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不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2.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1.小组: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组1个。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乐迪今天接到了一个派送任务,他要把四种物体送到台湾一名叫莉莉的女孩家。是哪四种物体呢,课件出示。
2.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总结: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物体的形状》。
3.在乐迪准备的过程中,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这四种形状不同的物体分别装进四个同样大小的快递盒子里,怎样才能装的更多呢,让莉莉得到更多的礼物?
4.乐迪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他的好朋友超级飞侠来帮忙,今天你们就是乐迪的好朋友,你们能帮助他吗?
5.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把四种物体装进盒子的方式。
6.汇报,总结,肯定学生说出的多种装入方法。
二、探索1: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预设15分钟)
1.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肯定想亲自动手试一下。下面就请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一学用平铺一层的方法将物体装进盒子里。
学一学: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一层方法的指导。(课件出示:乒乓球、螺母平铺一层后的效果图)
分组活动:教师先讲解实验,再让学生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比一比,哪组最快,装的最多。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一次
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提问:“现在,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四种物体,每个小组平铺的结果一样吗?”“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分析乒乓球和木块的数据,学生会发现各小组数据会相同。提问“乒乓球和木块大小其实差不多,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总结:乒乓球与木块的形状不同,乒乓球平铺时中间有空隙,无法填平盒子的空间,而木块平铺后中间没有空隙,基本填平了盒子的空间。
板书:形状不同 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分析螺帽和橡皮的数据,数据可能会不同。
请两组数据不同的小组分别展示摆放的方式。
预设有的“躺着”、有的“立着”摆放。
教师总结:这两组同学平铺的方式不一样,平铺一层后的数量也不相同。
三、探索2: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预设15分钟)
1.过渡语:换一种与刚才实验中不同的平铺方法,能装得更多吗?让我们再来试试!
2.分组活动:换一种平铺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记录数据。
温馨提示:摆一摆,摆一层
写一写,写第二次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4.总结活动情况,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
5.分析:乒乓球和木块,各组的第1、2次数据都会相同
总结: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怎么摆平铺一层的数量不会有变化;
6.分析:螺母和橡皮的第1、2次数据会不同
7.总结:螺母和橡皮的侧面形状不同,“躺”着摆或“立”着摆的时候,用来平铺的那个“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摆放方式不同 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研讨、拓展(预设5分钟)
用螺母将盒子铺满后,是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跟着形状来跳舞视频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的形状
形状不同 平铺一层数量不同
摆放方式不同 平铺一层数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