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教版数学八下4.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点D,使得CD= BC,过AC的中点E作EF∥CD(点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结DF.若AB=8,则DF的长为( )
A.3 B.4 C.2 D.3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C的中点G,连接EG,
∵E是AC的中点,
∴EG是△ABC的中位线,
∴EG=AB=4,
设CD=x,则EF=BC=2x,
∴BG=CG=x,
∴EF=2x=DG,
∴EF∥CD,
∴四边形EGDF是平行四边形,
∴DF=EG=4.
故答案为:B.
【分析】取BC的中点G,连接EG,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求出EG的长,设CD=x,则则EF= BC= 2x,然后证明四边形EGDF是平行四边形,则可得出DF=EG,即可解答.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20°,∠ACB=84°,则∠FEG等于( )
A.32° B.38° C.64° D.30°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
GF是△ACD的中位线,GE是△ACB的中位线,
∴GF=AD,GF∥AD,GE=BC,GE∥BC.
又∵AD=BC,
∴GF=GE,∴∠EFG=∠FEG,∠FGC=∠DAC=20°,
∠AGE=∠ACB=84°,
∵∠FGE=∠FGC+∠EGC=20°+(180°-84°)=116°,
∠FEG=(180°-∠FGE)=32°。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已知可证得 GF是△ACD的中位线,GE是△ACB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去证明GF=GE,GF∥AD,GE∥BC;再利用等边对等角可求出∠FGC,∠AGE的度数,同时可证得∠EFG=∠FEG;再求出∠FGE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FEG的度数.
3.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 )
A.2 B.3 C.5 D.4
【答案】B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DB=BC=3;
∴DE∥AB,
∴∠ABF=∠BFD,
∵ BF平分∠ABC,
∴∠ABF=∠DBF,
∴∠DBF=∠BFD,
∴BD=DF=3.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中点的定义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同时可求出DB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去证明∠DBF=∠BFD;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可求出DF的长.
4.如图,为测量池塘岸边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亮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OB的中点D,E之间的距离是14米,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A.18米 B.24米 C.28米 D.30米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B,
∵点D和点E是OA,OB的中点,
∴DE是△ABO的中位线,
∴DE=AB,
∴AB=2DE=28.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AB,易证DE是△ABO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5.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的长为( )
A.3cm B.6cm C.9cm D.12cm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
∴OA=OC,
∵点E是BC的中点,
OE是△ABC的中位线,
∴OE=AB,
∴AB=2OE=2×3=6cm.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OA=OC,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OE是△ABC的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 )
A.70° B.60° C.50° D.40°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
∴∠ADE=∠B=60°,
∴∠C=180°-∠B-∠A=180°-60°-50°=70°.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由此可证得DE∥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出∠B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C的度数.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 )
A.3 B.4 C.4.5 D.5
【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BD,DN,
在Rt△ABD中,
;
∵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
∴EF是△MDN的中位线,
∴EF=DN,
当点N和点B重合时,DN的长最大,
此时EF的长最大,
∴EF的最大值为BD=3.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BD,DN,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证明EF是△MDN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EF=DN,要使EF的值最大,则当点N和点B重合时,DN的长最大,由此可求出EF的最大值.
8.(2021八下·长沙开学考)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若△ABC的面积为16cm2,则△DEF的面积是( )cm2.
A.2 B.4 C.6 D.8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的中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点D、F分别是AB,AC的中点,
∴DF∥BC,DF=BC,
∵E是BC的中点,
∴BE=BC,
∴DF=BE,
∴S△BDE=S△FDE(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同理S△DAF=S△EFC=S△FED,
∴S△DEF=S△ABC=×16=4(cm2).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可得DF为△ABC的中位线,则DF∥BC,DF=BC,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可得BE=BC,则DF=BE,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S△BDE=S△FDE,同理S△DAF=S△EFC=S△FED,则可推出S△DEF=S△ABC,据此解答.
