考查城市地域形态及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结合具体案例考查是其命题规律。应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复习本节内容,以利于知识巩固与深化。 真题示例
(2010年高考江苏卷)如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解析】 第(1)题,三类用地中,商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小,付租能力最高,在城市中心区面积比例增加;工业用地因用地规模较大,付租能力较低,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居民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面积大,且分布于城市中心附近。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 (1)C (2)B (2009年高考安徽卷)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2)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解析】 (1)中心商务区昼夜人口密度差距的增大直接反映了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分离。(2)城市交通条件改善,使得城市人口流动更加畅通,人们可以居住在较远的郊区,这为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昼夜大幅度变化提供了必备条件。
【答案】 (1)C (2)B一、教材P21活动
1.(1)商业区主要分布于中环和尖沙咀及维多利亚港两岸,其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不相邻。高级住宅区需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差。
(3)香港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沿海岸线分布,与扇形模式相近。
2.略。二、教材P24活动
图2.9展示了我国北方某城市的居住区与工业区的两种布局方案,其中较合理的应该是方案二。
方案一:居住区集中在市中心,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居住区和工业区相邻,可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这是合理的方面,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也就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改进的措施是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 大城市中心区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在这里开辟公益性广场和绿地代价巨大。然而,上海市在
地处市区中心的黄埔、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20多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
尝试探究: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