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中国杭州湾跨海大桥印度泰姬陵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双塔桥法国卢浮宫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打开神秘的百宝箱!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几何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下列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6.1 几何图形微型课化妆镜的镜面平静的湖面篮球的球面水桶的侧面 观察物体或情景,你看到的上面的两个面与下面的
两个面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点?合作探究共提高小试牛刀 下列各几何体由几个面组成,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注意: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数学实验站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就是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点线体面 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图形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刻画现实世界。 相传古埃及的尼罗河经常泛滥,每次洪水以后
都要重新丈量土地,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就逐渐产
生了测量土地的方法,几何学就起源于当时土地的
测量,“几何”这个翻译名词的原意就是“测地术”。了解历史长见识大家一起来分分类,看谁分得有道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各个部分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几何图形:
(点,线,面,体)各个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小试牛刀请给下列图形分类:展示你的风采!Are you ready?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读图识图长才干 运用新知我准行1、如图所示的字母是怎样形成的?2、面分 、 两种。3、只有一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可能是( )
A.圆锥 B.球 C.圆柱 D.三角形
一个长方体如图所示.
(1)它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线段)?
多少个顶点?(2)从它的表面,你观察到哪些平面图形?火眼金睛看分明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请用线连一连。发挥想象我最行“七巧板”起源于中国,19世纪开始流传到日本和欧美国家。有趣的七巧板拼图游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了解一点七巧板的知识 你能观察到哪些你熟悉的图形?奔跑的人看一看鲜 花赏一赏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1、点、线、面、体都称为几何图形。2、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3、几何图形的分类:我的收获感言!必做题:①作业本(2)6.1 几何图形
②课本P144 作业题A组、B组.
选做题:①通过网站或课外书,搜集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或更多精美的拼图。
②用两副七巧板摆出你所喜欢的图形,并给它取上
名字。一定要记得完成今天的作业哦! 谆谆教诲赠学子 学业会改变你的命运, 勤奋将加快你的成功.—— 祝你成功!Thank You!微型课设计稿:
6.1 几何图形
一、教材分析
《几何图形》是新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的第一节内容。在小学里,学生已认识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几何体,并对正方形、长方形、直线、射线、线段、点等平面图形都已有所了解,但十分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几何图形,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体验几何图形怎样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以及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通过分类以实际情境出发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关注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分类,体验在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如何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几何图形图片,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际,体现数学的生活美;通过合作探究拼七巧板,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体验在拼七巧板中获得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形成学习几何图形的积极态度以及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难点: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如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七巧板30副,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实物模型,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纸片,滴管和水、折扇、可以翻卷的便利贴,电脑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通过创设摸实物(立方体、长方体……)游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几何体,体验生活中的几何体。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将具体实物进行分类,以及合作拼七巧板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发现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打开神秘的百宝箱: (出示一箱子,里面放有各种几何体: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一个同学来摸一下里面的物体,说出是什么几何体,然后拿出来给同学们验证一下。由谁先来试一试?
生:我!我!(学生争先恐后,都想试一试。)
生1:(把手伸进箱里)长方体(好像很满足,有点自豪, 然后把长方体拿出来给同学们验证)
生2:是立方体(教师点头表示赞同,并给以鼓励的眼光)
生3:圆柱体
生4:圆锥(教师给出不赞同的表情,然后拿出来让学生观察,马上就有学生更正——“圆锥体”)
生5:球体
[说明: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猜一猜,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验生活中的几何体,感受几何体的形状。同时让学困生有机会参与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本节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几何体(屏幕显示直观图)
师:实际上,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几何体。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下列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学生马上举手回答:篮球—— 球体,花盆——圆锥体,魔方——立方体,比萨斜塔——圆柱体,城市建筑——长方体,等等。
[说明:通过学生找图片中的几何体,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让学生体验如何将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体。图片的选取考虑到学生的熟悉生活背景,使他们感觉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师:我们就生活在各个图形组成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板书:6.1 几何图形)
(二)观察分析,展示新知
师(拿起刚才的长方体):同学们,你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吗?
生:6个面(这个问题较简单,小学就已经学过,主要是为了引出面。)
师:生活中同样存在着很多图形,给我们以面的感觉,比如黑板、平静的湖面、篮球、水桶。(屏幕展示生活中面的图片和题目:观察物体或情景,你看到的上面的两个面与下面的两个面有什么主要的不同点?)
生:(学生稍加思考,就有部分学生举手,此时教师拿起篮球、水桶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通过摸球、水桶表面回答问题。)黑板、平静的湖面是平的,篮球、水桶的表面是曲的。
师(屏幕显示答案):这位同学讲的很对,但这里一定要注意水桶的侧面是曲的,它的下底面是平的。
[说明:让学生通过触摸准备好的球、水桶,让学生亲眼目睹生活中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数学的产生,并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视觉触觉一起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面可分为平面和曲面,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那刚才那些几何体有几个面?哪些是平的?哪些是曲的?(屏幕展示)
生:(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师:(教师追问)生活中的图形除了几何体和面外,还有其他图形吗?我们还是在图片中找答案吧。
屏幕出示图片:
师:(左)这是一副简单的城市位置图,图中用什么来表示城市的位置呢?