9.(2021八上·肇源期末)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D,分别交BC、BD于点E、P,连接OE,∠ADC=60°,,则下列结论:①∠CAD=30° ②③S平行四边形ABCD=AB AC ④ ,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①∵AE平分∠BAD,
∴∠BAE=∠DA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ADC=60°,
∴∠DAE=∠BEA,
∴∠BAE=∠BEA,
∴AB=BE=1,
∴△ABE是等边三角形,
∴AE=BE=1,
∵BC=2,
∴EC=1,
∴AE=EC,
∴∠EAC=∠ACE,
∵∠AEB=∠EAC+∠ACE=60°,
∴∠ACE=30°,
∵AD∥BC,
∴∠CAD=∠ACE=30°,
故①符合题意;
②∵BE=EC,OA=OC,
∴OE=AB=,OE∥AB,
∴∠EOC=∠BAC=60°+30°=90°,Rt△EOC中,O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D=∠BAD=120°,
∴∠ACB=30°,
∴∠ACD=90°,
Rt△OCD中,OD==,
∴BD=2OD=,
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②知:∠BAC=90°,
∴S ABCD=AB AC,
故③符合题意;
④由②知:OE是△ABC的中位线,
∴OE=AB,
∵AB=BC,
∴OE=BC=AD,
故④符合题意;
正确的有: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求解即可。
10.(2021八上·平阳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120°,点F为CD中点,以AB,BD为边,AD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BDE,连接BE交AD于点O,且OF=BC=2,则AB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
∵MF为△BCD的中位线,
∴MF∥BC,MF=BC=1,
∵OM为△ABD的中位线,
∴OM∥AB,OM=AB,
∴∠OMF=∠ABD=120°,
∴∠FMH=60°,∠MFH=30°,
∴FH=,MH=,
∴OH===,
∴OM=OH-MH=,
∴AB=2OM= .
故答案为:B .
【分析】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MF∥BC,MF=BC,OM∥AB,OM=AB,则可求出∠OMF=120°,然后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H和MH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H长,最后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OM长,则可求出AB长.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长沙期末)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 ,则AD的长是 .
【答案】4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O=CO,
∵点E是CD的中点,
∴OE为△ACD的中位线,
∴AD=2OE=4.
故答案为:4.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O=CO,从而得出OE为△ACD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D=2OE,从而得解.
12.如图所示,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BH⊥AC,垂足为H,DE=8cm,则FH的长为 cm.
【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BH⊥AC, EF为斜边BC上的中线,
∴EF=BC,
∴EF=DE=8cm.
故答案为:8.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DE=B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出EF=BC,从而得出EF=DE,即可解答.
13.如图,在Rt△ABC中,∠B=90°,AB=2,BC=3,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结DF,EF,则EF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结DE,CD.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BC,
∴DE∥CF.
∵CF=BC,∴DE=CF,
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
∴EF=CD
在Rt△ABC中,∠B=90°,AB=2,BC=3,
CD===,
∴EF=CD=
故答案为:.
【分析】 连结DE,CD,利用已知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BC,DE=BC,由此可推出DE=CF,DE∥CF,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EF=C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即可求出EF的长.
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cm,△OAB的周长是20cm,则EF= cm。
【答案】4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
AO=AC,BO=OB,
∵AC+BD=24,
∴AO+BO=12;
∵△AOB的周长为20,
∴AB+AO+BO=20,
∴AB=8;
∵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
∴EF是△AOB的中位线,
∴EF=AB=×8=4.
故答案为:4.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AO+BO的值;再利用△OAB的周长为20,可求出AB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求出EF的长.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 。
【答案】18°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PF是△BDC的中位线,PE是△ABD的中位线,
∴PF=BC,PE=AD,
∵AD=BC,
∴PF=PE,
∴∠PEF=∠PFE=18°.
故答案为:18°.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易证明PF是△BDC的中位线,PE是△ABD的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AD=BC,可证得PF=PE,利用等边对等角可求出∠PFE的度数.
