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卷(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含解析):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卷(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含解析):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2-28 20:4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卷(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含解析):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小麦种群因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无法避免小麦减产
D.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过程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微生物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3.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5.关于下列曲线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光作为物理信息,对同一植物的萌发作用具有两重性
B.乙图中若c 为生产者,则b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
C.丙图中因工业污染,改变了黑化蛾与地衣之间的竞争关系
D.丁图中若A 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 可能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6.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右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 )

A. B. C. D.
7.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8.野马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较为准确地估算出蒙古草原上野马的种群密度,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算法 B.标志重捕法
C.随机抽样法 D.记名计算法
9.当一个非洲“土堡”中的幼年雌蚁个数超过1个时,幼年雌蚁之间就会相互厮杀,直到只剩下1个幼年雌蚁为止。这种现象对于1个非洲蚂蚁群而言是( )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毫无意义 D.不可能出现
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11.下图为某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示意图,它的类型是?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定的?
12.某些生物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示a-b-c的有( )
A.多样性 适应性 遗传性 B.原核生物 细菌 酵母菌
C.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13.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看成(  )?
A.单个菌体?
B.一个种群?
C.一个生物群落?
D.一个生态系统?
14.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抗利尿激素,则①可代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
D.若X表示浆细胞数量,则②可能代表某种病毒
15.下列有关“S”型曲线的变化与事实不符合的叙述是( )

A.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改变
B.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Si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k值将改变
C.x轴为光照强度,y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量,在b点提高CO2的浓度,k值将改变
D.x轴为时间,y轴为生态系统中群落有机物的量,在c点时,改变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k值将改变
二、非选择题
16.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利用计数板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某同学操作时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进行观察计数。
(1)在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加入计数板进行计数,记录数据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3处错误:



(2)在实验前应该对计数板、吸管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______处理。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 5个大格共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 个;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该怎做? 。
17.课题:“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小方格(2mm×2mm×0.1mm)刻度的玻璃片,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滴在计数板上,计算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量。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的原因是﹍﹍﹍﹍﹍﹍﹍﹍﹍﹍﹍﹍﹍﹍﹍﹍﹍﹍﹍﹍。
(3)本实验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的目的是
﹍﹍﹍﹍﹍﹍﹍﹍﹍﹍﹍﹍﹍﹍﹍﹍﹍﹍﹍﹍﹍﹍﹍。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
实验数据。
(5)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方格的酵母菌数为a,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约为﹍﹍﹍﹍
18.Ⅰ、下面甲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1)甲图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 (用字母表示)。
(3)如果用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右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
(Ⅱ)池塘养鱼是支柱农业之一,某池塘生态系统内有藻类、浮游动物、青鱼、草鱼、链鱼、鳙鱼、鲤鱼等。
(4)这些生物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5)结合日照特点,分析说明池塘里的鱼在一年四季中生长最快季节是 ,理由 。
(6)渔民尽可能在池塘中增加鱼的品种,在池塘加放其它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物动(如虾等),这样做的生物学原理是 。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
解析:实验装置的原理与实验材料
4.C??????5.C??????
解析:黑化蛾和地衣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捕食关系。
6.C??????
解析:a,b较适宜变化前环境,c,d较适宜变化后环境,所以A-B过程a,b减少,c,d增加
7.B??????8.B??????
解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常用于植物,而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目测估算法和记名计算法属于调查群落丰富度的方法。
9.A??????
解析: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对种群的增长都是有利的,题意所说现象属于种内斗争,所以选A,
10.B??????
解析:群落演替过程包括出生演地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告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系列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六个阶段
11.A??????12.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 弧。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体液免疫清除的是游离在寄主细胞外的抗原及其产生的有毒物质;细胞免疫则摧毁侵入到寄主细胞内的病毒、胞内寄生菌或外来的组织团块、癌变的细胞等。从作用方式上看,体液免疫是通过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来清除抗原;细胞免疫则是通过效应T细胞(杀伤T细胞)分泌穿孔素使靶细胞溶解死亡
13.B??????
解析:菌落是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属于种群。
14.D??????
解析:如图①②分别是X的正负相关因素;出生和迁入和种群数量正相关,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升高B正确;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C正确;抗原增加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为效应B细胞因此D错误。
15.B??????
解析:x轴为氧气分压,y轴为水稻根细胞对Si的吸收速率,在c点时,中耕松土, k值变化不大,中耕松土,提高氧气浓度,到了b点,限制因素就不再是氧气浓度了。
二、非选择题
16.(1)①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灭菌 (3) 适当稀释 (4)2.4×108?? 多次记数,求平均值
17.(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逐渐变得有限 (2)该实验进行前后自身对照 (3)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少实验误差 (4)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记录表 (5)2.5X103 a
18.(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CO2 ? B(3)(如右图) (Ⅱ)(4)垂直; ?? (5)夏季;夏季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多,单位时间内流向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多(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消费者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 (6)增加池塘中的生物种类,使得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抗污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