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模型与符号 2.1-2.3培优训练
1.下列选项属于模型的是 ( )
A.H2O B.表示方向的指向标
C.电流I D.沙盘中的校园
2.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模型都是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
②模型可以是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也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模型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不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有些外形不同的事物可以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符号还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由此说明符号具有的特点是( )
①简明性 ②统一性 ③方便性 ④完整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
5.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以下用到模型法的是 ( )
A.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
B.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C.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将一个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6.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科学方法,其中有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实验推理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例如: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②用磁感 线描述磁场;③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④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上串联的两个电阻;⑤借助水压学习电压;⑥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上述研究中所用方法相同的是 ( )
A.①和② B.③和⑥ C.②和⑥ D.①和④
7.从下面的微观模型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B.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D.不同种原子不能构成分子
8.固态碘、碘溶液、碘蒸气中都含有碘分子,馒头遇到它们都能变蓝。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 )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9.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水 B.金属铝
C.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比原子的体积大得多 B.分子比原子的质量大得多
C.海绵能吸水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氧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具有不同的性质
11.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12.若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则下列可保持水(H2O)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13.济阳仁风镇是“中国西瓜之乡”,种植的西瓜,硒的含量高,色泽好、糖分高,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
A. 原子 B. 单质 C. 分子 D. 元素
14.关于原子、原子核和核能,表述正确的是答案( )
A.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 核能清洁无污染,利用核能有利无害 D. 核能是我国当前利用的最主要能源
15.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核子
16.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 )
A. 63 B. 89 C. 152 D. 215
17.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电子数为92 C. 核电荷数为92 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18.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 abcd B. abc C. bcd D. ad
二、填空题
19.王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图中乙对应为 态,丙对应为 态。
20.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客观对象 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如图为条形磁体的磁感线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是通过 来描述的。
21.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看到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来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如图B2-1-7所示是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其中“”表示的就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代表碳 原子,“”代表氧原子。
(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能看出二氧化碳气体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 构成的,而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 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个数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则表示二氧化碳的符号为 。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液态的二氧化碳和气态的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它们的不同在于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气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比液态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大。根据以上信息,参照图中的模型,画出液态二氧化碳的模型。
22.如图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分析、对比图片。
(1)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2)由此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 。
23.结合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填空。
图9
(1)反应前的分子有 、 ,反应后的分子为 。
(2)反应前的原子有 、 ,反应后的原子为 、 。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 (填“改变”或“不变”,下同),原子的种类 ,这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填“可分”或“不可分”,下同),原子 。
24.常见分子的模型有2种: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1)请你写出图10中乙烷对应的模型名称。
(2)能清楚地反映乙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大小和相对位置的是 ( )
A.球棍模型 B.比例模型
25.“”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由氢、氧原子构成的分子如图11所示。
(1)比较A、B、D可知:分子可由 (填“同”或“不同”,下同)种原子构成。
(2)比较C、E可知:分子可由 种原子构成。
(3)比较B、D可知:数量不同的同种原子可构成 种分子。
26.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四种人造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镆元素的“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该元素是________(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27 .我国用新技术提纯了稀有金属铼(Re)为航空航天发动机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重要原料。
(1)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86,原子核内有 75 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高铼酸钠(NaReO4)是铼的重要来源之一。高铼酸钠中铼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
28.氢的同位素1H、2H、3H与氧的同位素16O、17O、18O相互结合为水,可得水分子的种数为________;可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水分子种数为________.
2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________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 。
(2)卢瑟福进行a粒子散射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 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0.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其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答案
1.D 2.C 3.D 4.C 5.B 6.C 7.D 8.D 9.B
10.D 11.C 12.B 13. D 14. B 15. A 16. A 17. D 18. C
19.气 液
20.磁感线的疏密程度
21.(1)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2)CO2
(3)如图所示
22.(1)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是否有变化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23.(1)氢分子 氯分子 氯化氢分子
(2)氢原子 氯原子 氢原子 氯原子
(3)改变 不变 可分 不可分
14.(1)比例模型 球棍模型
(2)A
25.(1)同 (2)不同
(3)不同
26.金属元素;115
27. (1)75
(2)+7
28. 18;7
29. (1)不会;原子核
(2)A
30.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