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饮酒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5 19: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饮 酒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
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他是谁?(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诗《饮酒》(其五)。
他是东晋一位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他辞官归隐,“带月荷锄归”,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要弹拨一遍寄托心意。
他的一篇《桃花源记》,建构起一幅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令后人永远怀想。
他就是陶渊明,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
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看破东晋黑暗,隐居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的侵扰,感慨甚多,于是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写作背景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xuān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教师范读,读准节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朗读,注意重音
4、抽生朗读,读出情感
5、全班齐读,读出韵味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1.请你发挥你的想像力,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一个作者在这首诗里所营造的一个优美世界?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之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cháo kē。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2.理解意象“秋菊”、“东篱”“南山”、“飞鸟”这些意象的内涵。
采菊?(菊花)
傲冷霜而怒放
寄托高洁情致
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以其高洁之情怀、悠然之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东篱”:
“南山”:
翩然来归,既可以看作是陶渊明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的化身,又是诗人感兴悟会的物态天趣。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人亦当返回自然,摆脱礼教的各种约束和世俗的各种机巧与虚伪,回到质朴的状态,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飞鸟“:
任州祭酒——陶渊明第一次出仕
入桓玄幕——陶渊明第二次出仕
任镇军参军——陶渊明第三次出仕
任彭泽县令——陶渊明第四次出仕
四次出入仕
根据以上背景材料,说说陶渊明心远离了什么?“心远”之后获得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明确:远离了官场,远离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远离了名利场上的角逐。远离了官场的钻营取巧,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腐化堕落……远离了这一切,作者获得了心灵的宁静,一种从官场退隐的轻松和喜悦。
隐居方式
“大隐于市”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悠然”
从容自得
心灵宁静
生活悠闲
①“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②“山气日夕佳”这个“佳”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佳”字好,它恰如其分地透露处了诗人对“山色日夕”的感觉和体会,令人联想到那傍晚的美丽山色。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品诗理,赏析哲理美
品读“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哲理。
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如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一样,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真意:人生应当心远、自然、无为、自由。
诗人在这一片美丽的黄昏景色之中体会到的一份宇宙和人生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总结:《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在这首诗里,有“结庐在人境”的心灵宁静,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有“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他这种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的生活模式,为后代文人指明了一条艺术人生、诗意人生的道路。这也许是本诗具有永久魅力的奥秘吧!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中考链接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
3、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答:“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效果不一样。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6、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 、
……(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特点。
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答: 。
“心远”或“悠然”
宁静、平和
闲适、恬淡
心远地自偏
8、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C
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A
10、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
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