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1.7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18 14:2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探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
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
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学生在本单元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的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种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有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认识空气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大胆表达、耐心倾听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透明塑料袋、烧杯、木块、水。
教师材料:透明塑料袋、橘子、木块、水、抹布、针筒、气球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聚焦
1.通过观察气球,复习观察方法。
乐乐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小气球,请观察这个小气球有哪些特征?
2.聚焦空气,引出课题《认识一袋空气》。
气球为什么鼓鼓的还很轻?里面是什么呢?
预设:里面是空气。
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探索
(一)收集空气
1.明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想要观察空气就要收集一袋空气,如何收集?
2.指导如何用塑料袋收集空气。(播放实验指导微课)
破了洞的透明保鲜袋可以吗?
预设:不行。一定要密封好的才可以,不然收集的空气会悄悄逃跑。
(二)观察空气的特征
1.学生用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记录。
2.借助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
进行实验操作,发现有两个特征不能确定:是否流动,形状是否固定。那该怎么办呢?
(三)将空气与水、木块对比
1.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对空气进行观察。
2.借助工具对空气进行观察。
3.分析空气与水和木块的实验现象,发现不同。
三、研讨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征?
2.总结观察的方法:可以用眼睛、鼻子、舌头等感官观察,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和借助工具来帮我们观察。
课堂练习
总结空气有哪些特征呢?
拓展
介绍空气、水与人的关系,我们要保护地球。
【板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实验记录单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实验记录单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探究一:观察一袋空气,并将你的发现在空气对应列□内打√。
探究二:对比空气和水、空气和木块,将你的发现在对应列的□内打√。
物体 特征 空气 水 木块
颜色 □有颜色 □没颜色 □有颜色 □没颜色 □有颜色 □没颜色
是否可见 □看不见 □看得见 □看不见 □看得见 □看不见 □看得见
是否透明 □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形状 □有固定形状 □无固定形状 □有固定形状 □无固定形状 □有固定形状 □无固定形状
轻重 □轻 □重 □轻 □重 □轻 □重
气味 □有气味 □没气味 □有气味 □没气味 □有气味 □没气味
是否流动 □会流动 □不会流动 □会流动 □不会流动 □会流动 □不会流动
我的总结:空气是 ( 填写合适的序号)。
无色无味 ②有颜色、有味道 ③无固定形状 ④不透明 ⑤透明
⑥较重 ⑦很轻 ⑧会流动 ⑨不会流动 ⑩有固定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