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课 谈中国诗
一、整体把握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本文结构层次。
点读 《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根据自己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的一篇英语讲稿节译而成的。本文的听众是美国朋友,所以本文开宗明义:在阐明“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时,主要是引用西方文化名人的材料和西方的诗歌来作比较,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立场”。接着作者列举中外诗歌,从民族风俗学、风格学,乃至哲理意义学等多个角度阐明了中国诗歌所具有的特征。文章在后半部分还申明了本次演讲中为什么“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的原因。具体概括为:
2.本文题目是“谈中国诗”,作者并不仅就中国诗而谈,而是时时与外国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诗的特点及风格。课文举了大量典型的例子,运用巧妙的比喻,在谈笑风生中,把中国诗的几个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比较的?
点读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致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适配“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的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
二、细部探微
3.第1段中“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点拨 这句话语意比较含蓄,弄清句中“尽职”的特指意义是解读整个语句的关键。为此,需要关照全段中与此相关的语句。
“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是对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而言的。这里的“尽职”是指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上,依据诗歌的创作规律,客观地评判本国诗与外国诗的异同优劣。进而全面地认识本国诗的特征。而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因为不能立足于比较文学的立场,失去了许多比较对象,所以难以把握诗歌的创作规律,难以对本国诗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鉴别。这便是作者所说的“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4.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大量丰富生动的比喻,使文章“雅而不奥,俗而不庸”,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点拨 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似随口而出,而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
①“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 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
②结尾段中的比喻,有的诙谐中带有无恶意的轻微嘲讽。如“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一句,先用狗作比,巧妙诙谐地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论者“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特点。然后紧承这个比喻,用语幽默,倾向鲜明地对中西本位文化论表示反对。
③有的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如用“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来比喻“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用“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的“思家病”来比喻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对本国文化的依恋。
1.中心主旨
作者以幽默睿智的语言,通过中西诗歌的对比,形象地阐述了中国诗歌的特征: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抒情诗篇幅短小,富有暗示性,讲究含蓄蕴藉,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文中渗透着作者深刻的文化心理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诗歌文化的热爱和崇尚之情。
2.写作特色
(1)化深为浅,化繁为简。
本文是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然而作者举重若轻,把这个问题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读者,雅而不奥,俗而不庸。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没有泛论、概括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读者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2)征古引今,知识性强。
作者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文史资料。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了。这样的文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3)幽默风趣,可读性强。
作者讲道理,发议论,语言幽默风趣。课文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议论文,往往是艺术地谈笑风生。课文充满了幽默风趣的语言,读者会一边阅读一边忍俊不禁。当然,学者的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位。
3.结构图解
(45分钟 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辅弼 媲美 筚路蓝缕 大有裨益
B.马厩 内疚 咎由自取 不落窠臼
C.剽悍 狂飙 彪炳千古 分道扬镳
D.花卉 麦穗 除残去秽 不容置喙
答案 B
解析 A项“媲”读pì,其余读bì;C项“剽”读piāo,其余读biāo;D项“穗”读suì,其余读huì;B项都读jiù。
2.填入下列文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白描是使用最________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2)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3)我们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________严格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关系________会得到改善和发展。
A.凝练 别具一格 只要/就
B.简练 独树一帜 只要/就
C.简练 独树一帜 只有/才
D.凝练 别具一格 只有/才
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凝练”重在“紧凑”,而“简练”重在“简要”,“白描”重在于简要而不在于紧凑。第二空:只是说“另有一种风格”,形容书法原无不可;但“独树一帜”为“与众不同,另成一家”义,与后文配合更为贴切。第三空:单独看此句,则难以区分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但联系上文,可以看出,此处意在表达对中美保持正常稳定关系的期望,用充分条件句较为合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遇地撞上心头。
