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它们去哪里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本 课 简 介
1
3
实验教学设计
4
创 新 之 处
教 学 过 程
2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 谁轻谁重
3. 认识物体的形状
4. 给物体分类
5. 观察一瓶水
7. 认识一袋空气
6. 它们去哪里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说教材
学生将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体则不能溶解在水中。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水的特征,但本节课将运用不同于前几节课的做法——混合。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2.能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实验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一、播放《驮盐的驴子》视频,提出问题。驴子掉下水后,为什么觉得背上的货物变轻了?引出课题。
二、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这三种物体
三、提出改进方案(把块状红糖换成颗粒状红糖)
四、实验(观察将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以及混合液和杯底的情况。)
五、研讨:食盐和红糖真的消失了吗?
六、拓展延伸:1、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溶解现象。2、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溶解现象。3、播放彩虹摩天轮的视频。
七、总结
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三种物体
※第二部分
将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第二部分的实验:是将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充分搅拌,观察哪些物体溶解了,哪些物体没有溶解,而学生对溶解还停留在生活层面,他们知道盐放在水中会化了,小石子放在水中不会化了。但是,对于块状的红糖学生在预测的时候可能不会那么确定。
1
3
2
把物体放入水中后,静静观察一段时间后
再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后,再继续观察它们放入水中后的变化,混合液以及杯底的情况。
教学中教材在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
遇到问题:那就是块状红糖放在水中很长时间内都看不到它的明显变化,溶解时间长,不易观察,影响实验效果。
所做的处理:在教学中先采用悬置的方法,把有争议的块状放糖先放一放。先将食盐放入水中,静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充分搅拌,然后再观察。再将小石子放入水中,然后静静观察一段时间后,搅拌,再观察。
解决方法:然后重点放在块状红糖上,把块状红糖换成小颗粒状的红糖,然后把它放入水中,静静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充分搅拌,然后继续观察它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混合液以及杯底的情况
创新之处
创新之处:在溶解的实验中,用颗粒状的红糖代替了块状红糖,解决了块状红糖溶解时间长,不易观察,影响效果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当我们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