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植物的茎与物质吸收
一、选择题
1.把带叶的冬青枝条插到红墨水中,并放到温暖有光的地方,当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洗掉枝条表面的红墨水,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B.导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C.筛管,功能是运输水及无机盐 D.筛管,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2.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3.进行压条时,预先将要埋入土中的枝条中部的树皮剥下去半圈,其目的是( )
A.刺激枝条生长 B.刺激枝条发芽 C.截留水和无机盐 D.截留有机物,促进枝条生长
4.如图,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分别在枝条的a、b处把茎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
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B.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C.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5.如图为茎输导功能的示意图,①~④所示箭头能正确代表物质运输方向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是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主干被环状剥皮后,植物死亡的过程,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叶细胞枯死 ②根细胞死亡 ③水分运送受阻 ④养分运输受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7.取一段带叶的杨树枝条,将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枝条,进行纵切.发现变红的部位是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韧皮部和木质部
8.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9.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B.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由根尖成熟区吸收
C.植物的茎都能逐年加粗 D.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钙的无机盐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一般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构成
B.植物根尖的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包括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
C.植物枝芽由位于顶端的分生组织、幼叶、芽轴和芽原基等部分构成
D.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11.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
A.便于记忆树龄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时的侵蚀作用
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性变化
12.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 )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纤维较多 C.韧皮部发达 D.树皮较厚
13.在路上,有时会看到给移栽的树木“挂盐水”。“挂盐水”的目的是为了给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等,其方式如图所示,利于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树的其他部位。由此可推断出“盐水”应注射到( )
A.保护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输导组织
14.嫁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 )。
A.砧木的树皮上要割出T型口 B.接穗横切口要扎好
C.接穗和砧木要粗细一致 D.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15.移栽树木过程中,为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工人通常会采取如图的方法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在给移栽植物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的部分是( )
A.茎中央的髓处
B.韧皮部的筛管处
C.木质部的导管处
D.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形成层处
16.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茎制造,经导管运输 B.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经筛管运输 D.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17.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环剥1cm左右宽的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以清除筛管,然后用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
A.环剥口的上侧长出枝瘤
B.环剥口的下侧长出枝瘤
C.环剥口的上、下侧都会长出枝瘤
D.被环剥的树枝死亡
18.邻家枣树长的很茂盛,但结枣很少,农技师将树皮环隔了半周,第二年,枣树上结满果实,关于其中的奥秘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隔断了树皮中的导管 B.割断了树皮中的筛管
C.割断了树皮中的形成层 D.割断了树皮中的导管和筛管
二、简答题
19.小科同学利用绿豆幼苗探究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及运输。将一株健康绿豆幼苗的根浸泡在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去浮色,进行观察。
(1)如图甲所示为取绿豆幼苗的根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到的图像。该部位为根尖的______区。
(2)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豆幼苗的茎,如图乙所示,可见茎中①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被染红。再观察绿豆幼苗的叶时,发现叶脉被染红。上述实验可知这些结构中输导组织是连通的,由此可见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探究题
20.小江对滴水观音(又名“海芋”)叶尖滴水现象进行了探究。
(1)是不是它的叶片没有气孔?小江制作了海芋叶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图甲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发现叶表皮上有大量气孔,即它可以通过气孔蒸腾水分,滴水现象另有原因。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圈环状叶脉(如图乙),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3)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 (填结构名称)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 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木本植物的茎结构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
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的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有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把带叶的枝条插到红墨水中,放到温暖有阳光的地方,等叶脉变得微红时,取出枝条,用清水冲干净,用刀片横切茎,看到许多红色小圆点,这些小圆点存在于木质部的导管中。
故选B。
【点睛】
解题关键: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2.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的导管中。
考点: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D
【解析】
【分析】
成株压条率高,但繁殖系数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难,或要繁殖较大的新株时采用。
【详解】
压条与嫁接不同,枝条保持原样,即不脱离母株,将其一部分埋于土中,要预先把枝条埋进土里的部分划破树皮,树皮中有韧皮部,其中内有筛管,筛管可以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这样有利于截留有机物,促进枝条生长,D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茎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4.A
【解析】
【分析】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的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的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
【详解】
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的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果实。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的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向下运输到甲果实,导管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果实,因此甲果实能得到有机养料和水生长良好。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乙果实,因此乙果实不能得到有机养料停止生长。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功能和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5.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及有机物的运输。可结合植物体内导管与筛管的分布图进行记忆。
【详解】
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而筛管位于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是活细胞。所以①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6.D
【解析】
【分析】
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详解】
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导管是位于木质部中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如果对木本茎的主干进行环割,位于韧皮部的筛管被切断,叶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根细胞缺少有机物将死亡,根细胞死亡后,导致水分吸收和运输受阻,最后叶片细胞得不到水分也将枯死。
故选:D。
【点睛】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7.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据此解答.