生:点
师:(教师继续追问)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线段
师:对!线段,线段是直的线。我们继续看下一副(上右),这是戈壁荒漠中的铁路和公路,远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曲的
师:(可能我刚才过于强调直的线,所以学生将它说成曲的,于是我故意提高声音。)曲的?(马上就有学生反映)
生:老师,曲的线吧!
师:对,可知线也可分为直的和曲的。
[说明: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点和线,再次体现点、线也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反复出现实际生活中的学习素材,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师: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点、线、面、体,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学生愣住了,渴望教师的帮助,于是我顺水推舟。)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教师演示滴管滴水的试验。)根据老师的演示,你知道点与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生:(学生陷入思考)点动成线?(刚开始学生有点迟疑,后来学生好象非常肯定,举手回答。)
师:(教师给以肯定)回答的很好,继续看演示(教师演示折扇由合拢到打开的实验。)
生:(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思考的很快,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线动成面!
师:真是太棒了!我们继续看演示。(教师演示将便利贴翻卷过来的实验。)
生:(学生也毫不逊色,立刻叫出来)面动成体!
师:同学们真得很棒,我们已经找到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说明: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在问题情境中体验,理解有关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板书:点、线、面、体的联系: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师:点、线、面、体可以有效刻画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把它都称为几何图形。
(教师板书:点、线、面、体都称为几何图形。)
师:那到底什么是“几何”呢?我们来了解一点几何的历史知识。(屏幕展示)
(三)共同合作,探索新知
师: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很多熟悉的几何图形,比如(出示已准备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再比如刚才的那些几何体,你能将它们分分类吗?(出示准备好的几何图形,以实物和屏幕显示。)
师:请同学们按不同角度来分类,现在我们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看谁分得有道理?
生1:(学生讨论好后)我们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分一类,把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分一类。因为它们是立体的和不是立体的。
师:很好,其他的组呢?
生2:我们把立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分成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面组成的;把圆柱体、圆锥体分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组成的;球体分一类,因为它只有曲面组成。
师:太棒了!我们给点掌声(学生给以热烈地掌声),其他的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3:……
师: 刚才大家分得都很有道理,其中有一个同学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分一类,我们把它们称为平面图形;把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分一类,我们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教师板书: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说明:通过思考,每位学生都会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并产生不同的见解。通过小组合作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更有利于学生根据同伴的思想而得到启发,张扬学生的个性。]
师:(屏幕显示概念: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称为平面图形。)
今后我们主要学习平面图形。
(四)展开思绪,巩固新知
1、右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图形?
2、如图所示的字母是怎样形成的?
[说明: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及时巩固了点动成线的知识点。]
3、面分 、 两种。
4、只有一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可能是( )
A.圆锥 B.球 C.圆柱 D.三角形
5、一个长方体如图:
(1)它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线段)?多少个顶点?
(2)从它的表面上看,你观察到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并作个别发言。
[说明: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的展开思维,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第(2)题中平面图形包括角、点,为下面“七巧板”中找几何图形埋下伏笔。]
6、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请用线连一连。
(五)发挥想象,拓展新知 (展示七巧板)
师:这副图形大家认识吗?
生:认识——七巧板!
师: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平面图形?
生1: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生2:点、角
[说明: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培养数学思维的广阔性]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介绍七巧板的起源(播放录音)
师:七巧板可以拼出哪些精美的拼图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七巧板精美的拼图及名字。(展示图片)拼图美吗?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巴不得马上开始)
师:好!下面,请大家打开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信封袋,拿出里面的七巧板,四人一组合作拼一幅精美的七巧板拼图,并给它取个有意义的名字,然后将你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说明: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激荡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能力。]
(当大部分学生完成时,要求学生停下来,听学生解说拼七巧板的构思……)
师:刚才同学们演讲和拼图都很精彩,可惜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不然就可以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可能还有些同学的作品更精彩,不过也没关系,我们课后可以继续交流。
(六)放飞心情,归纳所知
今天的学习和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生2:我知道了点、线、面、体都称为几何图形。
生3:我认识了七巧板,知道了它的来源,并学会了如何拼七巧板。
生4:我知道了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生5:知道了生活中到处存在几何图形。
[启发学生回顾新知,相互补充,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最后教师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必做题:①作业本(2)6.1 ②课本P144 作业题A组、B组.
选做题:①通过网站或课外书,搜集有关七巧板的知识,或更多精美的拼图。
②用两副七巧板摆出你所喜欢的图形,并给它取上名字。
七、教学反思
综观“几何”在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地位,可能这是我们老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了。本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堂几何课,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几何的积极性呢?所以说,这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这也是我在备课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引入利用“打开神秘的百宝箱”游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几何体,激发了学生探究这节课的兴趣。②在“几何图形的分类”部分,首先让学生合作探究,针对给出的几个图形,小组讨论如何分类、依据是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也许会发现有些学生很多难以发现的闪光点。③抓住“探究活动”----拼七巧板这一活动,切实地让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参与面广,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想急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今后学习几何图形起到积极作用。
课堂不再是单一的解题和演练,而是由许多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组成,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新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尝到了由自主学习而获得新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