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1)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19 19:35:55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1)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温州期中) 2020 年 4 月 10 日凌晨,火星、木星、土星等三颗行星在天空以“等距”方式排列成一条直线,
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完成下列小题。
(1)产生此次天文奇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行星自转 D.行星公转
(2)照片背景中的天体“亮晶晶”,其类型大多属于 (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答案】(1)D
(2)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分析】(1)火星、木星、土星和地球等行星公转周期不同,导致从地球上观测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的位置会有明显的变化。火星、木星、土星等三颗行星在天空以“等距”方式排列成一条直线,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这是因为火星、木星、土星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位置出现特殊组合特征,因此产生此次天文奇观的原因是行星公转;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与地球自转、行星自转关系不大。这一天文奇观不只是与地球公转有关,D符合题意。
(2)由于银河系中恒星数量多,且恒星体积质量大,自射发光,因此照片背景中的天体“亮晶晶”,其类型大多属于恒星;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很少,人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不呈“亮晶晶”状态;受体积质量影响,太阳系中能肉眼观测到的行星数量少,其它恒星系统中的行星我们更无法看到;人们用肉眼能观测的卫星很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宇宙的物质组成
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2020·嘉兴模拟)某同学在晚上 22 时,观测到正南天空中耀眼的天狼星,该同学想在第 3 天仍在正南天空观测到天狼星的时间为(  )
A.22:00 B.22:12 C.21:52 D.21:48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天狼星是恒星,两次上中天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因此某同学在晚上 22 时,观测到正南天空中耀眼的天狼星,该同学想在第 3 天仍在正南天空观测到天狼星的时间(两个恒星日时间间隔)为22时前8分钟。即21:52分。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而太阳日是24小时。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大约4分钟。恒星日的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3.(2020高一上·张家界期末)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张家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有极夜现象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据数九歌谣推断,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塔里木河流域
【答案】(1)D
(2)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数九是从冬至日开始的,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过近日点后,速度变慢,所以数九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错。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与张家界的纬度差,越来越小,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错,D对。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 此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有极昼,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没有极夜现象,C错。故答案为:D。(2)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共九九八十一天,由此推算,当地结束数九的日期约3月12日。由题中“五九、六九看杨柳”可知该地的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民间认为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即3月中旬春天已经到来,由此判断该地应为中纬度暖温带地区,由此推断这是黄河流域的民俗,选项B符合题意。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荒漠,排除D。数九歌中“三九四九冰上走”可知,该地区应该有结冰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没有结冰期,A、C错。故答案为:B。
【点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因此由春分日到夏至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由冬至日到下一年的春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4.(2020高一上·常德期末)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下题。
A,B,C,D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此时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图中A点夏至日最靠近远日点,因此公转速度最慢。故答案为:A。
【点评】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5.(2020高一上·内蒙古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一中期末考试这天,地球所处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一中期末考试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1)B
(2)D
(3)B
(4)D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候速度最快,在远日点时候速度最慢,②为冬至日,12月22日最接近近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②,B项正确。故答案为:B。(2)据图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④为北半球夏至日;①为秋分日,②为冬至日,③为春分日;故D项正确。(3)一中期末考试的时间是1月,再根据图中各点的位置关系可以推断,地球所处的位置为下图中的②③之间,故答案为:B。(4)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一中期末考试的时间是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答案为:D。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6.(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二十四节气中与近日点的时间最临近的是(  )
A.小寒 B.春分 C.大暑 D.立秋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近日点为1月初,二十四节气将一年分为24段,大约为15天。小寒约为1月7日左右。A对,故本题选A。
【点评】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7.(2020高一上·汉中期末)地球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与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的人造卫星,它的轨道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绕地球的公转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线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地球同步人造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为1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距离地面大约35,786 km,距离地心大约 42,164km 。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信、气象、导航以及军事情报搜集等。
8.(2020高一上·那曲期末) 2019年10月1日上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阅兵式开幕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附近,③位于冬至附近。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因此④位于春分附近,②位于秋分附近。阅兵开幕式为2019年10月1日上午,处于秋分至冬至之间,因此地球运动的轨迹在图中的②-③之间,故答案为:B。(2)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为7月初。图中①②③④中靠近近日点的为③冬至日附近,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公转轨道和速度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9.(2020高一上·日喀则期末)12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南半球 远日点附近 B.北半球 近日点附近
C.南半球 近日点附近 D.北半球 远日点附近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解:12月16日接近冬至,冬至时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此时距1月初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太阳正在接近近日点。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0.(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解: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也与地球长期不停自转有关,ABD排除;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1.(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
D.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A错。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B对。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恒星年,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C错。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交替周期是24小时,D错。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2.(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方时差
