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5 21: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坚持绿色出行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教材书循环使用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核能 B.石油 C.氢能 D.风能
3.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淮安。结合生活实际,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爱护环境 B.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D.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4.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B.分类回收金属垃圾
C.推广使用新能源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5.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对各主题知识的有关归纳有错误的是
选项 主题 归纳
A 化学与材料 ①“复兴号”高铁车轮用到的“高速钢”属于金属材料 ②华为手机屏用到“聚酰亚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化学与环境 ①垃圾分类回收,节约又环保 ②城市道路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C 化学与能源 ①乙醇汽油"的推广可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 ②氢气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
D 化学与健康 ①牛奶、鸡蛋为人体提供蛋白质 ②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
A.A B.B C.C D.D
6.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氧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一位的气体是氮气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在二氧化铈(CeO2)的催化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和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该反应中的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D.该反应的产物H2是一种清洁的燃料
9.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CO2减少的是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
10.“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分子不带电,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B.天然气含有甲烷属于化石燃料,则含有甲烷的沼气也属于化石燃料
C.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反应前后氢原子的数目增多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2.下列化学知识整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分类 B.化学与生活
①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空气 ②单质——氢气、氮气、干冰 ①用于消毒的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 ②利用煮沸的方法可以软化硬水
C.化学中常见的“三” D.实验操作顺序
①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酒精 ②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电子 ①先加药品,再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加热固体时先均匀加热,再固定加热
A.A B.B C.C D.D
13.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生活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①用灼烧闻气味区别羊毛与化纤面料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农业
①回收废弃塑料,能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②常开窗通风,防止居室装修的甲醛中毒 ①氮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②施肥时氯化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A.A B.B C.C D.D
14.实验室里区分下列物质的两个实验设计方案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区分物质 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 铁粉和 木炭粉 羊毛纤维和 涤纶纤维 (NH4)2SO4和CO(NH2)2
第一方案 分别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看颜色 观察颜色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第二方案 分别点燃,闻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在空气中点燃, 观察生成物情况 分别灼烧, 观察剩余物 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
A.A B.B C.C D.D
15.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活性炭催化条件下煤气中的H2S和Hg的协同脱除,部分反应机理如图(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清洁燃料H2
B.H2S脱除率为100%
C.H2S中的两种元素,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D.脱Hg反应为
二、填空题
16.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我国的目标是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1)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为降低化石燃料在能源中的比例,化石燃料是指___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路径之二为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如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写出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技术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碳单质 B.控制化石燃料使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C.为节约化石燃料可以焚烧秸秆 D.为践行低碳生活,提倡绿色出行
(4)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请根据下表提供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性质。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书写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
对应性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7.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氧原子。
A. B. C.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 ℃,氧气沸点-183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而观之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石油和______(化石燃料)。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影响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这些气体中,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地热能、潮汐能等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青山”—就是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请回答:
①自然界的河水一般不能直接饮用,必须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自来水厂得到的自来水是_____
A.纯净水 B.硬水 C.软水 D.可能是硬水也可能是软水
②“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每年因火灾损失大量森林。森林灭火常用一种干粉灭火剂,它的主要成分是NaHCO3,遇热时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并放出C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该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2)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
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低碳生活”中的“碳”的含义与下列名词中“碳”的含义与相同的是____
A.碳单质 B.碳中和 C.碳纤维 D.碳达峰
②甲烷也会造成温室效应。在相同条件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得500s内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曲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③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对能源的利用有新的认识。
“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____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9.中国古代化学和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______。
①青铜器的制造 ②纳米技术 ③火药的发明 ④指南针的使用 ⑤陶瓷的烧制
(2)《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天然气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如图是古代炼铁邮票,它呈现了古代我国金属冶炼技术。画中是生、熟炼铁炉,中部是古代编钟,编钟一般用青铜铸造。
①从制作编钟的材料角度看,青铜是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②从泥炉中流淌出的“堕子钢”,实际是现代所指的______(填字母代号)。
A.纯铁 B.钢 C.生铁
三、推断题
20.现有O2、H2、CO2、CH4四种无色、无味气体,若要将它们鉴别开,随意编号A、B、C、D。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加热时H2和CH4都具有还原性)
(1)操作1鉴别出的气体B是__________。
(2)写出操作2鉴别出气体C,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鉴别A和D两种气体,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续实验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21.有A、B、C、D、E、F、G、H等八种物质,有如下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代表生成物,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常温下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D为一黑色粉末,通常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G都为混合物,且E为液体,G为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名称:D_________;H________。
(2)写出化学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在实验室里,小明同学欲用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氧气和氢气。
(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棉花的作用______,若需要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则收集该气体的装置选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
(3)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选择B装置,则其优点是______。
23.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化学学习者的必备技能。
(1)实验1中,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___________。实验2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实验3制取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4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
①反应物是固体 ②该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迅速进行
③该反应肯定是分解反应 ④生成的气体易溶于水
⑤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五、计算题
24.化石燃料的燃烧、硫酸的生产都会产生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酸雨,使农作物、建筑物等遭到破坏。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SO2的最高浓度进行了限定,其中一级标准为0.15mg/L。
(1)通过测定雨水的________可粗略判断其是否为酸雨。
(2)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工业废气中的SO2的含量(反应原理为SO2+I2+2H2O=H2SO4+2HI),步骤如下:
步骤1 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I2),加入少量碘化钾,加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步骤2 取5mL上述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溶液变蓝(淀粉遇碘单质呈蓝色)。
步骤3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然后缓缓向外拉活塞,每次抽取的该工业废气样品为80mL,当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共抽取100次。
①步骤2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________mg,步骤3中缓缓向外拉活塞,“缓缓”的目的是_______。
②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2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请计算:
(1)48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现有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_____g。
参考答案:
1.B 2.B 3.D 4.A 5.D 6.A 7.C 8.B 9.C 10.D 11.B 12.B 13.C 14.D 15.B 16.(1) 煤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合理答案
(2)温室效应加剧
(3)BD
(4) 金刚石硬度大 石墨具有导电性 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7.(1)混合物
(2) 氮气分子 C
(3) 木条熄灭 氧气##O2 天然气 二氧化硫##SO2 太阳能
18.(1) D 隔绝氧气(或空气)
(2) 0.03% BD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的明显 C
19.(1)②④
(2)置换
(3)不可再生
(4) 金属 C
20. O2 CO2+Ca(OH)2=CaCO3↓+H2O 将气体AD分别在氧气中点燃,冷却到室温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不变浑浊的是氢气
21.(1) 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
(2)(合理即可)
22.(1)酒精灯
(2)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 D
(3)
控制反应速率
23.(1) 催化剂 锥形瓶
H2
(2)①⑤
24.(1)pH值
(2)6.35
(3)使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碘单质充分反应
(4)解:设该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x
x=1.6mg
故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为:>0.15mg/L
故没有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5.(1)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g
(2)2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