16.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AF是BC边上的中线,DE,AF交于点O.现有以下结论:
①DE∥BC;②OD=BC;③AO=FO;④S△AOD=S△A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
【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
∴ED∥BC,DE=BC,故①正确;
∵ED∥BC,点D是AB的中点,
∴O是AF的中点,
∴DO是△ABF的中位线,AO=FO,故③正确;
∴DO=DF=BC,故②正确;
∵AF是△ABC的中线,
∴S△ABF=S△ABC;
∵DO是△ABF的中线,
∴△ADO和△ABF的高之比为1:2,OD:BF=1:2,
∴S△ADO=S△ABF,
∴S△ADO=S△ABC=.S△ABC,故④错误.
∴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②③.
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BC,DE=BC,可对①作出判断;同时可证得O是AF的中点,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AO=FO,可对③作出判断;再证明DO是△ABF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可证得O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对②作出判断;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可知S△ABF=S△ABC;再证明△ADO和△ABF的高之比为1:2,OD:BF=1:2;由此可证得S△ADO=S△ABF,由此可推出S△ADO=.S△ABC,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若AB=10,求EF的长。
【答案】解:如图,连结CD,
∠ACB=90°,D是边AB的中点,AB=10,
∴CD=AB=5.
又∵E是AC的中点,
DE∥BC,DE=BC.
∵CF=BC,DE∥CF,DE=CF,
∴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
∴EF=CD=5.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连接CD,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的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去证明DE∥CF,DE=CF,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求出EF的长.
18.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侧作等腰△ABM和等腰△CAN,AM=AB AC=AN,∠MAB=∠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EF.求证:DE=EF。
【答案】证明:如图,连结BN,CM.
AM=AB,AC=AN, ∠MAB=∠CAN,
∠MAB+∠CAB=∠CAN+∠CAB,
即∠MAC=∠BAN.
△MAC≌△BAN(SAS).
MC=BN.
又D,E,F分别为MB,BC,CN的中点,
DE=MC,EF=BN,
DE=EF.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BN,CM,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可推出∠MAC=∠BAN,利用SAS可证得△MAC≌△BA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MC=BN;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等量代换可证得结论.
19.如图所示,已知E为□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结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F。
求证:AB=2OF。
【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OA=OC,
∴∠BAF=∠CEF,∠ABF=∠ECF
又∵CE=DC,∴AB=EC
在△ABF和△ECF中,
∵
∴△ABF≌△ECF(ASA),∴BF=CF
又∵OA=OC,∴OF是△ABC的中位线,∴AB=2OF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AB=CD,AB∥CD,OA=OC,可推出∠BAF=∠CEF,∠ABF=∠ECF,再利用ASA证明△ABF≌△E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BF=CF,由此可得到OF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结论.
20.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连结DE,AD,点F在BA的延长线上,且AF=AB,连结EF,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答案】解: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
DE∥AB,DE=AB.
又AF=AB,∴DE=AF,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 DE∥AB,DE=AB,由此可推出DE=AF,再来呀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结论.
21.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边AB上,EF//BC.
(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线段BF,AB,AC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答案】(1)证明:如图,延长CE交AB于点G.
,
在 和 中,
,
为 的中位线,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解:
证明如下: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
分别是BC,GC的中点, .
,
.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 延长CE交AB于点G,利用ASA证明△AGE≌△ACE,得出GE=EC,结合BD=CD,得出DE为△CGE为中位线,则知DE∥AB,从而证得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F=D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BF=BG,由△AGE≌△ACE得出AG=AC,最后根据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出结果.
22.如图,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AB, BC,AC的中点,连结DF,EF,BF。
(1)求证: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FB=90°,AB=6,求四边形BEFD的周长。
【答案】(1)证明:∵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
∴DF∥BC,EF∥AB,
∴DF∥BE,EF∥BD,
∴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解:∵∠AFB=90°,D是AB的中点,AB=6,
∴DF=DB=DA=AB=3
∴DB=DF=BE=EF=3,
∴四边形BEFD的周长为12.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1)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DF,DE,EF是△ABC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F∥BE,EF∥BD,利用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结论.
