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人教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6[1].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件 (人教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21 07: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知识点二第一节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教材新知知识点一第六章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
把握热点考向
知识点三1.人地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
采猎文明——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2.环境问题的“三”个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环境问题地区分布的“二”大特性
全球性和区域性。
4.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三”
三个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三大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崇拜自然
(1)时间: 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很弱。
(3)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 。
(4)认识: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 。
2.改造自然
(1)时间: 时期。采集渔猎较强农业文明依赖微弱(2)环境问题:环境遭到 ,地理环境恶化。
(3)特点: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 。
(4)认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 。
3.征服自然
(1)时间: 时期。
(2)环境问题:资源 和环境 逐渐从局部扩展到 。
(3)特点:人地关系全面呈现 ,人地矛盾迅速 。
(4)认识: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 。破坏短缺增强工业文明恶化萌芽全球不协调激化主宰[跟随名师·解疑难]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活学巧用·大冲关]1.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
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
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
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第(2)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工业社会生态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答案:(1)D (2)B[自读教材·抓基础]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 和 。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3)在人与环境 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物质能量废弃物相互作用2.环境问题
(1)类型及产生原因:土地资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索取超过再生速度排放超过自净能力 (2)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经演变为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地域差异:社会公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消耗资源发展人口[读图思考·拓认知] 1.教材P93图6.7
本图以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为例,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读图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
提示: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总产量。
(2)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
提示: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毁林开荒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 (3)这些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提示: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4)耕地面积扩大了,人们为什么反而越来越贫穷?
提示: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再生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 2.教材P95图6.11
(1)两类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提示: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 (2)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
提示: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跟随名师·解疑难]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活学巧用·大冲关]2.图甲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乙为“人类活动引起
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图乙(1)图甲中的景观反映了图乙中的环境问题是 (  )
A.②          B.③
C.④ D.⑤
(2)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  )
A.②③ B.①④
C.④⑤ D.②⑤
解析:图甲中的景观是北极熊站在将要融化的浮冰上,反映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图乙中①~⑤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二氧化碳增多、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和臭氧层空洞。
答案:(1)B (2)A[自读教材·抓基础] 1.概念
既满足 的需求,而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包括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
3.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当代人后代人生态经济社会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跟随名师·解疑难]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活学巧用·大冲关]3.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__持续发展,条件是________持续发展,目的是________持续发展。
(2)实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原则。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_______原则。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_________原则。
解析: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代际、人与生物、国与国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合作。
答案:(1)生态 经济 社会
(2)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教师用书独具)  [例1] (2011·天津高考)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2)学生对图中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L湖与城镇相邻,而城镇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导致L湖被污染,故A项正确;牧区、林区的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不会对湖泊带来污染; 矿区离L湖较远,不会给湖泊带来污染。第(2)题,牧区分布与交通联系不大,故A项错误;牧区分布受土壤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牧区分布与技术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牧区多分布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故D项正确。
[答案] (1)A (2)D [例2] (2012·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图1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与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3)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2列举三项。
(4)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3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省为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可从山西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旅游业对a城市发展的意义有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改善生态环境三方面。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生态城海洋资源丰富,有可利用的水资源、荒地资源,太阳能、风能也比较丰富。第(4)题,读图3可知,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太阳能资源比较贫乏;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风能资源贫乏。 [答案]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3)荒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风能、太阳能资源。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4)新加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随堂基础巩固]点击此图片进入[课时跟踪训练]点击此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