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昼夜更替;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解:地球自转会产生地方时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②③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故①错误;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原因是地球是个球体,故④错误;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不是昼夜现象,故⑤错误。所以选B。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纬度和地势。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处于同纬度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赤道处线速度最大,为1670km/h,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13.(2020·黄浦模拟)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到达远日点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
B.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均为 15°/小时
C.地球围绕地轴自转
D.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 23°26′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地球到达远日点为7月初,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A错误。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为15°/h,B错误。地球围绕地轴自转,C正确。地轴与黄道面交角为66°34′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4秒,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14.(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答案】(1)A
(2)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图示区域线速度数值范围在1460千米/小时-1500千米/小时,说明该区域可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A符合题意。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高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由图可知,图中R、T位于同一纬度,R比同纬度的T处线速度小,说明该地海拔较低,地形类型应为海拔较低的盆地或洼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图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15.(2019高一上·黄陵期末)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角β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
(2)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3)如下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A
(3)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A、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约为23°26′,故A不符合题意;
B、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在图中应该为角β,故B不符合题意;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是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故C不符合题意;
D、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也就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大小就等于回归线的度数,故D正确。
(2)A、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故A正确;
B、长江口河道右偏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地方时差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3)由图可知,①③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①运动方向向左偏,故①错误,③运动方向向右偏,故③正确;②④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②运动方向向左偏转,故②正确,④运动方向向右偏转,故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1)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继而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3)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使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16.(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AB两图是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B错误;CD为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CD正确。故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B。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7.(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蚌埠与哈尔滨两地(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蚌埠小于哈尔滨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哈尔滨小于蚌埠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是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点逐渐递减,安徽蚌埠纬度低于哈尔滨,因此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哈尔滨小于蚌埠,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等,均为15度/小时;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8.(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珠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
A.白昼略长 B.黑夜略长
C.自转线速度略少 D.自转角速度小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珠峰较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故日出略早,日落略晚;则昼长略长;而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则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略大,故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昼长和夜长时间相同;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19.(2019高一上·番禺期中)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的正西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A选项图中的中心标注的是南极,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两者矛盾;B选项图中的中心标注的是北极,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两者矛盾;C选项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应该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图中经度分布,西经度向东是减少的,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与标注地球自转方向一致;D选项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应该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图中经度分布,西经度向东是减少的,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二者矛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20.(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下图为美国某少年在山区拍摄的恒星的运动轨迹长时间曝光照片,显示了恒星似乎都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恒星沿轨迹运动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4时 B.23时56分4秒
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星是所有恒星的中心
B.图中恒星绕地球做公转运动
C.图中恒星均位于太阳系内
D.图中恒星运动轨迹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该图反映了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为23时56分4秒,B对;24时为昼夜更替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为太阳直射点一个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为一个恒星年,ACD不对。
故答案为B。(2)地球地轴北极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因此站在地球上拍摄显示恒星围绕北极星运动,但是不能说北极星是所有恒星的中心,A不对;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为卫星,B不对;图中恒星可能有位于太阳系的,也有太阳系之外的,C不对;图中所拍摄的恒星运动轨迹是站在地球上拍摄的,反映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对。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1)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温州期中) 2020 年 4 月 10 日凌晨,火星、木星、土星等三颗行星在天空以“等距”方式排列成一条直线,
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完成下列小题。
(1)产生此次天文奇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行星自转 D.行星公转
(2)照片背景中的天体“亮晶晶”,其类型大多属于 (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2.(2020·嘉兴模拟)某同学在晚上 22 时,观测到正南天空中耀眼的天狼星,该同学想在第 3 天仍在正南天空观测到天狼星的时间为(  )
A.22:00 B.22:12 C.21:52 D.21:48