(3)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DF,DB的长;然后求出平行四边形BEFD的周长.
23.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AD,BC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分别运动到点D,C即停止),AF与BE相交于点G,CE与DF相交于点H。
(1)若AD=8cm,则在此运动过程中,线段GH的长始终等于 cm;
(2)当E,F分别运动到AD,BC的中点时,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
【答案】(1)4
(2)证明:∵E为AD的中点,F为BC的中点,
∴AE=+AD,CF=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E∥CF,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F∥CE.
同理可证BE∥DF
∴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
∴EF与GH互相平分。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1)连接EF
∵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D∥BC,
∵点E,F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AD,BC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分别运动到点D,C即停止),
∴AE=BF,
∴DE=CF,
∴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AG=FG,FH=DH,
∴GH是△ADF的中位线,
∴GH=AD=×8=4cm.
故答案为:4.
【分析】(1)连接EF,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D=BC,AD∥BC,利用点E,F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可证得AE=BF,可推出DE=CF;由此可证得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推出GH是△ADF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GH的长.
(2)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到AF∥CE,同理可证得BE∥DF;再证明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4.(2021八上·西湖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
则AC= cm;
(2)当BP平分∠ABC,求此时点P的运动时间t的值;
(3)点P运动过程中,△BCP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4
(2)解:作PE⊥AB于E,
在△BPE和△BPC中,
,
∴△BPE≌△BPC(AAS)
∴BE=BC=3,PE=PC,
∴AE=5﹣BE=2,AP=4﹣PC,
在Rt△AEP中,AP2=AE2+EP2,即(4﹣PC)2=22+PC2,
解得,PC= ,
当BP平分∠ABC时,点P的运动时间t= ÷2= 秒;
(3)解:如图2,当CP=C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若点P在CA上,则2t=3,
解得t= (s);
如图3,当BP=BC=3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AP=AB﹣BP=2,
∴t=(4+2)÷2=3(s);
如图4,若点P在AB上,CP=CB=3,作CD⊥AB于D,则根据面积法求得CD= ,
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 ,
∴PB=2BD=
∴CA+AP=4+5﹣ =5.4,
此时t=5.4÷2=2.7(s);
如图5,当PC=P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作PH⊥BC于H,则BH=CH,
∴PH为△ABC的中位线,
∴AP=BP= AB= ,
∴t=(4+ )÷2= (s);
综上所述,t为 s或 s或3s或 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1)由勾股定理得,AC= =4(cm).
故答案为:4;
【分析】(1)直接根据勾股定理就可求出AC;
(2)作PE⊥AB于E,证明△BPE≌△BPC,得到BE=BC=3,PE=PC,进而求出AE、AP,在Rt△AEP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C,据此不难求出t;
(3)当CP=C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若点P在CA上,则2t=3,求解可得t;当BP=BC=3时,△BCP为等腰三角形,此时AP=AB-BP=2,据此可得t;若点P在AB上,CP=CB=3,作CD⊥AB于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CD,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出BD,进而得到PB、CA+AP,据此可得t;当PC=P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作PH⊥BC于H,则BH=CH,PH为△ABC的中位线,求出AP,进而可得t的值.
1 / 12021-2022学年浙教版数学八下4.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点D,使得CD= BC,过AC的中点E作EF∥CD(点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结DF.若AB=8,则DF的长为( )
A.3 B.4 C.2 D.3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20°,∠ACB=84°,则∠FEG等于( )
A.32° B.38° C.64° D.30°
3.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 )
A.2 B.3 C.5 D.4
4.如图,为测量池塘岸边A,B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亮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OB的中点D,E之间的距离是14米,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A.18米 B.24米 C.28米 D.30米
5.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C的中点。若OE=3cm,则AB的长为( )
A.3cm B.6cm C.9cm D.12cm
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 )
A.70° B.60° C.50° D.40°
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3,AD=3,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 )
A.3 B.4 C.4.5 D.5
8.(2021八下·长沙开学考)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若△ABC的面积为16cm2,则△DEF的面积是( )cm2.
