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二篇》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短文二篇》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9 18: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教学课件
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
如今《中国大百科全书》有七个学科分卷,即宗教卷、中国历史卷、中国文学卷、哲学卷、美术卷、中国传统医学卷、化学卷,都设有"陶弘景"条目,足见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苏轼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_皆以文学名世,世称_______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三苏”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苏” 与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___________,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豪放
黄庭坚
“宋四家”
辛弃疾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苏轼代表作品有:
《水调歌头》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整体感知—— 我会读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hóng
xiē
陶 弘 景
晓 雾 将 歇
xiē
夕 日 欲 颓
lín
沉 鳞 竞 跃
yuè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

深入探究——文体知识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深入探究—— 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深入探究—— 疏通文意
新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精读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秀美的山川之景的?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来描绘的,先是仰视“高峰如云”,随后俯视“清流见底”,视线一转,又直视远眺“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写“晨昏”之景,“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由静到动,一句一景,井然有序。
深入探究—— 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试着总结“山川之美”美在何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色彩搭配之美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晨昏变化之美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动静相衬之美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该作何理解?
第一,“能与其奇者”表达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第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第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探究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深入探究——记承天寺夜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兴欢喜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考虑,想到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共同,一起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大概是,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作者为何要夜游承天寺?
第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
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2. 作者笔下的月夜如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月光洒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4.结合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的“闲人”之谈有何深刻含义?
一:“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二:“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答谢中书书》一文,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动静结合更添活泼之意。但在这美景之下却掩盖着作者的政治失意和归隐林泉的志趣。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之时所作。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定风波
[宋]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答谢中中书
总述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景之美
仰视 高峰入云
俯视 清澈见底
直视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晨夕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抒怀
欲界之仙都
归隐林泉
能与其奇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记承天寺夜游
起因
月色入户
经过
抒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无与为乐
怀民亦未寝
庭中积水空明
竹柏影
坦荡
豁达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从两篇文章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