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6 19: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会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生几十载,熠熠闪光的日出,月明星稀的夜空,树阴垂野的春天,寒蝉凄切的深秋,峰回路转的山坡......我们都将一一路过,如何将这些美景刻画回忆呢?我们今天将一起学习描写景物,把大自然的一呼一吸都用文字记录下来。
学会描写景物
那么如何进行景物的描写呢?我们先来看两句诗。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同样是描写日落时分的江水,但两位诗人聚焦的景色却很是不一样。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在江面上的两种颜色,表现了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展示了一幅完美和谐的“暮江秋色图”:深秋的傍晚,夕阳西下,绚烂耀眼的晚霞映红了天幕,几只孤鹜正向南飞去,遥远的天际,清澈的秋水接近天边,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这些诗句之所以能传唱千古,就是因为诗人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是的,每一处的风景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里,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写景要写的好,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也就是景物的个性。
抓住特色,凸显独特美
学会景物描写,要“抓住特色,凸显独特美”而这些“个性”往往就体现在景物的细微之处。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6)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 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 郁达夫 《故都的秋》
譬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所写多是寻常细节,如选段中出现的“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以及早晨起来落满地的槐树落芯,甚至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形象地展现了与南国之秋不同的景物特征,字里行间都写满了故都秋天意味深远的秋韵秋味。描写的成功,正因为作者在观察中抓住了“故都的秋”不同于别处秋天的细微“个性”特点。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法国大文豪福楼拜说“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这段文字,朱自清先生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生动却独特优美。所以描写景物要注意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即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捕捉景物的特点,使文章有声、有形、有色、有味。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多角度观察,即变换多种观察角度,上看、下看,近观、远望,俯视、仰视等。如,杜甫的《望岳》虽未用一个“望”字,但句句在写向岳而望,距离由远而近,程度从精到细,时间从朝至暮,给人以强烈的镜头感,富有层次感。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言之有序,体现层次美
是的,无论是描写自然风景还是人文景观,都要言之有序,写出景物的层次。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譬如陶弘景在 《答谢中书书》 一文中,展现了山川四季的美景及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而他在描绘四季美景时,先仰视“高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 两岸石壁 …… 青林翠竹”。如此写来,写出了景物的层次美,把所见景物全方位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这是空间上的顺序,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等。
描写景物我们还要注意到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等。《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为了凸显“山水之乐”,描写了狼牙山朝暮四时的景色的变化,以时间为顺序,展现了山间至始至终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巧用修辞,展现想象美
在理清顺序,找到“个性”之后,我们就能形象生动地将景物描写出来了吗?
是的,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对客观的景物进行主观的加工,使它们能够以更加形象,更富有魅力的模样出现在我们的文章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朱自清先生的这段话中,把果树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动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人们熟知的“火”,“霞”,“雪”来比喻盛开的花朵,让人们感受到了花儿的鲜艳和生机勃勃。“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是由“花”放飞了想象,由眼前的花想到了将来的果,把读者带到了鲜果满园的丰收季节。
那么修辞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我们在选择修辞时,要做到“准确和具体。”让人读来意味深长,恍若亲历。
情景交融,追求情韵美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情的依托,情是景的灵魂,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我们只有融情于景,才能使文章蕴藉悠长、情深意切。因此,在写景时,同学们要注意写景不能只为写景,抒情不能只为表情,而应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使文章深切动人。
例如,杜甫的《春望》一诗,诗人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感时恨别,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勾画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展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与朱元思书》一文通过描写作者从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的奇山异水风光,含蓄地传达出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爱慕美好自然、向往自由、避世退隐的志趣。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描写景物,要学会融情于景,把主观情感投射到景物上,写出特定心境下看到的景色。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捕捉自己面对景物时内心激起的波澜,找出对景物的独特发现,写出景物非同寻常的美。
小结
景物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要在以后的写作中掌握景物描写方法,在观察中收集眼中景物的个性,在叙述中渲染景物的层次美,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追求极尽言语的表达美,在展示景物时渗透内心情感,景中有情,情中有思。
现在,江南的天正秋意浓浓,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篇《家乡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