A.2 B.4 C.6 D.8
9.(2021八上·肇源期末)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D,分别交BC、BD于点E、P,连接OE,∠ADC=60°,,则下列结论:①∠CAD=30° ②③S平行四边形ABCD=AB AC ④ ,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10.(2021八上·平阳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120°,点F为CD中点,以AB,BD为边,AD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ABDE,连接BE交AD于点O,且OF=BC=2,则AB的长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长沙期末)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 ,则AD的长是 .
12.如图所示,点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BH⊥AC,垂足为H,DE=8cm,则FH的长为 cm.
13.如图,在Rt△ABC中,∠B=90°,AB=2,BC=3,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连结DF,EF,则EF的长为 。
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cm,△OAB的周长是20cm,则EF= cm。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 。
16.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AF是BC边上的中线,DE,AF交于点O.现有以下结论:
①DE∥BC;②OD=BC;③AO=FO;④S△AOD=S△A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
三、解答题
17.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F,使CF=BC,若AB=10,求EF的长。
18.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为边向外侧作等腰△ABM和等腰△CAN,AM=AB AC=AN,∠MAB=∠CAN.D,E,F分别是MB,BC,CN的中点,连结DE,EF.求证:DE=EF。
19.如图所示,已知E为□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结AE,分别交BC,BD于点F,G,连结AC交BD于点O,连结OF。
求证:AB=2OF。
20.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连结DE,AD,点F在BA的延长线上,且AF=AB,连结EF,判断四边形ADEF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21.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边AB上,EF//BC.
(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线段BF,AB,AC的数量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
22.如图,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AB, BC,AC的中点,连结DF,EF,BF。
(1)求证: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FB=90°,AB=6,求四边形BEFD的周长。
23.如图,在□ABCD中,点E,F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AD,BC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分别运动到点D,C即停止),AF与BE相交于点G,CE与DF相交于点H。
(1)若AD=8cm,则在此运动过程中,线段GH的长始终等于 cm;
(2)当E,F分别运动到AD,BC的中点时,求证:EF与GH互相平分。
24.(2021八上·西湖期中)如图,在△ABC中,∠C=90°,AB=5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按C→A→B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
则AC= cm;
(2)当BP平分∠ABC,求此时点P的运动时间t的值;
(3)点P运动过程中,△BCP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C的中点G,连接EG,
∵E是AC的中点,
∴EG是△ABC的中位线,
∴EG=AB=4,
设CD=x,则EF=BC=2x,
∴BG=CG=x,
∴EF=2x=DG,
∴EF∥CD,
∴四边形EGDF是平行四边形,
∴DF=EG=4.
故答案为:B.
【分析】取BC的中点G,连接EG,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求出EG的长,设CD=x,则则EF= BC= 2x,然后证明四边形EGDF是平行四边形,则可得出DF=EG,即可解答.
2.【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
GF是△ACD的中位线,GE是△ACB的中位线,
∴GF=AD,GF∥AD,GE=BC,GE∥BC.
又∵AD=BC,
∴GF=GE,∴∠EFG=∠FEG,∠FGC=∠DAC=20°,
∠AGE=∠ACB=84°,
∵∠FGE=∠FGC+∠EGC=20°+(180°-84°)=116°,
∠FEG=(180°-∠FGE)=32°。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已知可证得 GF是△ACD的中位线,GE是△ACB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去证明GF=GE,GF∥AD,GE∥BC;再利用等边对等角可求出∠FGC,∠AGE的度数,同时可证得∠EFG=∠FEG;再求出∠FGE的度数,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FEG的度数.
