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族中学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要点
必修二 第一单元
相关课程标准: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通过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统,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学习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2.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知道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5.知道信息系统的常见功能。
6.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知识要点:
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就是拓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有人就有信息技术。
㈠信息技术的组成: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由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组成。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传感技术用于获取信息,通信技术是支柱,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信息技术出现到现在,共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产生;
2.文字的发明;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㈢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
通过泛在网络形成人、机、物三元融合,真正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2.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
信息处理的集中化体现在云计算。
3.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人工智能将会应用到各行各业,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还对改善民生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2.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使人们可以享受便利和高效的数字化生活,满足学习、工作、生活的个性化、自主性需求,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等。
3.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信息技术可以助力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改善科研条件和手段,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二、信息社会:
㈠信息社会的定义及内涵:
1.信息社会的定义:
信息社会指通过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
2.信息社会的内涵:
从本质上说,信息社会是以信息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都围绕信息的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来进行。
信息社会的基本内涵如下:
⑴以人为本、包容性和全面发展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
⑵信息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⑶信息和知识成为信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㈡信息社会的特征:
1.网络社会:
网络化是信息社会最为典型的社会特征,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企业的运营,政府的服务都离不开网络。高速泛在、便宜、好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是网络社会的基本要求。
2.数字生活:
具体体现在生活工具数字化、生活方式数字化和生活内容数字化三个方面。
3.在线政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政务公开,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等,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4.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基础,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在信息经济中,数据/信息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通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应用、输出,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信息系统:
㈠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信息系统是由人员、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网络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
㈡信息系统的功能:
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信息处理,具体包括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为用户提供有用、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1.输入:
通过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或触摸屏等)人工输入数据或使用传感器采集外部数据。
2.存储:
利用存储设备存储数据。
3.处理: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原始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
4.输出:
以各种方式输出处理后的有用信息,如屏幕显示或打印机输出等。
5.控制:
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即通过程序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进行控制。
围绕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信息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各种事务处理,还可将信息转变为知识,为人们的决策提供支持。
㈢信息系统应用的优势:
1.通过有效利用信息系统,用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获得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享受便利的生活;
2.通过应用信息系统,企业/组织可以提高业务的管理水平的决策水平,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㈣信息系统应用的局限:
1.具有功能边界;
2.具有适用范围;
3.存在一定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