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件(人教版必修2)(6)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件(人教版必修2)(6)4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20 08: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四章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区域产业活动必修Ⅱ 1.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理解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准确理解这一内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某种工业部门(或某一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即为主导因素。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往往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 第二,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第三,不同地域,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 2.常见工业类型的区位选择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同的工业部门在进行区位选择时的主导因素不同,据此可将工业部门基本划分为五种类型,其生产特点及主导区位因素对比分析如下: (续表) (续表) 3.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4.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

工厂区位选择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方面考虑。
(1)自然条件方面,要考虑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的良好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2)在社会经济条件方面,需要考虑能否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是接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价廉质优、市场前景广阔。

(3)城区工业布局遵循的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是: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5.工业联系形成工业区域
现代工业的特点决定了工业间联系越来越多,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区域,具体图解如下:【真题1】(2011·全国Ⅰ)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1)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D(2)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3) 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AB【思维过程】
第(1)题,从材料中“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得出早期以水运为主,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推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第(2)题,20世纪之前,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还没有形成钢铁工业基地。所以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其周边农村地区。【思维过程】
第(3)题,芝加哥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故其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故B项正确。选择题解题技巧——包含法
所谓包含法就是指四个选项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真题1】第(2)题:从空间范围来看,D选项“美国本土”包含了A、B、C三个选项;C选项中的“美国东北部”包含了A、B两个选项;B选项中的“五大湖沿岸”包括了A选项中的“芝加哥”。规律技巧总结规律技巧总结此类选择题往往将正确答案设置为最小范围,干扰项则设置为大范围。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争议而采取的命题技术。因为如果将正确选项设置为大范围的,则肯定包含了表示小范围的选项,将导致歧义选项的出现。 1.人类在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后,环境标准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工业区位因素。不同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同,污染类型也不同,其区位选择的要求也不同。 (续表) 2.图解各类工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真题2】(2009·浙江)读下图,完成(1)~(2)题。(1)甲城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2)乙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④处:DA【思维过程】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地域结构及功能区合理布局的问题。
第(1)题,解答的关键是把握如下两点:①造纸厂属于污染严重的工厂;②一个地区在招商引资、接受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避免污染严重的工厂的引进,不能只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
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区位要求,最佳住宅区应分布在环境条件优越的地方,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附近。 规律技巧总结用可持续发展观看待工业污染问题
往年高考试题在分析工业布局问题时,往往局限于从企业所在区域来讨论工业污染的防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在近年高考中,已经将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公平性”体现在防治工业污染类试题中,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真题2】第(1)题中,因甲城没有污水处理厂,引进有水污染的造纸企业必将对乙城用水造成影响,从而违背“公平性”原则。 (2011·资阳市第一次模考)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1~3题。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土地成本不同造成的
B.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C.距城市中心距离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该城市东侧交通通达度比其他方向都要高BC3.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B【解析】
第1题,距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运费越低,劳动力价格也越高,但与郊区不会有太大差距。故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分别对应曲线c、a、b。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城市中心距离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C选项正确;②与④两处运费差异较小,而两处土地成本差异较大;(接上)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从图中看,城市东侧交通通达度比西侧要高,南北方向不能判断;A、B、D三选项错误。
第3题,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①运费太高,③地价太高,②地距市中心不是太远,土地成本又比④地低,故应布局在②地。 (2011·孝感市一模)读下图,回答4~6题。4.图甲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空间联系 B.技术联系
C.信息联系 D.投入-产出联系
5.图乙所示工厂零部件生产全球化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原材料 B.寻找最优区位
C.降低运输成本 D.减少劳动力成本DB6.下列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B.乙图所示工业集中分布在技术密集地区
C.现今两图所示工业都越来越突出信息通信网络通达的重要性
D.两图所示工业都是因工业的集聚而形成工业地域C【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②工厂的原料,②工厂的产品为③工厂的原料,③工厂的产品为④工厂的原料,因此①~⑥不同工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
第5题,跨国公司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第6题,从图中不能确定甲、乙两图所示工业的类型,乙图没有发生工业集聚,而是出现了工业分散。但两图所示工业联系都越来越密切,突出了信息通信网络通达的重要性。  7.(2011·山东)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下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材料,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答: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