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二)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地理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课件(人教版必修二)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20 08: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说课内容说教材内容1说教学目标2说学情3说教法学法4说教学过程56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第二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以季风水田农业为案例探究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运用到后面其它农业地域类型学习中。 教学目标结合气候图、地形图等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法,并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人类农业活动类型。二、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利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三、说学情四、说教法学法1.依据学情,采用读图分析法、多媒体
教学法。
2.依据教学目标,将材料分析法与小组
讨论法相结合。1.在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的时
候,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在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时候,通过
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引导学生总结出农业地域类型分析的一
般思路,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345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20’课堂小结 3’季风水田农业区位15’新课导入 2’12五、说教学过程课堂及课后作业 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分布位置?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5.1 温故知新 新课导入(2分钟)5.2 季风水田农业区位(15分钟)探究问题一:季风水田农业分布
1、读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思考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复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设置疑问:给你一本地图册,让你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你会查阅哪些专题地图?探究问题二: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因素(1)第一小组读图分析讨论:它们共同的气候特点是什么?这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有什么关系?4、分组讨论
(2)第二小组读图分析讨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有什么关系? (3)第三组同学读图分析讨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区与人口的关系?
(4)第四小组分析讨论:除了气候、地形、人口,季风水田农业分布还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水热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河湖众多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小组1:李守田家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如何?小组2:李守田家水稻生产的的商品率(出售的稻谷量占稻谷总产量的
比重,用%表示)是多少?
小组3:李守田家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有何特点?
小组4:该地水稻生产的经营规模有何特点?材料1:李守田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田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守田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守田用0.4公顷田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克每0.1公顷,比其他作物高60%),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根据案例分组讨论下列四个问题:5.3 季风水田农业特点(20分钟)探究问题三: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结: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水利工程量大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科技水平低
机械化水平低材料1: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过程探究问题四: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稻一般需要很多的水(生产1公斤稻谷通常平均需要1000—2000升水),长在水田里,所以叫水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很大,故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一半。我国水稻经营单元(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约为0.4公顷左右,泰国一般为3公顷,而美国为几百甚至上千公顷。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且效益不高。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单产比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41%,比小麦高64%,比玉米高26%。水稻在我国用占世界不足10%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做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1998年我国机插水稻和机播水稻面积合计123.7万公顷,机械化栽植水平达到3.96%;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0.1%。同期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66.8%和58.7%。
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低,主要凭传统经验耕作水稻,技术落后,对新品种研发不力。材料2:我国水稻生产的概况简介
分组讨论季风水田农业种植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结: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原因及发展措施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适度规模经营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体力劳动为主、靠传统经验加快机械化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区位因素分析分布位置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5.4 课后小结(3分钟)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分析的一般思路:
1、结合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季风水田生产对水、土壤和地形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2、以江汉平原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们江汉平原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5.5 课堂、课后作业(5分钟)板书设计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六、说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1、注意学法、教法的指导研究。2、知识结构完整,环环紧扣,衔接过渡自然,重难点突出。3、情境模拟比较到位,视频及文字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密切。4、对板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本节课的不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不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