3.【答案】B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DB=BC=3;
∴DE∥AB,
∴∠ABF=∠BFD,
∵ BF平分∠ABC,
∴∠ABF=∠DBF,
∴∠DBF=∠BFD,
∴BD=DF=3.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中点的定义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同时可求出DB的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去证明∠DBF=∠BFD;然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可求出DF的长.
4.【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B,
∵点D和点E是OA,OB的中点,
∴DE是△ABO的中位线,
∴DE=AB,
∴AB=2DE=28.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AB,易证DE是△ABO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5.【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
∴OA=OC,
∵点E是BC的中点,
OE是△ABC的中位线,
∴OE=AB,
∴AB=2OE=2×3=6cm.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OA=OC,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OE是△ABC的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6.【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
∴∠ADE=∠B=60°,
∴∠C=180°-∠B-∠A=180°-60°-50°=70°.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由此可证得DE∥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出∠B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C的度数.
7.【答案】A
【知识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BD,DN,
在Rt△ABD中,
;
∵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
∴EF是△MDN的中位线,
∴EF=DN,
当点N和点B重合时,DN的长最大,
此时EF的长最大,
∴EF的最大值为BD=3.
故答案为:A.
【分析】连接BD,DN,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再证明EF是△MDN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EF=DN,要使EF的值最大,则当点N和点B重合时,DN的长最大,由此可求出EF的最大值.
8.【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的中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点D、F分别是AB,AC的中点,
∴DF∥BC,DF=BC,
∵E是BC的中点,
∴BE=BC,
∴DF=BE,
∴S△BDE=S△FDE(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同理S△DAF=S△EFC=S△FED,
∴S△DEF=S△ABC=×16=4(cm2).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可得DF为△ABC的中位线,则DF∥BC,DF=BC,根据线段中点的概念可得BE=BC,则DF=BE,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得S△BDE=S△FDE,同理S△DAF=S△EFC=S△FED,则可推出S△DEF=S△ABC,据此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①∵AE平分∠BAD,
∴∠BAE=∠DAE,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BC=∠ADC=60°,
∴∠DAE=∠BEA,
∴∠BAE=∠BEA,
∴AB=BE=1,
∴△ABE是等边三角形,
∴AE=BE=1,
∵BC=2,
∴EC=1,
∴AE=EC,
∴∠EAC=∠ACE,
∵∠AEB=∠EAC+∠ACE=60°,
∴∠ACE=30°,
∵AD∥BC,
∴∠CAD=∠ACE=30°,
故①符合题意;
②∵BE=EC,OA=OC,
∴OE=AB=,OE∥AB,
∴∠EOC=∠BAC=60°+30°=90°,Rt△EOC中,O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CD=∠BAD=120°,
∴∠ACB=30°,
∴∠ACD=90°,
Rt△OCD中,OD==,
∴BD=2OD=,
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②知:∠BAC=90°,
∴S ABCD=AB AC,
故③符合题意;
④由②知:OE是△ABC的中位线,
∴OE=AB,
∵AB=BC,
∴OE=BC=AD,
故④符合题意;
正确的有:①②③④,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求解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
∵MF为△BCD的中位线,
∴MF∥BC,MF=BC=1,
∵OM为△ABD的中位线,
∴OM∥AB,OM=AB,
∴∠OMF=∠ABD=120°,
∴∠FMH=60°,∠MFH=30°,
∴FH=,MH=,
∴OH===,
∴OM=OH-MH=,
∴AB=2OM= .
故答案为:B .
【分析】取BD的中点为M,连接FM,作FH⊥OM于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MF∥BC,MF=BC,OM∥AB,OM=AB,则可求出∠OMF=120°,然后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H和MH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H长,最后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OM长,则可求出AB长.
11.【答案】4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O=CO,
∵点E是CD的中点,
∴OE为△ACD的中位线,
∴AD=2OE=4.
故答案为:4.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O=CO,从而得出OE为△ACD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D=2OE,从而得解.
