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9 21: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单选题
1.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粘在杯底的塑料片脱落。那么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蔗糖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3.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用水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移除了可燃物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纯水
D.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
4.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碘酒 B.食醋 C.生理盐水 D.牛奶
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
6.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液体
C.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总是下面更浓
D.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
7.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牛奶 C.面粉 D.植物油
8.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有关玻璃棒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时,引流
C.蒸发时,转移固体
D.测酸碱度时,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9.少量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泥土 B.冰块
C.植物油 D.葡萄糖
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1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13.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14.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胡椒粉 C.冰块 D.食盐
1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冰块 B.奶粉 C.泥沙 D.酒精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A.A B.B C.C D.D
二、综合应用题
17.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实验。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
(2)实验可知,溶质状态可以是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
(4)C、D试管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产生了黄绿色气体,查阅资料可知: ,X的化学式为______。
(5)询问老师得知用可处理Cl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处理0.142gCl2至少需NaOH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18.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19.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20.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21.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_____作用。
(2)上海世博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过滤+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____.
(4)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此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___: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可以是____.
22.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现有氢气、氦气、二氧化碳、食盐、金刚石、生石灰等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
①飞艇中充入的气体是________; ②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③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 ④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Ⅱ.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能__________;
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性脱色制白糖;
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④炼铁时发生反应:,其中____做还原剂;
⑤在2Mg+CO22MgO+C中,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_____(填编号)。
A.游离态到化合态 B. 化合态到游离态
Ⅲ. 某病人注射用的生理盐水(含0.85~0.90%的氯化钠)中添加了适量的葡萄糖(C6H12O6)以补充能量。该注射液中的溶质为_____;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______;1个葡萄糖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个原子;葡萄糖中质量分数最高是____元素;1mol 该葡萄糖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葡萄糖分子;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符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不符合题意;
D.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3.D
【解析】
【详解】
A、硝酸铵、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错误;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错误;
C、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得到纯水,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使用加有洗涤剂的水可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正确。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A、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食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D、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A
【解析】
【详解】
A、通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符合题意;
B、植物油不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经过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经过消毒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但是水中还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但是不能溶解任何化学物质,如水不能溶解植物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A. 溶液中的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正确;
B.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是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液体,选项正确;
C. 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还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此时不是溶液,因溶液各处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选项错误;
D. 如果水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选项正确。
故选C。
7.A
【解析】
【详解】
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B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A。
8.C
【解析】
【详解】
A、在固体溶解时玻璃棒所起得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说法正确;
B、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流到漏斗以外,说法正确;
C、在滤液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不是转移固体,说法错误;
D、测酸碱度时,玻璃棒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沾在pH试纸上,说法正确。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悬浊液,此选项不正确;
B、冰块溶于水得到的是纯净物,此选项不正确;
C、植物油与水混合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乳浊液,此选项不正确;
D、葡萄糖溶于水可以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B
【解析】
【分析】
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烧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烧瓶内压强增大,则X与Y作用可能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
【详解】
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接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
②水和氯化钠混合,既不产生气体,溶解也不放热,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
③水和氢氧化钠混合,虽然没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
④水和硝酸铵混合,没有气体产生,且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C
【解析】
【详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点睛】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3.A
【解析】
【详解】
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扩散到水中,而被冲洗掉,选项正确;
B、食盐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C、白醋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D、自来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14.D
【解析】
【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是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
【详解】
A、花生油不溶于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B、胡椒粉不溶于水,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C、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冰放入水中融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氯化钠溶于水,分散到水里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的混合物是溶液;
故选D。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冰块是水的固体,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奶粉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C、泥沙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D、酒精溶于水,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选:D。
16.B
【解析】
【分析】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详解】
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图中溶质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体积相同,溶剂的种类不相同,可以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17. 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气态、液态、固态 乳化作用 MnCl2 解:设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x
x=0.16g
答:至少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16g。
【解析】
【详解】
(1)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故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一定时间后,乙醇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最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故现象为:一开始,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红色,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均匀的红色;
(2)酒精溶于水,溶质是酒精,酒精是液态,高锰酸钾溶于水,溶质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是固态,氯化氢溶于水,溶质是氯化氢,氯化氢是气态,故溶质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
(3)用洗涤剂清洗B试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填:乳化作用;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2、8、16、16,生成物中含K、Mn、O、H、Cl的个数分别是2、0、8、16、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Mn、4个Cl,故X的化学式为:MnCl2;
(5)见答案。
18. b a 溶剂种类 温度 吸附 蒸馏
【解析】
【详解】
(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19. b a 溶剂种类 温度 吸附 蒸馏
【解析】
【详解】
(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20. b a 溶剂种类 温度 吸附 蒸馏
【解析】
【详解】
(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21. 乳化 吸附 混合物 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H2O 灭火
【解析】
【详解】
(1)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于清除油污;(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4)根据Mg5(OH)2(CO3)4 5MgO+X+4CO2↑,可知: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4个、H原子2个、C原子4个;而生成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3个、H原子未知、C原子4个,则可推测: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H2O。因为碱式碳酸镁不可燃,300℃即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作阻燃剂(或灭火等)。
22. He C CaO NaCl 导电 吸附 略 CO B 氯化钠 葡萄糖 6:1:8 24 O 6.02 1023
【解析】
【详解】
Ⅰ、①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的发生爆炸,故常用来充灌载人飞艇,化学式为:He;②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化学式为:C;③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做干燥剂,化学式为:CaO;④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为:NaCl;Ⅱ、①石墨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②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③CO2通入汽水中可制作碳酸饮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④炼铁时发生反应:3CO+Fe2O32Fe+3CO2,其中一氧化碳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⑤在2Mg+CO22MgO+C中,碳元素由化合物转化为了单质,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存在形态由化合态到游离态;Ⅲ、该注射液中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两种溶质;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共24个原子;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H:O=1:2:1;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1mol 该葡萄糖中约含有6.02 1023个葡萄糖分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