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7 18: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处于水平平稳,经过一段时间后,杠杆将(  )
A.杠杆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B.杠杆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杠杆还是处于水平平稳
D.无法判断
2.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铁片,经观察铁片上无任何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FeSO4,可能含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含Cu,可能含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B.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溶液质量都变大,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
D.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
5.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CaO B.CO2 C.NaOH D.H2SO4
6.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可燃冰
7.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先在瓶中加入某液体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红,物质X可能是(  )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浓硫酸
8.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9.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OH Na2SO4 NH4Cl
B.NaHCO3 H2SO4 NaCl
C.Na2SO4 FeCl3 KCl
D.HCl KNO3 K2SO4
1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Cl、NaOH B.KOH、Na2CO3、HCl
C.KNO3、NaOH、FeCl3 D.AgNO3、BaCl2、HNO3
12.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一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金属和酸 B.盐和碱 C.盐和酸 D.酸和碱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4.(1)用化学用语填空。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治疗胃酸过多的碱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2)填空: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不变”),烧过的菜汤第二次回锅加热后,虽然没有再加食盐,感觉比原来的咸,解释其原因   。
15.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   B(填“<”“>”或“=”,下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质量分数为B,则A   B.
16.电镀前常用盐酸洗去镀件表面的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   ,
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一般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小何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了加入指示剂.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   .
【猜想与假设】所得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还可能显   性.
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要对所得溶液进行沉淀处理,小何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镁至不在产生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与分析】小何从烧杯中取了部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溶液显中性的结论.小张认为小何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小张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张取试管中的溶液做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A.取样,滴加硫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B.取样,加入锌粒.观察现象
C.取样,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D.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交流拓展】第二天,小明也做同样的实验.当他向氢氧化钠溶液加稀盐酸时,发现溶液有气泡冒出,请你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8.实验室里同学们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搜集证据】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观察到(1)   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2)   .
【提出问题】最终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硫酸钠; 乙同学猜想: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评价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3)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4)   .
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少量铁粉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5)   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6)   (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处于水平平稳,经过一段时间后,杠杆将(  )
A.杠杆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B.杠杆右端上升,左端下降
C.杠杆还是处于水平平稳
D.无法判断
【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
【解答】解: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质量增加,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了解浓硫酸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铁片,经观察铁片上无任何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FeSO4,可能含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含Cu,可能含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向滤液中加入铁片,铁片上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无硫酸和硫酸铜,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氧化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观察选项,只有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3.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已有的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质HCl减少,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浓盐酸的挥发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B.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溶液质量都变大,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
D.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依次分析即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解答】解:A、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B、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错误;
C、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错误;
D、溶液质量前者变大,后者变小,溶液质量分数都变小,正确;
故选:D。
5.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CaO B.CO2 C.NaOH D.H2SO4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给出的反应,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解:碱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X属于酸类物质,分析选项,硫酸属于酸,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的性质进行.
6.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物质,并进行了分类.下列各组内物质表示同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可燃冰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该选项组内物质表示的是同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该选项组内物质表示的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该选项组内物质表示的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该选项组内物质表示的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盐的名称与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先在瓶中加入某液体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红,物质X可能是(  )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浓硫酸
【分析】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红,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X具有挥发性,且水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C、浓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能使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变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物质X具备的条件(具有挥发性,且水溶液显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酸性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B、Al(OH)3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为:原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pH值等于7;再滴入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由于氢氧化钠减少,所以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中和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等于7;再滴加稀盐酸,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故A图象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OH Na2SO4 NH4Cl
B.NaHCO3 H2SO4 NaCl
C.Na2SO4 FeCl3 KCl
D.HCl KNO3 K2SO4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H4Cl与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氨气、水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NaHCO3与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三种物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FeCl3的水溶液显黄色,故选项错误。
D、三种物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Cl、NaOH B.KOH、Na2CO3、HCl
C.KNO3、NaOH、FeCl3 D.AgNO3、BaCl2、HNO3
【分析】A、根据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进行分析,
C、根据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硝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选项中的三种之间不会反应,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A正确,
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共存,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也不共存,故B错误,
C、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共存,FeCl3+3NaOH=Fe(OH)3↓+3NaCl,故C错误,
D、银离子和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不溶于硝酸,2AgNO3+BaCl2=2AgCl↓+Ba(NO3)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若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则不能共存.
