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工农业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2工农业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03 08:22:06

文档简介

1-5CBABD 6-10 BCBAD 11-15CBCBC 16-20DCCBD 21B
22、(10分)(1)松嫩 潘帕斯(2分)
(2)都是温带气候类型,热量、水分较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3分)
(3)美国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A地区一般是国营农场。(2分)
(4)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等(3分
23 【答案】(1)①沿海(东部)地区较稠密,内陆(中西部)地区较稀疏;②北部地区较稠密,南部地区较稀疏。(2)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产量远大于本地消费量。(3)临港布局的原因:港口对外联系便利,利于原油的输入,也利于各种石化产品的输出。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①石化工业园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节约生产建设投资;②加强各企业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各种中间产品,实现生产一体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24、化肥厂建在: ③ 接近原料地,位于郊外、利于保护城镇环境 (2分)
石油输出港建在:② 接近石油产地,临海且港口优良 (2分)
自来水厂建在: ④ 位于居民区河流上游,无污染、水质好 (2分)
罐头厂建在: ① 靠近水果产区,接近市场 (2分)
制碱厂建在: ⑤ 接近海盐产地,就近加工,也靠近消费市场(2分)
命题人:徐青 审核人:徐家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若M、N两地几乎同时日落,且两地的昼夜变化幅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地附近河流进入枯水期
B.②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上升
C.M附近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D.N地此时多热浪和台风灾害
2.图中①②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 B.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读图三角坐标图,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投入,据此回答3~4题。
3.①农业地域类型中要素C所占比重约为
A. 12% B.20%
C. 74% D. 80%
4.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乳畜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过去成都市郊区是成都市的蔬菜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蔬菜用地日显不足,加上环境污染等问题,选择新的蔬菜生产基地已成必然。据此完成5~6题。
5.上左图的四地中,何地作为成都市的蔬菜生产基地最好(  )
A.甲 B.乙
C.丙 D.丁
6.选择该蔬菜生产基地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地广人稀
7.上右图是三种农作物(x、y、z)收益随距城市(市场)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示意图。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E、F B.F、G
C.E、H D.F、H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9.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下图中阴影表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区雨热同期,但气象灾害频繁 ②乙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发展种植业
③丙地区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④丁地区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但商品率高 ②乙地区牧场广阔,以牧羊为主 ③丙地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丁地区经营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产品主要出口英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候资料图,据图完成第12~13题。
12.四地中乳畜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关于四地气候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B.④地农业生产复种指数最高
C.①地农业生产易受春旱威胁
D.③地的气候在欧洲广泛分布
读某城市的工业结构图,回答14-15题。
14. 影响该城市主导工业部门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市场 B. 科技 C. 廉价劳动力 D. 气候
15. 下列区域存在或属于此类型城市的是(  )
A. 德国鲁尔区 B. 俄罗斯乌拉尔工业区
C. 印度班加罗尔 D. 日本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16. 若P为工业部门,则指 (  )
A. 钢铁、煤炭 B. 计算机、核工业 C. 汽车、航天飞机 D. 电力、化学
17. 大部分在t3阶段形成的工业区,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
A. 都为高技术产业 B. 以轻工业为主
C.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 多分布在大城市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回答以下4题。
18.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19.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一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20.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
①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 ②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③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④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
①利用廉价劳动力 ②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③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④降低原材料消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22?.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农业区A为__________平原,B为___________ 草原。
(2)A、B两区农业发展有哪些相同的自然条件?
(3)试分析图中A农业区与美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上的差别。
(4)试分析图中B区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
23.)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近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呈现出由内陆地区向临港(包括海港和沿江港口)城市布局的演化态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茂名等临港城市正逐步取代大庆、吉林、兰州等内陆城市成为中国石化工业新的空间格局下的中心城市。
材料三:石化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石化企业发展的新模式。近十年来,中国石化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上海(曹泾)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山东青岛石化工业园等60余家省级以上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带动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1)简述我国石化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石化工业的优势条件。
(3)分别阐述中国石化企业临港布局和向专业园区集聚的主要原因。
24.读右图,分析回答:
计划在①一⑥处,分别建化工厂、制碱厂、罐头加工厂、石油输出港、自来水厂,分别应建在何处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化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输出港应建在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罐头加工厂应建在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碱厂应建在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