12.【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BH⊥AC, EF为斜边BC上的中线,
∴EF=BC,
∴EF=DE=8cm.
故答案为:8.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DE=B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出EF=BC,从而得出EF=DE,即可解答.
13.【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结DE,CD.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BC,
∴DE∥CF.
∵CF=BC,∴DE=CF,
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
∴EF=CD
在Rt△ABC中,∠B=90°,AB=2,BC=3,
CD===,
∴EF=CD=
故答案为:.
【分析】 连结DE,CD,利用已知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E∥BC,DE=BC,由此可推出DE=CF,DE∥CF,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DCFE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EF=CD;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即可求出EF的长.
14.【答案】4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平行四边形ABCD,
AO=AC,BO=OB,
∵AC+BD=24,
∴AO+BO=12;
∵△AOB的周长为20,
∴AB+AO+BO=20,
∴AB=8;
∵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
∴EF是△AOB的中位线,
∴EF=AB=×8=4.
故答案为:4.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AO+BO的值;再利用△OAB的周长为20,可求出AB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求出EF的长.
15.【答案】18°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PF是△BDC的中位线,PE是△ABD的中位线,
∴PF=BC,PE=AD,
∵AD=BC,
∴PF=PE,
∴∠PEF=∠PFE=18°.
故答案为:18°.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易证明PF是△BDC的中位线,PE是△ABD的中位线,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AD=BC,可证得PF=PE,利用等边对等角可求出∠PFE的度数.
16.【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
∴ED∥BC,DE=BC,故①正确;
∵ED∥BC,点D是AB的中点,
∴O是AF的中点,
∴DO是△ABF的中位线,AO=FO,故③正确;
∴DO=DF=BC,故②正确;
∵AF是△ABC的中线,
∴S△ABF=S△ABC;
∵DO是△ABF的中线,
∴△ADO和△ABF的高之比为1:2,OD:BF=1:2,
∴S△ADO=S△ABF,
∴S△ADO=S△ABC=.S△ABC,故④错误.
∴正确结论的序号为①②③.
故答案为:①②③.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D∥BC,DE=BC,可对①作出判断;同时可证得O是AF的中点,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AO=FO,可对③作出判断;再证明DO是△ABF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定理可证得O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对②作出判断;利用三角形的中线可知S△ABF=S△ABC;再证明△ADO和△ABF的高之比为1:2,OD:BF=1:2;由此可证得S△ADO=S△ABF,由此可推出S△ADO=.S△ABC,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序号.
17.【答案】解:如图,连结CD,
∠ACB=90°,D是边AB的中点,AB=10,
∴CD=AB=5.
又∵E是AC的中点,
DE∥BC,DE=BC.
∵CF=BC,DE∥CF,DE=CF,
∴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
∴EF=CD=5.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连接CD,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的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去证明DE∥CF,DE=CF,利用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求出EF的长.
18.【答案】证明:如图,连结BN,CM.
AM=AB,AC=AN, ∠MAB=∠CAN,
∠MAB+∠CAB=∠CAN+∠CAB,
即∠MAC=∠BAN.
△MAC≌△BAN(SAS).
MC=BN.
又D,E,F分别为MB,BC,CN的中点,
DE=MC,EF=BN,
DE=EF.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BN,CM,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可推出∠MAC=∠BAN,利用SAS可证得△MAC≌△BAN,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MC=BN;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等量代换可证得结论.
19.【答案】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OA=OC,
∴∠BAF=∠CEF,∠ABF=∠ECF
又∵CE=DC,∴AB=EC
在△ABF和△ECF中,
∵
∴△ABF≌△ECF(ASA),∴BF=CF
又∵OA=OC,∴OF是△ABC的中位线,∴AB=2OF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推出AB=CD,AB∥CD,OA=OC,可推出∠BAF=∠CEF,∠ABF=∠ECF,再利用ASA证明△ABF≌△ECF,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证得BF=CF,由此可得到OF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结论.