12.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结合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A、由图示知,反应物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B、由图示知,反应物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新的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故选项正确。
C、由图示知,反应物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两种单质,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D、由图示知,反应物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一定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金属和酸 B.盐和碱 C.盐和酸 D.酸和碱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再就是反应物若是碱和盐、盐和盐,反应物还必须溶于水。
【解答】解: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而盐和碱、盐和酸、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后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4.(1)用化学用语填空。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 CuSO4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a(OH)2 ;治疗胃酸过多的碱 Al(OH)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2)填空: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 乳化原理 。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烧过的菜汤第二次回锅加热后,虽然没有再加食盐,感觉比原来的咸,解释其原因 二次加热过程中,水分丧失一部分,所以会咸 。
【分析】(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药品是硫酸铜和生石灰;消石灰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治疗胃酸过多的碱是氢氧化铝;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2)依据乳化原理解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解答】(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药品是硫酸铜和生石灰,故所用的盐是硫酸铜;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治疗胃酸过多的碱是氢氧化铝;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2)依据洗涤剂的乳化原理,具体而言,主要是借助乳化剂,一般它是两亲分子(既亲水又亲油),乳化剂的亲油端可以将衣服上的油污包裹在里面,亲水端露在外面.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被乳化剂包裹的一个个“衣服上的油污”便可以分散到水中,被洗涤下来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溶液质量增加,由于溶质硫酸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烧过的菜汤第二次回锅加热后,虽然没有再加食盐,感觉比原来的咸,是因为二次加热过程中,水分丧失一部分,所以会咸。
故答案为:(1)CuSO4;Ca(OH)2;Al(OH)3;CH4
(2)乳化原理;减小;二次加热过程中,水分丧失一部分,所以会咸。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用语和化学原理的认识,难度系数不大。
15.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 > B(填“<”“>”或“=”,下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质量分数为B,则A > B.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解决此题.
【解答】解: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溶质,故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吸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主要考查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要掌握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6.电镀前常用盐酸洗去镀件表面的铁锈,其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 3HCl+Al(OH)3=AlCl3+3H2O 。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一般用稀盐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2HCl+Mg(OH)2=MgCl2+2H2O , CaCO3+2HCl=CaCl2+H2O+CO2↑ 。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碳酸盐遇酸化气。
【解答】解: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填:3HCl+Al(OH)3═AlCl3+3H2O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填:2HCl+Mg(OH)2═MgCl2+2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小何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了加入指示剂.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
【猜想与假设】所得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还可能显 中 性.
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 OH﹣  (填写离子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要对所得溶液进行沉淀处理,小何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镁至不在产生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l2+2NaOH=Mg(OH)2↓+2NaCl .
【实验与分析】小何从烧杯中取了部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溶液显中性的结论.小张认为小何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小张的理由是 盐酸过量时,试液也不变色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张取试管中的溶液做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BD .(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A.取样,滴加硫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B.取样,加入锌粒.观察现象
C.取样,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D.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交流拓展】第二天,小明也做同样的实验.当他向氢氧化钠溶液加稀盐酸时,发现溶液有气泡冒出,请你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一些话就可以判断出实验探究的问题,溶液的酸碱性有三种情况:酸性、碱性、中性,显碱性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避免碱性溶液污染,主要是把氢氧根离子沉淀出来即可,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液不变色,说明该溶液可能显中性或酸性,再通过加试剂看是否含有酸就可以了,第二天,小明再做同样的实验时一部分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再考虑冒气泡的原因.
【解答】解:【提出问题】根据“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这一句话可判断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如果滴加的盐酸量少,溶液显碱性,如果滴加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如果加入的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有这三种情况;
因为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所以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就是将氢氧根离子沉淀出来,加入氯化镁,氢氧化镁属于沉淀,并且氯化镁过量也不会污染环境,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与分析】由于酸性溶液、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液不变色,不一定显中性,也有可能显酸性;由于如果溶液显中性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如果显酸性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盐酸,所以关键看是否含有盐酸就可以判断溶液是显中性还是酸性了,加入锌粒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盐酸,溶液显酸性,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溶液显中性;也可以加入碱,若是中性,酚酞马上变红,若含有盐酸则先中和盐酸,后变红;
【交流拓展】第二天,小明再做同样的实验时一部分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所以加入盐酸有气泡说明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中,OH﹣,MgCl2+2NaOH=Mg(OH)2↓+2NaCl;
【实验与分析】盐酸过量时,试液也不变色;BD;
【交流拓展】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滴加酚酞后不变色,误认为显中性,如果盐酸过量滴加酚酞也不显色,做这类题还要审好了题,有些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例如本题中的探究问题.
四.解答题(共1题)
18.实验室里同学们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活动】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
【搜集证据】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观察到(1) 红色液体变成无色 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解释与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滴入稀硫酸后产生现象的原因(2) 2NaOH+H2SO4=Na2SO4+2H2O .
【提出问题】最终烧杯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硫酸钠; 乙同学猜想: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评价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3)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4) 烧杯中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证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所以乙同学的结论错误 .
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少量铁粉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5) 黑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6) Na2SO4和H2SO4 (填化学式).
【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变成了无色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5)根据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6)根据题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搜集证据】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观察到红色液体变成无色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解释与结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评价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烧杯中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证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所以乙同学的结论错误;
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实验如下:取少量铁粉加入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现象,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溶液中的溶质应为:Na2SO4 和H2SO4.
故答案为:(1)红色液体变成无色;
(2)2NaOH+H2SO4=Na2SO4+2H2O;
(3)错误;
(4)烧杯中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证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所以乙同学的结论错误;
(5)黑色固体减少,固体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6)Na2SO4 和H2SO4.
【点评】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6 8:03:50;用户:15877047552;邮箱:15877047552;学号:38945411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