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圆相切的概念。
2、掌握两圆相切的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4、会进行涉及两圆位置关系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两圆相切的概念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范例的图形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1.你知道“日食”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吗?见课本63页课内练习3
(月亮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绕地球旋转,当月亮遮住太阳射向地面光线时便形成“日食”。)
2.如果把月亮与太阳看成两个圆,那么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圆在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可能有几种位置关系产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学生分组探究有几种位置关系产生
二、讲授新知:
师:有哪一个同学愿意展示以下你的探究结果?
1.学生展示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圆有五种位置关系。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可以抽象出两个圆的这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答后教师点评并补充:(奥运五环、自行车的两个车轮、变速齿轮、射击耙子中的判断多少环的圈……)。
师:(1)我们学习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大家已经知道,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那么大家回想一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交点个数和性质?
a.相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没有公共点;直线l和⊙O相离d>r;
b.相切: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和⊙O相切d=r;
c.相交:一条直线和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直线l和⊙O相交d<r;
(2)我们是根据什么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命名的呢?(根据交点的个数。)
(3)大家观察一下,圆与圆这五种位置关系中,交点的个数有什么特点呢?
(交点个数分为0个、1个和2个)
师:请你试着猜想这五种位置关系的名称。(外切、内切、相交、外离、内离(内含))
3.解释外切、内切、相交、外离、内离(内含)、切点这些概念
外切 内切 相交
外离 内含 同心圆(特殊内含)
师:(1)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那么两个圆放在一起后,还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
(2)两个圆的对称轴是什么?(过两圆圆心的直线。)
(3)把经过两个圆圆心的直线,叫做连心线。 两圆相切时,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4)在给出图形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交点的个数识别出两圆的位置关系,如果没有图形能识别出两圆的位置关系么?
学生分组交流。
师提示:如果大圆半径设为R,小圆半径设为r,圆心距设为d。大家思考,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归纳:
4.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两圆外切d=R+r; 两圆内切d=R-r
两圆相交R-r<d<R+r; 两圆外离d>R+r;两圆内含d<R-r
5.课堂练习 :课本62页课内练习1、2;课本63页作业题1、2
6.例题讲解:课本61页范例
分析: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若是,有几条对称轴?两圆相切有怎样的规律?设小圆片的半径为r,根据规律,如何表示AB,OA,AC?根据对称性,四边形ABCD有什么特点?如何求半径r?
7.练习:
(1)已知⊙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①以P为圆心,作⊙P与⊙O外切,求⊙P的半径。②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求⊙P的半径。
(2)课本63页作业题4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习:(1)你有哪些收获?(2)你有哪些感受?(3)你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结:(1)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图表)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切
内 切
相交
外离
内含
公共点的个数
1
1
2
0
0
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关系
d=R+r
d=R-r
R-r<d<R+r
d>R+r
d<R-r
公共点的名称
切点
切点
交点
无
无
(2)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性质定理也是判定定理。
(3)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两圆心的直线)必过切点。可用来证明三点共线。
(4)两种常用的添辅助线方法:
两圆相交添两圆的公共弦;两圆相切添两圆的公共切线
四、布置作业:同步练习
五、板书设计
3.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范例
两圆外切d = R + r; 两圆内切d=R-r
两圆相交R-r<d<R+r;两圆外离d>R+r
两圆内含d<R-r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