20.【答案】解: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
DE∥AB,DE=AB.
又AF=AB,∴DE=AF,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证得DE是△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 DE∥AB,DE=AB,由此可推出DE=AF,再来呀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结论.
21.【答案】(1)证明:如图,延长CE交AB于点G.
,
在 和 中,
,
为 的中位线,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解:
证明如下: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
分别是BC,GC的中点, .
,
.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 延长CE交AB于点G,利用ASA证明△AGE≌△ACE,得出GE=EC,结合BD=CD,得出DE为△CGE为中位线,则知DE∥AB,从而证得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F=D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BF=BG,由△AGE≌△ACE得出AG=AC,最后根据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出结果.
22.【答案】(1)证明:∵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
∴DF∥BC,EF∥AB,
∴DF∥BE,EF∥BD,
∴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解:∵∠AFB=90°,D是AB的中点,AB=6,
∴DF=DB=DA=AB=3
∴DB=DF=BE=EF=3,
∴四边形BEFD的周长为12.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1)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可证得DF,DE,EF是△ABC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证得F∥BE,EF∥BD,利用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证得结论.
(3)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DF,DB的长;然后求出平行四边形BEFD的周长.
23.【答案】(1)4
(2)证明:∵E为AD的中点,F为BC的中点,
∴AE=+AD,CF=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E∥CF,AE=CF,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AF∥CE.
同理可证BE∥DF
∴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
∴EF与GH互相平分。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1)连接EF
∵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D∥BC,
∵点E,F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AD,BC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分别运动到点D,C即停止),
∴AE=BF,
∴DE=CF,
∴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
∴AG=FG,FH=DH,
∴GH是△ADF的中位线,
∴GH=AD=×8=4cm.
故答案为:4.
【分析】(1)连接EF,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AD=BC,AD∥BC,利用点E,F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可证得AE=BF,可推出DE=CF;由此可证得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推出GH是△ADF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GH的长.
(2)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到AF∥CE,同理可证得BE∥DF;再证明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24.【答案】(1)4
(2)解:作PE⊥AB于E,
在△BPE和△BPC中,
,
∴△BPE≌△BPC(AAS)
∴BE=BC=3,PE=PC,
∴AE=5﹣BE=2,AP=4﹣PC,
在Rt△AEP中,AP2=AE2+EP2,即(4﹣PC)2=22+PC2,
解得,PC= ,
当BP平分∠ABC时,点P的运动时间t= ÷2= 秒;
(3)解:如图2,当CP=C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若点P在CA上,则2t=3,
解得t= (s);
如图3,当BP=BC=3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AP=AB﹣BP=2,
∴t=(4+2)÷2=3(s);
如图4,若点P在AB上,CP=CB=3,作CD⊥AB于D,则根据面积法求得CD= ,
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 ,
∴PB=2BD=
∴CA+AP=4+5﹣ =5.4,
此时t=5.4÷2=2.7(s);
如图5,当PC=P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作PH⊥BC于H,则BH=CH,
∴PH为△ABC的中位线,
∴AP=BP= AB= ,
∴t=(4+ )÷2= (s);
综上所述,t为 s或 s或3s或 s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1)由勾股定理得,AC= =4(cm).
故答案为:4;
【分析】(1)直接根据勾股定理就可求出AC;
(2)作PE⊥AB于E,证明△BPE≌△BPC,得到BE=BC=3,PE=PC,进而求出AE、AP,在Rt△AEP中,由勾股定理可得PC,据此不难求出t;
(3)当CP=C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若点P在CA上,则2t=3,求解可得t;当BP=BC=3时,△BCP为等腰三角形,此时AP=AB-BP=2,据此可得t;若点P在AB上,CP=CB=3,作CD⊥AB于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CD,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出BD,进而得到PB、CA+AP,据此可得t;当PC=PB时,△BCP为等腰三角形,作PH⊥BC于H,则BH=CH,PH为△ABC的中位线,求出AP,进而可得t的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