B.孙海平说:“多年来,刘翔一直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关爱,作为他的教练,我是感同身受。”
C.面对着中国足球队的过早出局,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连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D.在欧洲冠军杯八分之一决赛的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AC米兰队利用克雷斯波的门前补射,一蹴而就,打破僵局,艰难地结束了AC米兰客场对英格兰球队从未获胜的历史。
答案 B
解析 B项“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A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不合语境;C项“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可改为“不由自主”;D项“一蹴而就”形容轻而易举,与“势均力敌”“打破僵局”“艰难”等词语意矛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案 A
解析 B项“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C项杂糅,去掉“深受市民欢迎”或将“了”改为“的”;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过去起过重要的作用”。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8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5.这两段文字分别指出了中国诗哪两方面的特点?(4分)
答案 (1)以抒情诗为主。(2)篇幅短小。
6.分析下列比喻句的含意和表达效果。(6分)
(1)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2)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答案 (1)用“空中楼阁”来喻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为了说明中国诗歌的“早熟”。(2)用“闪电战”喻中国诗,说明中国诗篇幅短小的特点。
7.“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的含意是什么?(6分)
答案 “中国诗”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句话借助比喻和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性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8.“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案 说明虽然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但这种诗体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三、课堂延伸(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钱钟书(节选)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掉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像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像、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躯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得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了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此言极是。
9.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钱钟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一下。(4分)
答案 ①学识渊博,充满睿智;②潜心研究,惜时如金,不求扬名;③甘于寂寞,不求闻达;④恃才傲物,生性率真。
10.选文开头和结尾引用外国记者和黄谨的话有何作用?(6分)
答案 ①引用别人的话来评价、赞美钱钟书,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②开头引用外国记者的话,既引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用黄谨的话作为结尾,总括了钱钟书的优秀品质,很好地总结了上文,收束有力。
11.有人说,钱钟书为了夫人与人打架的一节应该删去,因为这有损钱钟书的形象,你认为呢?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
答案 不应该删去。钱钟书为了夫人与人打架的情节很好地表现了钱钟书不同于一般才子学者的童真,写出了他生性率真的独特一面,写出了别的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能让读者看到钱钟书平凡的一面、真实的一面。
12.对钱钟书的“恃才傲物”和“清高”,你是怎样看的?(4分)
答案 钱钟书的“绝俗”在别人看来是“恃才傲物”和“清高”的表现,实际上他是为了潜心读书研究,不愿浪费光阴,不愿借口舌而扬名。正是有了这样独特的性格,才使得钱钟书在文学上和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为名不为利的“恃才傲物”和“清高”有时也是一种品质。
四、语言运用(8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指付通”下定义。(不超过70字)(4分)
现在,消费者哪怕不带现金和银行卡,也能在部分商家从容消费了。昨天,本市千余家商户正式开通“指纹支付”,包括百盛百货,可的、光明便利店,DQ冰淇淋等,涵盖百货零售、超市卖场、餐饮娱乐等各消费行业。上海也是亚洲首个实现指纹支付的城市。
称为“指付通”的指纹支付业务并不复杂。已拥有农行账户的市民,可以到农行长宁支行的下属营业网点办理。将手指指纹与本人账户绑定,并设置身份识别码,即可免费开通并使用该业务。消费者在商场的指纹支付终端上按下手指后,系统通过认证识别出指纹已绑定的付款账户,并从该账户自动转账支付消费款项。此外,市民也可在中国联通、罗森便利和可的便利等各网点先完成指纹注册、开通“指付通”电子钱包,并与自己指定的银行账户绑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因此,相比于刷卡消费中的“卡+密码”的确认方式,指纹支付的安全系数相对更高。据运营商立佰趣公司介绍,该业务采用的是活体指纹特征点数据识别技术。任何人即使非法获得指纹数据信息,也无法逆推出指纹图像或仿制指纹。有关技术专家同时表示,因为准确的指纹识别离不开健康的指纹基础。有极个别人群因先天不具备指纹或后天指纹劳损,以及因病理原因造成的手指严重蜕皮、干裂、过度潮湿等情况,是无法识别通过的。一般而言,99%以上具有消费需求的中、青年人,均可成功开通并正常使用该业务。
“指付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付通”是指)消费者预先在银行将手指指纹与本人账户绑定,并设置身份识别码后,即可在商场的指纹支付终端上按下手指自动从账户支付消费款项的一种安全方便的指纹支付业务。
14.“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几点“感谢”的理由。(4分)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 563mg/kg”,致使出现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光的话,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答案 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至今都不知道各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mg/kg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五、随堂练笔(30分)
15.钱钟书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他提出的观点往往是定论性的,熟读本文中对中国诗做出的概括,然后,依据其特征,鉴赏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
答案 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