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4 21: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空气与氧气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辨别火线
C.收集氧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下图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是(  )
A. B.
C. D.
4.下列装置中(如图所示)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 B.
C. D.
5.图示为有关氧气的知识结构图(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参加反应的氧气为足量)。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反应后④为CO2,⑤为Fe2O3
B.氧气与C、P、Fe发生放热的化合反应
C.用反应①制造氧气时,MnO2是反应物
D.②③两种方法制取氧气时,都不需要检查气密性
6.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7.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B.取用粉末状固体
C.闻气体气味 D.检查气密性
8.如图所示为密闭容器中某反应的微观示,“”和“”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是催化剂
C.和表示反应物 D.和表示生成物
9.人们制作霓虹灯时需充入稀有气体,这是因为稀有气体(  )
A.密度比较小
B.在空气中比较多
C.化学性质稳定,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能制造低温环境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冷冻剂,炸药制作等
B.红磷在集气瓶中点燃后产生大量大烟,最终剩余的主要气体是五氧化二磷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一样,属于分解反应基本类型
D.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分子,而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是一样的
11.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雾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里点燃后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4.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下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酶起催化作用 B.酶的化学性质不变
C.是化学变化 D.是物理变化
15.如图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的是( )
A.加热前:集气瓶中装半瓶水 B.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等冒出连续、均匀的气泡开始收集 D.实验结束时先移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16.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装高锰酸钾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
17.不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
二、简答题
19.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知识,请你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友情提示:所选装置均填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用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停止实验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
(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
三、探究题
20.科学兴趣小组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克二氧化锰(MnO2)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0.5% 10% 15%
MnO2质量 0.2克 0.2克 0.2克 0.2克
气泡产生的速度 + ++ +++ ++++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完毕,可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粉末。在过滤过程中,下列仪器不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玻璃棒 B.酒精灯 C.天平 D.烧杯 E.漏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D
5.B
6.C
7.A
8.C
9.C
10.D
11.D
12.A
13.C
14.D
15.A
16.A
17.D
18.B
19. 长颈漏斗 水槽 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 A D
20.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质量分数 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