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1.读教材P83图5.6株洲城市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49年以前株洲城区沿什么分布?现有城区主要沿什么分布?
提示:1949年以前株洲城区主要沿着河流(湘江)分布,现有城区主要沿铁路分布。(2)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交通方式的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是造成株洲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2.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提示:3.江苏省扬州市在历史上曾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扬州雄富冠天下”、“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都是对扬州繁荣的生动写照。但是在元代以后,扬州开始衰落,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变得“门前冷落鞍马稀”,你知道其原因是什么吗?
提示:早在运河时代,扬州的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这必然导致城市会沿着运河这一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发展,扬州也发展成为唐代除长安外最繁华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及京沪铁路的通车,使运河这条重要交通线的地位开始下降,扬州城开始走向衰落。1.读教材P84图5.8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和图5.9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分析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提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闭塞,商业网点多沿河谷分布,有居民点、商店稀少的特点;这是由于受交通限制,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的密度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农业用地广阔,公路交通发达,居民点、商店众多,尤其是公路交通的交叉路口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商店的密度更大。2.读教材P84图5.10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分析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提示: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人们出行的范围扩大,于是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一些高速公路附近以其便利的交通、相对廉价的地租,吸引了一批商业网点到此布局。它们是按交通最优原则进行布局。3.分析交通线路的改变对集镇的繁荣或衰落的影响。
提示:【典例1】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原因。由新城区沿铁路线分布可知,新城区是随着铁路的修建而兴起的。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旧城区沿河分布,且附近
有煤铁资源,这是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因素。(2)城区①和城
区②相比较,城区①位于河流交汇处,应该最早形成。(3)新城区主要位于铁路线两侧,说明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交通。(4)主要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影响城市形态的发展。 (5)资源枯竭、交通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城市衰落。【自主解答】(1)河流 煤铁资源
(2)①区域。因为①区域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3)交通(铁路的兴建)。
(4)南北方向沿铁路伸展。
(5)河流淤积导致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出现,河流运输地位下降;煤、铁资源枯竭。【典例2】读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中可以看出,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____(大于或小于)平原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左图中可以看出,山区不宜设置过密的商业网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设置的共同点是:①在人口相对密集、对外联系方便的__________两旁;②靠近______地,这样有利于及时进货。
(4)左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分布的,右图中居民点是沿
_____________分布的。【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比山区、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了解商业网点密度大小、分布位置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总结商业网点密度、分布与交通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山区还是平原、商业网点均沿交通线分布,但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比平原小,这与山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有关。【自主解答】(1)小于 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2)人口稀少
(3)交通线 商品生产
(4)公路和河流 公路 下图是石家庄市发展图。读图回答1、2题。1.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 )
①铁路干线枢纽,客货流量大
②河北省省会设在石家庄
③石家庄市位于军事要道
④旅游业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石家庄市原来只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但正定县城相对于石家庄市来说,发展却极其缓慢,主要的原因是
( )
①京汉铁路的火车站没有设在正定县,而是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②石家庄位于京广线与京沪线的交点,客货量很大
③石德、石太铁路在石家庄与京汉铁路相交,石家庄成了铁路枢纽
④正定县城距离石家庄较远,受其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1选A,2选C。第1题,石家庄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是铁路建成后成为铁路枢纽,以及后来河北省把省会设在石家庄,更加促进其发展。第2题,京汉铁路修建的时候没有将车站设在正定县,而是移到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铁路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近年来,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读图,回答3~5题。3.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 )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4.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度好
C.周围的住家多 D.外地的游客多5.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解题提示】城市中的商业中心布局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交通通达度,二是接近消费人群。【解析】3选D,4选B,5选A。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第4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度好。第5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10·长春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图中居民点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是河流。第2题,在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交通优势,因而最容易发展成城市。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商业网点的形式和布局趋向有较大差异。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网点,如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等,不再布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而是建立在城市边缘交通优越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有( )
①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②城市快速道路网的形成
③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缺乏停车场
④城市边缘环境优美
⑤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4.在我国一些村镇地区,为满足购物需求形成周期性集市,分析这些地区不能每天都有集市的根本原因( )
A.供选购的商品种类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各集镇之间的交通不便
D.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不足【解析】3选A,4选D。发达国家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中心区道路拥挤,地价昂贵,城市人口向郊外扩散,加之私人轿车的普及,造成大型市场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之处迁移。乡镇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人口稀少,购买力较低,对商品的需求数量少,不需要天天都有集市。二、非选择题(共14分)
5.读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安徽省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发生三次重大变迁,城市中心也发生三次转移。在20年代以前,阜阳市的对外交通口岸是泉河。在20年代以后,由于泉河淤塞,主要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到颍河西岸三里河一带。1958年在三里河南的颍河上修成颍河大闸,新建的工厂移到大闸以南七里湾一带。1972年从淮北市到阜阳市的铁路通车,接着阜阳到淮南市铁路建成,京九铁路南北贯通,阜阳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_________对城址选择有很大影响。 (2分)(2)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商业中心移到三里河一带,说明城市的分布向____________的位置移动。(2分)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主要的_________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河东_______区和__________区。 (3分)
(4)图中所示阜阳对外交通口岸发生三次重大变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7分)【解题提示】本题注意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阜阳市对外口岸的变化过程,并且要从图中结合各交通线路变化找出各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读图可知,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扩展的过程是①→②→③→④,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受交通运输因素的影响。
①在泉河沿岸,有便利的内河航运;②位于泉河与颍河的
交汇处,有两个方向的水运优势;③移向河流的下游,河面更宽广,水运更便利;④则是随着现代铁路的修建而出现的,更具现代特征,对交通运输要求更高的是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对外交通口岸的三次重大变迁,都与交通条件的变化有关,充分说明了不管是城市空间地域形态的变化,还是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都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
答案:(1)泉 河流 (2)交通便利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4) 第一次的原因是由于泉河淤塞。第二次的原因是在颍河上修颍河大闸,航运不便。第三次的原因是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的相继建成,火车站附近成为城市新的中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变,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影响下形成的。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上述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期
【解析】1选A,2选C。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由图中的交通方式可知,①是步行、马车时期;②是高速公路时期;③是火车时期;④是汽车时期。因而所示形态中,形成最早的应为①。 读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示意图,完成3、4题。3.2008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4.2008年,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
A.沿河流两岸分布
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
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
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解析】3选A,4选C。第3题,读图可知,2008年与1980年相比,首先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发展了立体交通。第4题,依据图例准确读图可知,新建商业中心皆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交会处,布局于城区的东部、北部和南部。5.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①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 ②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 ③有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 ④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由图可知,离城市中心越远,乘坐地铁的人分布范围越广,所以轨道交通对住宅影响的范围越大;随着郊区交通的发展,市中心人口可以较方便地向外疏散。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探究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新华网2010年5月8日消息:目前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站房建设进展顺利,计划年底进行内部装修及设备调试,为明年五月一日京沪高铁全线试运营和十月一日全线正式运营打好基础。此外通过场站一体化建设,站房和公交、长运、出租、地铁之间还能实现零距离换乘,真正方便出行旅客。其功能定位是“山东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1)现在济南市的商业中心位于济南市中心的泉城广场附近,其布局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3分)
(2)西客站核心区将成为“泉城新商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西客站核心区将成为“城市新中心”,导致济南“城市新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及其变化的影响。泉城广场为济南市的中心,这里人口流动量大,故商业发达,形成商业中心。由于京沪高铁的修建,西客站核心区的交通更为便捷,人口流量将大增,会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答案:(1)市场最优
(2)交通便捷,便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3)交通干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