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空气污染与保护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8空气污染与保护 同步基础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10: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8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则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  )
A.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为人类提供能源 D.为人类提供食物
2.下列对塑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塑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废弃塑料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物质
C.所有塑料都容易燃烧并产生有毒气体
D.塑料给人类带来污染,因此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3.在消毒剂家族中,臭氧和过氧乙酸的贡献并驾齐驱。O3可以看成是一个O2分子携带一个O原子,利用其自身的强氧化性杀灭病菌,反应后放出无污染的O2。下列关于O3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3与O2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B.等质量的O3与O2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
C.使用时浓度大小对人体无害 D.O3遇氟氯代烷不会分解
4.2018年冬天,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汽车的尾气排放对大雾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5.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遭破坏,使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增加,地表热带范围扩大
B.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易被破坏
C.向大气中排入氟氯烃、氮氧化物等物质会破坏臭氧层
D.南极臭氧层空洞使南极冰川融化速度明显加快
6.丽水是“蓝天保卫”的主战场,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建设赖以生存的幸福大花园,下列做法值得推广的是( )
A.露天烧烤 B.就地焚烧秸秆
C.违规燃放烟花爆竹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7.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8.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天然气中也含硫元素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SO2的质量比CO2多
9.2014年3月2日起发布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连续8小时最大值)六项污染物,其中PM2.5属于(  )
A.氧化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10.化学与生活、环境与健康等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不存在缺水的情况 B.广泛使用脱硫煤,能有效防治雾霾天气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做食品保护气 D.农药本身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11.2019年11月,萧山区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下列有关雾霾说法正确的是(  )
A.雾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雾霾弥散是扩散现象引起的,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关
C.城市马路经常洒水除尘、加强周边环境的绿化无法减少雾霾天气
D.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12.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
A.冰箱中使用的含氟致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使用含硫燃料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气候变暖是导致士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3.浙江省推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处处是风景,为共建和谐美丽的家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乡村道路无烟头,改善环境状况
B.利用优质农田,建设农村小别墅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无害化处理
D.建生活污水处理池,处理生活污水
14.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下列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C.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A.用煤发电 B.焚烧秸秆
C.开发太阳能 D.燃放烟花爆竹
16.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人肺颗粒”。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出门戴防护口罩 B.开窗通风 C.减少户外活动 D.打开空气净化器
17.近几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运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
18.2020年节能减排主题“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冬天使用热空调时调高1℃ B.购买使用能效等级较高的冰箱
C.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二、简答题
19.秋冬季节雾霾天气仍旧影响杭州地区,PM2.5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1)你认为,PM2.5对人体的______影响最大(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序号填写);
①呼吸系统 ②神经系统 ③循环系统 ④泌尿系统
(2)知道了一座城市当天平均PM2.5浓度,我们就能自行计算出PM2.5的分指数。计算公式是:当天PM2.5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限制75(单位:微克/立方米)×100。
单独看PM2.5的分指数这个污染指标,我们可把每天的空气质量分六个等级:
分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0-50 I级 优
51-100 II级 良
101-150 III(1)级 轻微污染
151-200 III(2)级 轻度污染
201-300 IV(1)级和IV(2)级 中度和中度重污染
大于300 V级 重度污染
2017年3月24日PM2.5监测试报数据显示,杭州的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宁波的PM2.5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则单看PM2.5指标,杭州的空气质量级别为I级,那么宁波的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
(3)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4)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20.维持生命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发出的热量一小部分到达地球,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就像毯子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它不会像真空的世界那样有极端的温差变化.大气层的作用就像温室一样,因此有了“温室效应”一词.温室效应在20世纪越来越显著,报刊杂志上常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20世纪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甲同学对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可能关系很感兴趣,他在图书馆找到下面两幅曲线图:
甲同学从图中得出结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是由二氧化碳排放增加而引起的.
(1)曲线图中支持甲同学结论的证据是______.
(2)乙同学不同意甲的结论,他比较两张图表后认为图线的某些地方并不支持甲的结论.请举出两个不支持的例子:______.
(3)丙同学认为仅从甲收集的数据根本不足以下结论.他认为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大气层温度,如(举两例)______.所以丙同学认为必须满足______才能肯定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层温度上升之间有因果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C
6.D
7.A
8.D
9.B
10.C
11.D
12.D
13.B
14.C
15.C
16.B
17.C
18.D
19. ① II级 ③ C 减少火力发电 积极植树造林
20. 太阳辐射的强度; 其他有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 汽车的大量使用;火山喷发等; 其它影响因素不变,或者这些因素的影响被证明是可以忽略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