解:AD、韧皮部内有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而题干中是运输水分,故A错误;
B、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没有导管,不能运输水分,故B错误;
C、维管束的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因此可以看到变红的部位是木质部.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
8.D
【解析】
【详解】
据图所示:1属于髓,储存着营养物质,2属于木质部,3属于形成层,4属于树皮的内侧部的韧皮部,5属于树皮。1属于髓,由薄壁细胞构成,储存着营养物质,A错误;5属于树皮,其内侧是韧皮部,B错误;3属于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C错误;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木质部,这部分不能增粗的原因是形成层受到破坏,不能由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9.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植物的芽有花芽,叶芽和混合芽,花芽发育成花,叶芽发育成叶,混合芽既发育成花又发育成叶,选项A不正确。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选项B正确。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分裂新细胞,使茎不断增粗,但是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不能逐年加粗,选项C不正确。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有多氮、磷和钾较多的无机盐,以及含铜、铁等含量较少的无机盐,选项D不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芽、根尖、茎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需要细心分析,掌握基本的知识。属于理解层次。
10.B
【解析】
【分析】
(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3)按照芽将来发育结果的不同可以把芽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考查的是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4)如图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
A、木质茎结构如图:
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A正确;
B、根尖的结构,如图:
在根尖的结构中,从尖端向上的结构依次为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B错误;
C、枝芽的结构和作用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枝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生长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生长点和叶原基属于分生组织。C正确;
D、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和水分散失的门户,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主要通过气孔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光合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产生氧气,所以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茎的生长和年轮的形成、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解答此题要正确认识生物体的结构。
11.D
【解析】
【分析】
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
【详解】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由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这种年轮在针叶树中最显著,在大多数温带落叶树中不明显,而许多热带树中则根本没有,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理解当温度、水分、阳光等外界环境因素较适合树木生长时,细胞生长快,形体大,该部分年轮就较疏松,颜色浅,反之年轮密,颜色深。
12.A
【解析】
【分析】
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详解】
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拨起,而树干却折不断,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木质部的特点。
13.D
【解析】
【分析】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
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都属于输导组织。所以,绿化树“挂盐水”,补充水和无机盐,由此可推断出“盐水”应注射到的输导组织。
故选:D。
【点睛】
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
14.D
【解析】
【详解】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D正确。
15.C
【解析】
【分析】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详解】
据分析可见:木质部中的导管承担了向上传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并且所传导的无机盐浓度可以很高。给植物打针输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针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因此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木质部(导管)。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木质茎的结构及功能。
16.C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导管是植物木质部内输导有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详解】
叶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甜橙很甜,它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植物叶和茎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7.A
【解析】
【分析】
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 导管与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详解】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而木质部没有受损,导管仍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枝条上部仍然能获得足够的水分,枝条上部仍然可以存活,经过一段时间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了瘤状物,故A符合题意。
【点睛】
分清两种管道 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 导管与筛管.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详解】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农技师将树皮环隔了半周,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一部分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的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提高产量,所以,第二年,枣树上结满果实。
【点睛】
分清植物体中两种运输物质的管道 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功能及区别.
19. 根毛 导管
【解析】
【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详解】
(1)视野中可观察到大量被染成红色的根毛细胞,由于根毛区有大量根毛,可判定此区域为根尖的根毛区。
(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进一步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豆幼苗的茎,可见茎中①导管被染红,是绿豆幼苗茎中运输红墨水的通道。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及运输。
20.(1)③②①④ (3)导管 适应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②是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③是对光,④是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据此解答.
【详解】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故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 ;
(2)是不是它的叶片有特殊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叶片,发现叶片边缘有两圆环状叶脉(如图2),其它叶脉与环状叶脉相连;
(3)是不是环状叶脉把水汇集到叶尖后滴出的呢?进一步实验,发现海芋叶尖处有空腔,环状叶脉中的导管与叶尖空腔相通,从而把水输送到叶尖处滴出.可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适应的.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 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