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六章课前预习
·巧设计名师课堂
·一点通设计1设计2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二节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内
容。
2.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
性。
3.能够根据生产流程图等相关材料,
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是一个 的大国,当前正肩负着提高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 的历史任务。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基数,尤其是 的人口过多。
(2)资源问题:自然资源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对自然资源 较低。发展中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低素质相对短缺利用率(3)深刻的环境危机:大气固体废弃物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农村加剧 3.行动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以及 。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总体战略行动方案循环利用 (2)手段:环境 技术。
(3)核心:提高 效益。
(4)资源利用: 方式。
(5)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6)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 。无害化生态环境友好再生资源化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 ,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2)经济效益:可以在 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作为。可持续利用技术改造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1)原理: 的观点。
(2)方式:调整原有的 ,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3)目的:形成 和 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生产结构生态上经济上 一、教材P102图6.14探究
1.酒精厂的主产品是什么?副产品又有哪些?
提示:主产品是酒精、玉米油。副产品有饲料、杂醇油、沼气等。
2.该酒精厂是如何推行清洁生产的?
提示:所有环节的“废弃物”都进入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 3.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取得了什么效果?
提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材P104图6.15探究
4.由图分析留民营村是怎样调整产业结构的?
提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 5.由图分析留民营村是怎样开展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的?
提示:农作物的秸秆和粮食加工后的米糠、皮做饲料,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做沼气的原料,沼渣和沼液养鱼、肥田,部分沼渣又可以做饲料,塘泥可以肥田。
6.由图分析其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如何?
提示: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7.据资料及图分析留民营村在开发利用新能源中主要利用了哪些新能源,分别是怎样利用的?
提示:太阳能和生物能。太阳灶、太阳能采暖房、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池。
8.据图分析生态农业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 四、热点探究
9.2012年6月13日,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公布了2012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车辆范围及补贴标准的通知,补贴对象以商用车为主。机动车运营到一定年限后,国家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强行报废制度,请思考国家采取机动车强行报废制度,除了安全因素外,还有什么环保原因?
提示:机动车老化后,对燃料的燃烧不充分,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
1.庞大的人口基数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漫画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主题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报道: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上海市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多20升,35.8%的市民不知道这一情况;9.1%的市民认为,上海有黄浦江作为水源,水费相对便宜,用水并不紧张。如果你是上海市民,你将如何评价上海地区水资源状况? [解析] 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递推关系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 (1)①全球水危机(全球水荒、全球水资源紧缺) 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剧增,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水体污染;浪费严重
(2)建立蓄水工程,调节水资源在时间上的不均衡;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3)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要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1.2011年6月1日至3日,以“共同创造中日绿色未来”为目标
的“2011年中日绿色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第(1)题,我国由于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目前尚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第(2)题,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以及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所决定的。第(3)题,当前我国的人口压力主要表现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净增长,就业人口压力大;农业资源日趋紧张,但尚未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答案:(1)C (2)B (3)D 1.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差异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例2] (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第(1)题,利用秸秆作为原料制沼气,能提供生活能源,同时,沼渣可以作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第(2)题,在农田中大面积焚烧秸秆,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引起大气污染。
[答案] (1)D (2)A2.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
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完成(1)~(3)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 (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地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解析:本题组考查清洁生产的环节。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产业链中a、b、c环节代表的企业类型。从产业链中a与建材厂的关系知,建材厂既利用了 a 的物质能量,又利用了其副产品或废弃物,可推断a是电厂;b是盐场,利用太阳能晒盐,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可以被盐场利用;c是化工厂,利用电厂的电能及盐场废弃的浓盐水。第(2)题,通过上题判断结合图示可知,A选项中发电厂的废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废渣被建材厂利用,但废气没有被有效利用;图中制盐的副产品被化工厂利用;从图示可知建材厂没有利用盐场的废弃物;化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产业链之外,没有得到利用。第(3)题,选项中只有冀东临海,有条件建设海水淡化站、盐场等。
答案:(1)C (2)B (3)C
点击下图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