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防卫

文档属性

名称 身体的防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1-02 19:5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3节 身体的防卫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的许多结构和方法保护我们免受病患。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观察此图,找出人体
防御病原体入侵的
防线有哪些?
有皮肤,泪液,消化
液,纤毛等第 一 道 防 线
体表屏障作用阻挡在体外:皮肤的角质层、
呼吸道黏膜杀死病原体: 泪腺、胃黏膜、
皮肤和黏膜 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的防线侵入人体,人体会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抵抗?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伤口附近的血管舒张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在吞噬多种病原体第 二 道 防 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第二道防线
组成 :溶菌酶
吞噬细胞
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1 .第一道防线
1)组成 :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2)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身体中抵抗疾病的途径2 .第二道防线
1)组成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2)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是对病原体的抵抗,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当病原体大量涌入,吞噬细胞无法将它们全部吞噬,病原体就有可能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免疫反应,构筑起第3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有两种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淋巴细胞病原体抗体(抗原)刺激产 生结合吞噬细胞   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以后,刺激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及淋巴液后:
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以消灭病原体
方法如下:2.有些抗体黏附在病原体表面,使之容易被吞噬细胞吞食1.有些抗体能附在病 原体的表面,使病原体破裂3.有些抗体把病原体黏結在一起,使其活动能力减弱或不能繁殖4.有些抗体能与毒素结合,使其毒性减弱病原体被杀灭后,由肝脏分解(解毒作用),身体便会康复。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读图:这是体液免疫1.直接溶解及杀死
2.附在表面,更易被吞噬
3.粘结后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淋巴因子消灭细胞免疫组织细胞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识别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块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等异物,并发挥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的作用,来消灭和清除异物。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B 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免疫作用的异同点时间(日)抗体的
浓度思考题:
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1次,就不会再得
2次,这是什么原因?2、移植的器官是抗原还是抗体?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成活率很低? 抗原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数月乃至数十年内记住入侵的抗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量,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释放淋巴因子来消灭和消除抗原。 移植的器官也是一种抗原,移植到人体后,会 产生免疫反应,从而遭受排斥。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专一性)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免疫的类型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自然免疫是通过自然的方法,如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疾病而获得了对该疾病的免疫力。此种免疫可以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又如,胎儿经母体胎盘、初生婴儿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使其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一般六个月)不容易得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这也属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是指人体经过预防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免疫期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很大作用;或者人体经注射抗体以获得对抗传染病的能力,均称“人工免疫”。后者有效期短,一般2~3个星期。多用于治疗或暂时预防某些传染病。 二.特殊的防病措施 计划免疫—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人工免疫人工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病原体杀死或减轻或病原体的毒性,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体产生响应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人工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体而获得的免疫。思考:预防接种的原理是什么? 将已经死亡或衰弱的特定病毒或细菌注射入体内,使身体认得它们并激活防卫系统,从而产生出专门的抗体和免疫细胞,但不发病,将来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记忆淋巴细胞会识别并产生免疫反应,来消灭病原体达到抗病的目的。
根据对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监测和易感人群状况的分析,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免疫的概念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也就是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个方面,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方面,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三个方面,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
异常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肿瘤、癌、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过敏反应的机理B淋巴细胞过敏原抗体某些细胞化学物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平滑肌收缩等局部红肿、喷嚏、哮喘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产生附着在刺激导致释放再次刺激花粉、牛奶、青霉素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