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 4.给动物建个'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 4.给动物建个'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2 18: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版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下册 2.4《给动物建个“家”》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给动物建个“家”》是第二单元的第4课,在上一节课《观察一种动物》中孩子们已经观察了蜗牛,但是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饲养蜗牛,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本课以蜗牛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 “家”中的生活情况,观察蜗牛吃食物,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产生了饲养蜗牛的想法。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粗浅和零散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正向迁移、集体梳理,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21c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2.知道动物必须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长时间饲养一种动物,并持续观察动物的活动。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生命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获取更多信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给蜗牛建一个“家”,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栖息地。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进食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实验表格。教师准备:蜗牛、课件等
教学过程
内容提要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观察过蜗牛,你还在什么地方观察到蜗牛?为了让我们能够长期的观察蜗牛的生活,我们就来给蜗牛建个“家”。 (板书课题:给动物建个“家”) 学生回答。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驱力。这里由学生提出继续观察蜗牛,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提问: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思考再回答(二)设计蜗牛的“家”1、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设计蜗牛的家,并出示课件同时进行。2、请学生小组设计蜗牛的“家”。3、展示小组设计的蜗牛的“家”(三)观察蜗牛怎样吃菜叶1、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板书: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2、观察那些部位。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四)研讨1、我们有那些有趣的发现?2、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 学生思考学生和教师讨论设计的条件学生动手设计学生回答,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 整个探究活动环节设计了学生的“听”、“看”、“讲”、“想”和“做”等学习活动,并做到了有“动”和“静”的合理转换。既促进了学生对于研究问题的思考,也实现了学生利用所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我们还可以通过给动物建个“家”这样的方法来饲养观察其他的小动物吗? 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我们的科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利用掌握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技能来研究周围的世界,这是学生科学素质的一个体现。
板书设计
2.4给动物建个“家”用眼睛观察用放大镜观察
表格设计
我的课堂活动记录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山语城校区 一年级2班 第 组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