3.(2020高一上·张家界期末)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张家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有极夜现象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据数九歌谣推断,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塔里木河流域
4.(2020高一上·常德期末)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回答下题。
A,B,C,D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A B.B C.C D.D
5.(2020高一上·内蒙古期末)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一中期末考试这天,地球所处的位置为下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一中期末考试这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6.(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二十四节气中与近日点的时间最临近的是(  )
A.小寒 B.春分 C.大暑 D.立秋
7.(2020高一上·汉中期末)地球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地球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与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8.(2020高一上·那曲期末) 2019年10月1日上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阅兵式开幕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2020高一上·日喀则期末)12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 南半球 远日点附近 B.北半球 近日点附近
C.南半球 近日点附近 D.北半球 远日点附近
10.(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11.(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
D.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
12.(2020高一上·林芝期末)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地方时差
③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
④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⑤产生了昼夜现象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2020·黄浦模拟)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到达远日点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
B.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均为 15°/小时
C.地球围绕地轴自转
D.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为 23°26′
14.(2019高一上·南宁月考)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15.(2019高一上·黄陵期末)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角β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
(2)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3)如下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17.(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蚌埠与哈尔滨两地(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蚌埠小于哈尔滨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哈尔滨小于蚌埠
18.(2019高一上·蚌埠期中)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珠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
A.白昼略长 B.黑夜略长
C.自转线速度略少 D.自转角速度小
19.(2019高一上·番禺期中)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0.(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下图为美国某少年在山区拍摄的恒星的运动轨迹长时间曝光照片,显示了恒星似乎都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恒星沿轨迹运动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4时 B.23时56分4秒
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星是所有恒星的中心
B.图中恒星绕地球做公转运动
C.图中恒星均位于太阳系内
D.图中恒星运动轨迹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B
【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
【解析】【分析】(1)火星、木星、土星和地球等行星公转周期不同,导致从地球上观测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的位置会有明显的变化。火星、木星、土星等三颗行星在天空以“等距”方式排列成一条直线,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这是因为火星、木星、土星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位置出现特殊组合特征,因此产生此次天文奇观的原因是行星公转;出现“三星欢聚”天文奇观,与地球自转、行星自转关系不大。这一天文奇观不只是与地球公转有关,D符合题意。
(2)由于银河系中恒星数量多,且恒星体积质量大,自射发光,因此照片背景中的天体“亮晶晶”,其类型大多属于恒星;星云是由尘埃和气体等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发出的可见光很少,人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不呈“亮晶晶”状态;受体积质量影响,太阳系中能肉眼观测到的行星数量少,其它恒星系统中的行星我们更无法看到;人们用肉眼能观测的卫星很少。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B
【点评】(1)宇宙的物质组成
宇宙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天狼星是恒星,两次上中天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因此某同学在晚上 22 时,观测到正南天空中耀眼的天狼星,该同学想在第 3 天仍在正南天空观测到天狼星的时间(两个恒星日时间间隔)为22时前8分钟。即21:52分。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而太阳日是24小时。太阳日比恒星日长大约4分钟。恒星日的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3.【答案】(1)D
(2)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数九是从冬至日开始的,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过近日点后,速度变慢,所以数九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错。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与张家界的纬度差,越来越小,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错,D对。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 此时南极圈及以南地区有极昼,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没有极夜现象,C错。故答案为:D。(2)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共九九八十一天,由此推算,当地结束数九的日期约3月12日。由题中“五九、六九看杨柳”可知该地的代表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民间认为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即3月中旬春天已经到来,由此判断该地应为中纬度暖温带地区,由此推断这是黄河流域的民俗,选项B符合题意。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荒漠,排除D。数九歌中“三九四九冰上走”可知,该地区应该有结冰期,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没有结冰期,A、C错。故答案为:B。
【点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因此由春分日到夏至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由冬至日到下一年的春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4.【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此时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公转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图中A点夏至日最靠近远日点,因此公转速度最慢。故答案为:A。
【点评】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5.【答案】(1)B
(2)D
(3)B
(4)D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候速度最快,在远日点时候速度最慢,②为冬至日,12月22日最接近近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②,B项正确。故答案为:B。(2)据图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④为北半球夏至日;①为秋分日,②为冬至日,③为春分日;故D项正确。(3)一中期末考试的时间是1月,再根据图中各点的位置关系可以推断,地球所处的位置为下图中的②③之间,故答案为:B。(4)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一中期末考试的时间是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答案为:D。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6.【答案】A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近日点为1月初,二十四节气将一年分为24段,大约为15天。小寒约为1月7日左右。A对,故本题选A。
【点评】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又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如果八节中再选重点,则是夏至和冬至这“二至”。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而夏至刚好相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7.【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自西向东运行的人造卫星,它的轨道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绕地球的公转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线速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地球同步人造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为1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距离地面大约35,786 km,距离地心大约 42,164km 。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信、气象、导航以及军事情报搜集等。
