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环境污染的防治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中污染物监测范畴的是( )
A.CO B.N2 C.SO2 D.NO2
2、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提倡使用节能灯 D.推广私家车出行
3、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利用风能清洁发电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D.利用新工艺将CO2转化为化工产品
4、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或认识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 B.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C.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D.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代替燃煤发电
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6、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焊接金属作保护气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
7、2021年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为“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节约用纸,双面使用 B.夏季空调,温控16度
C.生活垃圾,科学处理 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8、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汽车尾气中含有 CO、NO2等,会污染空气,下列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出行尽量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 B.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
C.停止生产汽车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净化尾气
9、全国各地正全面推进“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提倡垃圾分类。喝完饮料的铝制易拉罐,应投放到印有以下哪种标志的垃圾桶?( )
A. B.
C. D.
10、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11、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推动践行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分类回收垃圾 B.限放烟花爆竹 C.焚烧秸秆回田 D.发展公共交通
12、空气和水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没有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利用的是氧气的氧化性
B.空气中的少量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因为水有自净能力,因此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都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地球上的水量很大,可以说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3、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化、板结,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气体有关
D.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可以提高其利用率
14、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对各主题知识的有关归纳有错误的是( )
选项 主题 归纳
A 化学与材料 ①“复兴号”高铁车轮用到的“高速钢”属于金属材料②华为手机屏用到“聚酰亚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化学与环境 ①垃圾分类回收,节约又环保②城市道路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C 化学与能源 ①乙醇汽油"的推广可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②氢气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D 化学与健康 ①牛奶、鸡蛋为人体提供蛋白质②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
A.A B.B C.C D.D
15、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与环境 B.化学与安全
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可控制雾霾产生②鼓励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①房间里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C.化学与营养 D.物质与微粒构成
①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②老年人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 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酒精 C.煤 D.石油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标号)。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3)改煤为气也能减排二氧化碳。天然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天然气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
(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7、化学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善环境】
(1)要使天更蓝,必须加强大气质量检测。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项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一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物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2)要使水更清,必须保护好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
A.合理使用化肥 B.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 C.工业污水集中处理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开发新能源】
(4)图1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工作示意图。
①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料是硅,构成单质硅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电解槽中的反应与实验室电解水相似,则电源正极端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
③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
【研发新材料】
(5)氮化铝(AlN)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陶瓷材料。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用高纯铝粉和氮气在氮化炉中合成氮化铝。
①写出合成氮化铝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不同温度下合成产物的XRD图谱如图2所示,则______℃时,产物中AlN的纯度最高。
1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______、天然气,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处理垃圾时,通常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根据此分类方法,纸张、金属和塑料瓶属于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____________效应。
②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____________。
③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_______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
19、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下图是工业制取氧气的过程。
(1)从变化的角度。
①常压下,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变化。
(2)从环保的角度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器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A.SO2 B.NO C.CO D.CO2
②空气是一种的宝贵资源,请你写出一条有效保护空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3)从工业的角度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_____不同。除分离液态空气外,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够,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0、2020年9月,中国发布: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低碳生活、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1)低碳生活。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露天焚烧秸秆
B.使用节能电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被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工转化等途径抵消。
①我国在尽可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同时积极探索“增汇”(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化)的途径。现在我们积极发展核能产业,利用核能代替热力进行发电,这属于___________(填“减排”或“增汇”)。
②工业上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H3OH),同时生成水,有效实现“增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用氢气代替化石燃料可有效实现“减排”,氢能源的储存运输是目前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某种镁铝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制取该合金通常在真空中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CO2的“捕集”。如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主要技术流程。
①“捕集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程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CO2的利用。二氧化碳是农业生产中最好的气体肥料,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6CO2+6H2OC6H12O6+6O2,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B 4、C 5、D 6、B 7、B 8、C 9、C 10、B
11、C 12、A 13、A 14、D 15、C
二、填空题:
16、答案:(1)B
(2)ABC
(3) 不可再生 等质量的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4)
17、答案:(1)D
(2)B
(3)煮沸
(4) 原子 氧气##O2 水或(H2O)
(5) 1000
18、答案:(1) 石油 酸雨
(2)可回收垃圾
(3) 温室 双面用纸或者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二氧化硫或(SO2 ) 调大
19、答案:(1) 燃着的木条熄灭 物理
(2) ABC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建筑工地粉尘的产生
(3) 沸点 大
20、答案:(1)BD
(2) 减排 CO2+3H2 CH3OH+H2O 防止镁、铝在熔炼过程中接触O2而被氧化(合理即可)
(3)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循环利用CaO
(4)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物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