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专题·迁移·发散专题一专题二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检测·发现·闯关归纳·整合·串联专题三 交通运输线、点的布局均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主要影响
(1)自然因素及其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另外,内河航运受河流落差、径流量和季节变化、沿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远洋运输线要考虑洋流的流向、大宗货物的流向及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及选址原则 [例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2年2月14日,运行了593天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迎来了第1亿名旅客。沪宁城际高铁是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它开启了“同城效应”的新纪元。材料2:如下图。(1)兴建沪宁城际高铁的主导因素是 ( )
A.政治因素 B.自然因素
C.科技因素 D.经济因素
(2)下列有关沪宁城际高铁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A.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大型化
B.方便了沪、宁两地旅客的出行
C.缩短了杭州到上海的时间
D.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沪宁城际高铁修建的区位优势条件。
(4)下列能体现长三角地区“同城效应”的叙述是(多选)( )
A.城际铁路的修建方便了区域内不同城市间市民的出行与生活
B.交通的发展便于长三角区域内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及分工
C.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D.交通的发展可促进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也会加大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解析: 第(1)题,影响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在现代交通线路的建设中,自然因素一直很重要,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第(2)题,沪宁高速城际铁路连接了上海和南京,方便了两地及沿线城市居民的出行,同时也促进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体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高速化。第(3)题,可从地形、地质、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交通的发展不但可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也会缩小区域内的经济差异。 答案: (1)D (2)BD
(3)沿途多为平原地形,便于施工;地质条件稳定;经济发达。 (4)ABC[例2] 读图,回答问题。 某海港城市要建一港口,有ABCDE五种港区方案,从影响港口建设的自然因素考虑: (1)若选择A、E方案,其有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利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可否选择B方案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方案相比较而言,选择________方案较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A、E处等深线密集、水位深,但无港湾,避风条件差。第(2)题,B处水位太浅,不利于航行和停泊。第(3)题,D处与C处水位都较深,但D处岸上地形较平坦开阔。
[答案] (1)靠海背陆,水位较深 无船舶停靠的港湾
(2)否 水深不足,不利于航行和停泊
(3)D 水深且岸上平坦开阔,有良好的航行、停泊和筑港条件,而C方案岸边无开阔的地面,筑港条件差 在交通线的规划中,一般会有好几种方案,每种方案都会有优劣,最后选定的方案,并不是每项都是最优的,而是综合考虑最优的方案。比较方案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例3] 如下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解析] 结合文字和图形材料,从建设成本、路线长短、村镇人口多少、营运维护等方面对比优劣。
[答案] 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少。
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
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
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1.交通运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交通线的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交通线的不合理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突出,而对自给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小。 (1)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因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产品最终投向市场,实现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社会化,靠的就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而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因易腐烂变质,更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山区经济的发展,交通不便是其重要的限制因素。
(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交通运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运费高低直接影响工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工厂除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外,还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和选择运费较低的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沿江、沿海各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以及交通枢纽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的冶金工业。 (2)不同的社会阶段,交通运输方式不一样,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也不一样。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工业走向分散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工厂对原料、燃料地的依赖性减弱,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布局工业及加工业;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工业生产原料、燃料的来源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使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实现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 4.交通运输对城市及其功能区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影响城市的形态及其扩展方向。城市内部交通路网密度大的地区,商业网点密集,人流物流较大,交通易拥挤,事故发生频率较大,事故监测点较多。 5.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6.交通运输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7.交通运输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影响
(1)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集聚程度高,如我国东部地区。
(2)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阻碍人口迁移的种种困难,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例4] 读下列材料及“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营运里程将超过12万km,在建设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铁路快速客运网中,高速铁路建设规模达1.6万 km。2012年,全国将有1.3万 km时速250~350 km的客运专线建成投入运营,将有800列动车组投入使用,我国将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1)下列有关对“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交通运输方式朝着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B.途经区域的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C.以快速直达为原则,只经过省会城市
D.先进的科技是影响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 (2)下列有关高速铁路建设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原—青岛高速铁路能大大加强北煤南运能力
②有利于加速都市圈融合
③在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公路运输
④有利于加快人口流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长沙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
(4)简述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1)题,“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社会经济因素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第(2)题,太原—青岛高速铁路是客运专线,与运煤无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对航空运输的冲击最大。第(3)题,交通线的建设必将促进人员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的步伐,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第(4)题,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完善路网体系、加强区域联系等角度分析。 [答案] (1)B (2)D
(3)作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原因:高速铁路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4)①缓解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的局面;②完善我国的路网体系;③大量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促进两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并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⑤有利于加快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
点击下图进入“检测·发现·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