8.【答案】(1)B
(2)C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附近,③位于冬至附近。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因此④位于春分附近,②位于秋分附近。阅兵开幕式为2019年10月1日上午,处于秋分至冬至之间,因此地球运动的轨迹在图中的②-③之间,故答案为:B。(2)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为7月初。图中①②③④中靠近近日点的为③冬至日附近,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公转轨道和速度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9.【答案】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解:12月16日接近冬至,冬至时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此时距1月初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太阳正在接近近日点。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0.【答案】C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解: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等地理意义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也与地球长期不停自转有关,ABD排除;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1.【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A错。在远日点处,地球公转速度最慢,B对。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恒星年,所需要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C错。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交替周期是24小时,D错。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2.【答案】B
【知识点】昼夜更替;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地表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解析】【分析】解:地球自转会产生地方时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②③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故①错误;使地球被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原因是地球是个球体,故④错误;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不是昼夜现象,故⑤错误。所以选B。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纬度和地势。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处于同纬度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赤道处线速度最大,为1670km/h,南北纬60°处自转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
13.【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地球到达远日点为7月初,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A错误。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均为15°/h,B错误。地球围绕地轴自转,C正确。地轴与黄道面交角为66°34′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4秒,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14.【答案】(1)A
(2)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图示区域线速度数值范围在1460千米/小时-1500千米/小时,说明该区域可能位于南半球低纬度。A符合题意。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高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由图可知,图中R、T位于同一纬度,R比同纬度的T处线速度小,说明该地海拔较低,地形类型应为海拔较低的盆地或洼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图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15.【答案】(1)D
(2)A
(3)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A、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约为23°26′,故A不符合题意;
B、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在图中应该为角β,故B不符合题意;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是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故C不符合题意;
D、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也就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大小就等于回归线的度数,故D正确。
(2)A、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故A正确;
B、长江口河道右偏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地方时差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3)由图可知,①③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①运动方向向左偏,故①错误,③运动方向向右偏,故③正确;②④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②运动方向向左偏转,故②正确,④运动方向向右偏转,故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1)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存在,形成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继而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3)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使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16.【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AB两图是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A正确,B错误;CD为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CD正确。故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B。
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7.【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是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点逐渐递减,安徽蚌埠纬度低于哈尔滨,因此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哈尔滨小于蚌埠,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处处相等,均为15度/小时;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8.【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珠峰较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故日出略早,日落略晚;则昼长略长;而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则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略大,故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昼长和夜长时间相同;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19.【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的正西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A选项图中的中心标注的是南极,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两者矛盾;B选项图中的中心标注的是北极,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两者矛盾;C选项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应该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图中经度分布,西经度向东是减少的,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与标注地球自转方向一致;D选项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应该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根据图中经度分布,西经度向东是减少的,可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二者矛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20.【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该图反映了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为23时56分4秒,B对;24时为昼夜更替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为太阳直射点一个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为一个恒星年,ACD不对。
故答案为B。(2)地球地轴北极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因此站在地球上拍摄显示恒星围绕北极星运动,但是不能说北极星是所有恒星的中心,A不对;恒星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围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为卫星,B不对;图中恒星可能有位于太阳系的,也有太阳系之外的,C不对;图中所拍摄的恒星运动轨迹是站在地球上拍摄的,反映地球的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对。
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